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1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1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05 14:3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内容索引
目标1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目标2 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1、概念
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益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类型
供给服务
调节服务
文化服务
支撑服务
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供给服务 :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生存空间
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
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
调节径流
降解污染物
蓄洪防旱
文化服务 :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
陶冶人们的情操
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支撑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
因过度砍伐森林,澳洲无家可归的考拉
砍伐森林
案例:森林的多种服务功能,多种服务功能同时存在
供给服务
调节服务
支撑服务
文化服务
探究一: 阅读图文材料
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沙棘易于大规模种植,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大部分植被稀少,生态脆弱的区域,以沙棘为先锋树种,都能快速恢复地表植被。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沙棘是植物和其果实的统称。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
探究一: 阅读图文材料
1、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沙棘有哪些服务功能?
2、分析种植沙棘对保护生态脆弱区的土地资源有哪些意义?
调节功能、供给功能
有利于解决土壤盐碱化问题,有利于生态脆弱区的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增强土壤肥力,促进当地植被恢复,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土壤动物生存,改善土壤生态系统等。

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二、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1、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的必要性
① 如果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和速度超过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就会使自然资源的供给难以为继;
② 如果排放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有毒、有害物质就不能完全得到净化;
③ 如果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受到损害,有可能打破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甚至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 自然环境的供给和调节服务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的极限。
二、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的原则
人类获取的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有时是相互冲突的,人类从种服务获益时,可能危及其他服务。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综合权衡,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二、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森林急剧减少带来的影响
1
全球气候失调
2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贫发
3
4
生物多样性锐减
探究二: 讨论修建水坝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可能影响
文化功能
供给功能
调节功能
供给功能
调节功能
1.水坝可以强化自然环境的哪些服务功能 同时又会对哪些服务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2.为了保障河流的运输功能,修建水坝应注意什么 如果要保证河流中鱼类的洄游,又应当如何修建水坝呢
探究二: 讨论修建水坝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可能影响
有利影响:利于发展旅游业(文化功能);生产廉价的水电、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利于渔业的发展(供给功能);减少下游洪灾(调节功能)等。
不利影响:损害支撑功能,自然环境的稳定状态被打破,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如使下游损失大量的水、失去富含营养的泥沙(供给功能),淹没上游土地,水坝引发地震(调节功能)等。
修船闸或升船机
预留洄游通道、建设鱼道
练习评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温度、湿度和风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重要气象要素。舒适度指数越小表示人体越舒适,下图示意7月份杭州市不同区域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7月份,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人
体舒适度指数较城市硬化区域
低,主要是因为城市森林能
A.吸烟除尘
B.释放氧气
C.增湿降温
D.降低风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材料信息表明,温度、湿度和风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重要气象要素。因此7月份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人体舒适度指数较城市硬化区域低,主要是因为城市森林能增湿降温,C符合题意;
森林也能吸烟除尘、释放氧气,
但污染程度和空气氧气含量多少,
不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排除A、B。
7月份杭州气候炎热,风力较大,
会使得人体舒适度上升,人体舒适度指数降低,因此森林降低风速不是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人体舒适度指数较城市硬化区域低的原因,排除D。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相对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人体舒适度较好的时间段及原因是
A.白昼 温度低
B.白昼 湿度高
C.黑夜 温度低
D.黑夜 湿度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读图可知,相对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人体舒适度指数大约在5:00~18:00之间较低,18:00~0:00人体舒适度指数较高,0:00~5:00人体舒适度指数相似。由此判断相对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人体舒适度较好的时间段是白昼,排除C、D;
