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 六年级下册 2.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 六年级下册 2.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06 12:1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学生分析 学生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认识: 1.具有对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中发现的生物进行整理、分析的能力,这样为应用二歧分类法将生物进行分类及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奠定基础。 2.对校园环境特别熟悉,能在平面上进行简单的分布。 3.简单分布之后,通过设计、画图将生物呈现出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校园生物较多,学生可能会遇到不熟悉的生物,这就需要教师提前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并实地观察校园生物,为学生的学习、认识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二歧分类法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分类。 2.能通过制作生物分布图呈现调查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能实事求是地将自己的调查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 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他人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校园环境与生物、生物与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2.愿意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保护校园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生物调查记录表制作生物分布图。 难点:用二歧分类法分类,理解环境与生物、生物与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活动
聚焦导入 回顾校园生物大搜索的过程,出示校园中不同区域生物的图片,提问:在校园中哪里可以找到这些生物? 学生回答并提出发现。 教师引导:通过分小组在学校的不同区域进行生物大搜索,我们对自己搜索区域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学校的其他区域的生物情况不了解。我们来互相交流一下。
交流探索 交流调查,完成生物统计表。 (1)学生讨论提出:可以把我们发现的生物都填写在表格里,这样既分明又方便我们进行交流比较。 (2)教师小结引导并说明统计表内容要求:用表格统计更有条理,方便我们互相交流。 (3)学生完成统计表。 (4)师生汇总:校园中不同的区域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每个小组了解的信息有限,但是我们通过汇总各个小组的统计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校园整体的生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2.用二歧分类法对植物进分类。 (1)教师提出问题:通过汇总同学们的调查表,我们发现校园中的植物有很多,并且有部分植物我们并不认识。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更清晰地了解这些植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有什么有效的科学方法呢? (2)学生讨论:可以进行分类。按植物的特征分类。 (3)过渡引出二歧分类法:这位同学利用不同的特征将植物进行分类,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非常明确地认识植物的特点和植物间的联系。科学家也是根据植物的特征总结了一种非常实用的分类方法,叫二歧分类法,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4)介绍二歧分类法并举例子说明。 (5)学生实践:尝试用二歧分类法对校园中的植物进行分类。 (6)教师小结: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整理我们的调查结果,分类就是一种有效的整理信息的方式。二歧分类法可以让我们充分认识植物的各种特征。同学们可以尝试用其他的分类方法去认识植物,也可以尝试用二歧分类法对动物或其他进行分类。
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1)过渡引导:我们通过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汇总各小组的生物调查统计表,并依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用二歧分类法进行分类后,才对校园中不同区域的生物分布有了大概的了解。如果要让其他人也能够很快掌握校园中的生物分布情况呢?我们可以怎么做? (2)学生讨论,提出想法:可以在校园平面图上标注出各个区域的生物。 (3)小结:我们可以把这个叫做校园生物分布图。 (4)学生讨论提出制作想法。教师总结并细化要求。 (5)学生制作分布图,并展示交流分享。 (6)教师总结:我们通过制作校园分布图将我们获得的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并呈现给别人,让别人能够直观全面地了解、获取对应的内容。这是直观有效呈现信息的科研方法。
研讨总结 (1)校园中哪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较多?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校园中的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利用这两节课学习了解的内容给校园中的植物挂牌并制作校园生物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