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统编版 七年级下册
说和做
臧克家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
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
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
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
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金星
的主考官——闻一多先生。闻先生发现了这位青年
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
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
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
集《烙印》。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今天
我们学习臧克家写的《说和做》,来一起认识一下,
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
导入新课
1、概括文中的典型事例,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清课文结构。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学习目标
臧克家(1905—2004),山东
诸城人,诗人,对我国新诗做出了
卓越的贡献。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
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被誉为
“农民诗人”。《烙印》《老马》
《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
集》《今昔吟》等都是脍炙人口的
名篇佳作。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
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
广、深入人心的经典。
作者简介
闻一多先生(1899-1946),五四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留学回国后,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1946年7月15日, 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
人物简介
20世纪30年代,臧克家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两人关系甚密,在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了 《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1980年2月又写下了本篇叙事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
背景链接
①仰之弥(mí)高: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弥,更加。
②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③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④沥(lì):滴。
⑤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⑥气冲斗(dǒu)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读音释义
⑦诗兴(xìng)不作: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起。
⑧炯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⑨目不窥(kuī)园:形容埋头读书。
⑩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
赫(hè)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潜心贯注: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
一反既往:与以往完全不同。既,已经。
读音释义
文章主要从哪两方面叙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者、革命家。
整体把握
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整体把握
作为学者: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作为革命家: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讲和参加游行示威。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整体把握
作者围绕学者和革命家这两方面分别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18): 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第三部分(19-20):热情赞颂闻先生的说和做。
整体把握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作开头有何作用?
结构上直接点题(开门见山),设置悬念;
内容上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1-7)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球寻求宝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现力?
比喻。把古代典籍比作宝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的志趣浓厚。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的含义?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我们衰微的民族比作一个病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
合作探究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的含义是什么?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合作探究
赏析: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闻先生专心刻苦,心无旁骛的治学精神。
四字短语,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合作探究
赏析:“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运用比喻(细节描写),“群蚁排衙”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生动形象地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勤奋刻苦、一丝不苟、治学严谨的态度。
合作探究
第7、8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议论。
过渡,由“作为学者的方面”过渡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承上启下,“作为学者的方面”承接上文,“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开启下文)
合作探究
阅读第10段,思考闻一多先生“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是怎样说的。
原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起先“小声说”,后来“声音越来越大”,再后来“向全国人民呼喊”。
合作探究
“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第15段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反复、语言描写。
突出了闻一多先生义正词严,声震天地,蔑视敌人,英勇无畏精神,生动形象,感染力很强。
合作探究
“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闻一多的凛然大义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合作探究
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因为闻一多先生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合作探究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表达方式:议论、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对偶。
作用:赞扬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和开头,深化中心。
合作探究
学者和革命家是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的表现,两方面有什么异同点?
异:前期他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目不窥园,无声无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同: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合作探究
闻先生一生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为什么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六件事?
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由此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主 旨
本文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做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1)选材精当,中心突出。
(2)结构严谨,衔接紧密。
(3)细节传神,彰显风貌。
(4)语言精致,表现力强。
(5)叙议结合,感染力强。
写作特色
在世界近代史上,闻一多先生是唯一一个被数颗卑鄙的子弹从背后射杀的诗人。尽管时代已相隔久远,但一想到这残酷的事情,我们还是会禁不住一阵阵心疼!
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惧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课堂小结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敢说敢做
板书设计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作为学者
作为革命家
说和做
优秀的学者
大勇的战士
请你说说关于言和行的成语或名言,并选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
①一言九鼎。——《史记》
②一诺千金。——《史记》
③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论语》
④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⑤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拓展延伸
1、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 )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
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 )
记叙
描写
议论、抒情
课堂检测
2、“我是做了再说。”“‘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这两句话的“说”各有什么含义?
前者是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的意思,后者是吹嘘,自诩。
课堂检测
3、“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贪”“惜”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贪”“惜”两个词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如饥似渴、专心致志,竭力谋求救国之路、有深沉爱国情感的学者形象。
课堂检测
4、“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这里的“说”是什么意思?
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对派的揭露和斥责。
课堂检测
5、文中是怎么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的?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