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五年级科学下册《拧螺丝钉的学问》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知道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
2能够组装器材探究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3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要注重证据,愿意小组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通过组装器材进行试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教学准备:轮轴两套,勾码,测力计
教学过程
1、问:目标引领 问题导学
1.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啤酒瓶进行“比力气”竞赛。
2.学生竞赛产生问题:平时不如自己力气大的同学怎么还赢了呢?
3.教师利用问题导入新课。
2、猜(读):联系旧知 自主尝试
1.教师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啤酒瓶,引导学生发现奥秘。
2.学生观察汇报。
3.教师讲解:其实,我们刚才进行比赛时,老师使用了一个小计谋。老师刚才利用了一种简单机械——轮轴。也正如大家观察到的: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就是轮轴。
4.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是轮轴呢?
5.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回忆、汇报、交流。
6.教师指导学生验证假设:轮轴省力气。
7.学生动手制作轮轴,
(1)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汇报交流。
(2)教师辅导完善实验方案。
(3)组内学生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记录分析数据
(4)组内同学探讨交流实验数据
3、探:合作探究 点拨辅导
1.谈话:每组的木块上都有一个螺丝钉,你能否用铁棍、螺丝刀和扳子将螺丝钉又快又轻松的拧进木块里。
2.小组商量后进行比赛。
3.冠军组介绍操作方法,并说明理由。
4.教师小结,引出变形轮轴。
5.指导学生看教材的图片,并指出图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说出轮与轴。
6.学生汇报交流。
4、用:训练推进 拓展延伸
1.教师与学生一同总结学习收获。
2.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有关但还弄不懂的问题,留待课后解决。
3.教师布置课后任务。
板书设计
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省力
教学反思:结合教材内容,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实际,我对教材设计做了一些重组。我认为对“轮轴”这一机械在结构特点,组成等方面的认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们在生产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是变形轮轴,轮与轴的连接并不明显,在学生没有表象思维做基础,也很难将其想象为轮与轴。故在开课伊始我用拧水阀代替用螺丝刀拧螺钉的操作活动,不但为学生的再探究做好了情感准备,而且达到并加深了对轮轴机械的认识。拧螺钉的活动我把它安排在学生会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之后,让学生选用铁钉,螺丝刀,扳子这些器材,在小组讨论后,采用比赛的形式来教学,赛后让冠军组的学生来介绍这样做的理由,其主要目的是揭示变形轮轴,进而迁移扩展生产生活中的轮轴应用。另外,对于用杠杆的原理解释轮轴的作用这一环节,我将其补充进去,不但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且又能知其所以然,从事物的本质来认识客观规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完整,系统。当我们对一个难点束手无策的时候,感到理解困难,当我们对此找到对策的时候,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