7月份杭州气候炎热,因此温度低有利于提高人体舒适度。森林对太阳辐射具有遮挡作用,林下气温较低,因此人体舒适度较好,A符合题意;
天气炎热,湿度高会更加闷热,会降低人体舒适度,排除B。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022·湖北武汉模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被定义为人类从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自身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益。下图为“某区域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图”(内环为2000年,外环为
2016年)。读图完成3~4题。
3.2000年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中
价值较大的是
A.气候调节
B.水源处理
C.生物多样性
D.土壤形成与保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读图可知,2000年时,水源处理在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所占比例明显较大,B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4.2000~2016年,该区域最不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旅游资源得到开发
B.湖泊面积有所增大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水体污染更加严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读图可知,2000~2016年,该区域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娱乐文化的价值有所增大,食品生产的价值明显增大,而废物处理和水源处理的价值均明显减小。
据此可知,该区域湿地的生态
系统服务价值提高,原因可能
是该区域对生态环境进行了治
理和优化,开发了湿地旅游资
源,故湖泊面积可能增大,水
体可能得到治理。故选D。
(2022·四川成都联考)水资源是指可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水窖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层较厚的山塬地下挖成井状,内壁及底部均做防渗处理的土窖,用于贮存地表径流,提供人畜用水、农田
灌溉用水的一种坡面水土保持工程设
施。下图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单位
面积水资源分布示意图”(单位:m3/
km2)。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材料推测,下列省区中人均水
资源最多的是
A.藏 B.晋
C.豫 D.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人均水资源量由人口总数和水资源总量共同决定。读图可知,与山西和河北相比,西藏单位面积水资源量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藏面积远大于河南面积,所以西藏水资源总量大,加之人口稀少,西藏人均水资源量最多。故选A。
6.M省水资源极度紧缺的主要原因是
①深居内陆,降水少 
②大量开发水能资源 
③工农业需水量大 
④污染浪费水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M省为我国甘肃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资源总量小;工农业需水量大,生产生活中污染浪费水资源,导致水资源极度紧缺,①③④正确。
水能资源的开发会调节下游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但不会导致流域内水量减少,②错误。故选D。
(2022·湖南长沙模拟)我国耕地按质量可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优等地主要分布在粤、湘、鄂三个省级行政区域;高等地主要分布在苏、皖、赣、鲁等省级行政区域;中等地主要分布在黑、吉、辽、云等省级行政区域;低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陕等省级行政区域。据此完成7~8题。
7.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参考因素主要有
①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 ②农业机械化水平 ③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 
④农业土地利用水平 ⑤劳动力素质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耕地质量与当地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受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土地利用水平等人文因素的影响较大,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关系不大,①③④正确。故选D。
8.下列关于我国耕地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较好
B.各省级行政区域均有不同等级的耕地
C.低等地的形成原因基本相同
D.高等地分布区气象灾害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较好,A项正确。
材料中只给出了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的资料,各省级行政区域是否均有不同等级的耕地,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
不同地区低等地的形成原因是不同的,C项错误。
高等地分布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气象灾害较多,D项错误。故选A。
9.甲、乙、丙、丁四种资源分别是
A.天然气、煤炭、水资源、太阳能 B.天然气、太阳能、水资源、煤炭
C.煤炭、太阳能、水资源、天然气 D.煤炭、天然气、水资源、太阳能
资源 甲 乙 丙 丁
新 ★★ ★★★★ ★★★★
陕 ★★★★ ★★★ ★★ ★★★
川 ★★ ★ ★★★★ ★★★★
粤 ★ ★★ ★★★★ ★
下表反映了四个省区煤炭、太阳能、天然气、水四种资源的丰歉程度(★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据此完成9~10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根据表中信息,★号越多代表资源分布越丰富。甲资源在陕西(陕)最丰富,应是煤炭资源;乙资源在四川(川)最少,应是太阳能资源;丙资源在新疆(新)缺乏,应是水资源;丁资源在广东(粤)最少,其他三地都较丰富,应是天然气资源,故选C。
资源 甲 乙 丙 丁
新 ★★ ★★★★ ★★★★
陕 ★★★★ ★★★ ★★ ★★★
川 ★★ ★ ★★★★ ★★★★
粤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0.甲类资源丰富区资源开发方向是
A.稳定以煤炭开发为核心的工业体系 B.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
C.产业全部升级,第三产业全部替代第二产业 D.提高重工业产值比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结合上题分析,甲类资源是煤炭资源,煤炭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资源丰富区的开发方向是调整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B正确;
以煤炭开发为核心的工业体系,产业结构单一,不利于可持续发展,A错;
产业全部升级,第三产业全部替代第二产业是不切实际的,C错;
提高重工业产值比重,不利于区域环境的改善,也可能会加大对煤炭资源的消耗,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