14 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5 18:1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
领悟文中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绿叶可以显示大地的生机……生活中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现代人如此,古人亦如此。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古代的一个小故事。
二、齐读课题,质疑
1 这个课题中,哪个字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一下?“辩”图一是辩的篆文,图二是 繁体字,图三是简体字。
辩的本意是古代庭审诉讼时原告和被告双方的论争,有人说左右两边的辛指的是涉及刑事的双方,即原告与被告,言是诉讼的意思。
在我们汉字中有几个字跟这个辩字长的很像很像,有……生答,投影示:辩与辨 辫 瓣的区别,请同学们别写错字哦。
2 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贵有疑,你很会学习)(很棒,你有一双慧眼!)
三、介绍孔子
除了两小儿,还有一个人物是谁?(学生交流)
(孔子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可以说是: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学富五车,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可是有一次,,却被两个小孩的的问题给难住了,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呢?我们一起进入古文学习的第一步:“读”(板书)
四、初读,正字音,明节奏
1、听录音朗读,读正确、读通顺。
2、根据小节线,读出节奏。
3、读出韵味来。(摇头晃脑、抑扬顿挫)
4、配上音乐美美地读。
师:读得真美,读好了,我们该进入古文学习的第二步了:“解”(板书)
五、再读,理大意,知故事
1.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梳理故事情节。(同桌互相说一说)
2.游戏:词语释义对对碰。
师: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故事情节。
3.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呢?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示: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起故。
A、这句话中关注一下:游(游历,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遥远的地方,区别于旅游,更侧重于在行走过程中知识的传播与心灵的感悟,更注重过程而非享受。周游列国,相传孔子从55岁到68岁,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辩斗(辩论,争辩);故(原因)。
B、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这句话写了这件事情的起因,还交代了故事的人物。
4.思考: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请快速默读2-5自然段)
5.不动笔墨不读书,现在请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以下的学习单(小组长记录)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哪个小组长代表汇报?同意吗?
6.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小孩对太阳的不同的看法。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A、抓住“以、去”这两个关键字理解句子意思。这两句看起来有点难理解,但把这几个关键字弄懂了,就迎刃而解了。
B、这两小儿的观点截然相反啊。
C、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组读)
7.问一学生,小儿啊,你这一观点有什么理由吗?问另一组一个学生,你又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视觉)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感觉)
A、抓住:“大如车盖、如盘盂、沧沧凉凉、探汤”等关键词语来理解内容。
B、“汤”在古代一般指热水,如成语:固若金汤、赴汤蹈火等。
C、分组读文言文和现代文。
D、你觉得这两个小孩怎么样?
E、(1)很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2)说话有理有据。(板书)
F、既然是辩日,争辩,就应该辩起来,我们也开过辩论会,都是越辩越激烈的,我们也来辩一辩吧。我是一小儿,谁来扮另一小儿,我们来辩一辩吧!
G、师生辩
师:大家注意听,更要注意看,我们两个小儿是怎样辩斗的。好!我这就开始了——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该你了!
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语速加快)此言差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此言差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语气加强)非然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非然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摇着手)非也非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非也非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不跟你罗唆了!反正日初出近,日中时远。
生:你才罗唆呢!就是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师:日初出近,日中时远。日初出近,日中时远。
生:日初出远,日中时近。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师:看到了吧?这才叫——大家一起说!生:(齐答)辩斗!
小组辩斗
师:开始辩斗!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起故。
一儿曰——生1:(齐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师:一儿曰——生2:(齐读)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一儿曰——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师:一儿曰——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一儿坚持曰——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
师:一儿争辩曰——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句)
师:一儿反驳曰——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
师:一儿不服曰——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句)
师:一儿扯着嗓子曰——生1:(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句)
师:一儿跺着双脚曰——生2:(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句)
H、这真是一场________的辩斗!“双方在辩斗,都想让对方相信自己的观点”
8.都有道理啊,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啊!
师问:“孔子啊,他们俩谁对啊?”
孔子不能决也。“决”是什么意思?
面对大名鼎鼎的孔圣人也无法判断,所以两小儿: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A、这句话中,好像难理解的字比较多,你们关注到了哪几个?(孰、为、汝)
B、师:孔子啊,孔子,俩毛头小孩而已,你怎么不随便说一个对呢?你这样多没面子啊!
C、孔子那么知识渊博的人,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他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可见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实事求是“”正如他的我格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这篇短短的文言文,我们受益良多。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令人喜欢,而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更令我们尊敬(板书)
六 、两小儿争论的是一个古老又有趣的话题,圣人孔子也无法裁决。两千多年后,现在的你知道他们辩论的最后观点了吗?假如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能解释清楚两小儿当时的问题吗?
(不管是早上还是中午,太阳离我们是一样远近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学们课后也去查找资料或翻阅相关书籍。)
七、悟: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八、背:现在就请同学们尝试背一背这篇文言文。
九、好书推荐:介绍《列子 汤问》。
这篇文言文来自《列子 汤问》。这本书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夸父逐日》、《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都出自这本书。这部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去看一看,说不定每则小故事都能给你很多的启发。
板书:
两小儿辩日
日始出 日中
两小儿 近 大 远 小 善于观察
远 凉 近 汤 说话有理有据
孔子 不能决 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