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件+学案+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课件+学案+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06 11:49:55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探究实践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谢谢观看 THANK YOU!
选材还原糖含量较高、或
的植物组织
组织样液
显色反应
待测
组织
刚配制的
样液
斐林试剂
生成
2 mL
1 mL
呈现色
50~65℃
温水中加热约2min
结论组织样液中含有还原糖
取材
花生种子(浸泡过的,将子叶削成薄片
①取最理想的薄片
制片
②染色:在薄片上滴2~3滴
,染色3min
③去浮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
洗去浮色
④制成临时装片
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
,移到
观察
,将物像调节清晰:换高倍显微镜观察,视野中被染

色的脂肪颗粒清晰可见
结论
花生种子中含有脂肪
浅仰芹[实验基础·自主学习]
1.实验原理(连线)
      
①还原糖 a.苏丹Ⅲ染液 Ⅰ.砖红色沉淀
②淀粉 b.斐林试剂 Ⅱ.橘黄色
③脂肪 c.双缩脲试剂 Ⅲ.蓝色
④蛋白质 d.碘液 Ⅳ.紫色
提示:①-b-Ⅰ ②-d-Ⅲ ③-a-Ⅱ ④-c-Ⅳ
2.实验流程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实验关键·探究学习]
1.实验原理分析
(1)鉴定还原糖的原理是新配制的Cu(OH)2与还原糖反应,Cu(OH)2被还原为Cu2O(砖红色)。
(2)检测蛋白质的原理是肽键在碱性环境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所以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的目的是制造碱性环境。
2.检测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注意事项
(1)实验材料的选择
①富含被检测的有机物,易出现明显实验现象。
②材料本身应为白色或近于白色,不干扰实验结果。
(2)实验操作的提醒及目的
实验操作提醒 操作目的
还原糖检测水浴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 防止受热不均匀
脂肪检测时,染色时间不宜过长 避免脂肪溶解在酒精中,使橘黄色消失
蛋白质检测时,将鸡蛋清稀释到一定程度 防止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粘在试管内壁上,反应不彻底,试管不易洗刷
还原糖和蛋白质检测时,加入试剂之前,留出一部分样液 便于与检测后的样液颜色进行比对
(3)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差异
①加热——还原糖的检测需要加热,且为水浴加热。
②显微镜——若用花生种子切片为材料检测脂肪需要使用显微镜。
③试剂滴加顺序——先等量混合后再滴加的是斐林试剂,分别滴加的是双缩脲试剂。
3.三类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三个唯一”
(1)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检测,且必须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唯一需要使用显微镜——脂肪检测。
(3)唯一使用酒精——脂肪检测,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实验应用·对点练习]
1.下列有关组织细胞中化合物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鉴定实验中,应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C.甘蔗中含有丰富的蔗糖,是用来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D.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A [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的原因是苏丹Ⅲ易溶于酒精,A正确;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再使用,B错误;蔗糖不是还原糖,甘蔗中含有丰富的蔗糖,不是用来鉴定还原糖的材料,C错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A液,后加B液,D错误。]
2.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剂种类    碘液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甲 ++++ ++ +
乙 ++ ++++ ++
丙 + ++ ++++
A.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A [乙种子用苏丹Ⅲ染液进行染色时,颜色反应最深,说明乙种子中主要含脂肪,A错误。碘液用于检测淀粉,其颜色反应为蓝色;苏丹Ⅲ染液用于检测脂肪,其颜色反应为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其颜色反应为紫色,B正确。在鉴定种子中是否含有脂肪时,要用到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C正确。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只有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D正确。]
1/4(共40张PPT)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01
种类
含量
20
含量
C、H、O、N、P、
S、K、Ca、Mg
Fe、Mn、Zn、Cu、
B、Mo
C、H、O、N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化合物
水和无机盐
脂质
核酸

蛋白质
蛋白质
关键能力·重难探究达成
02
核心点
应用创新·问题情境探究
03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04
点击右图进入…






谢谢观看 THANK YOU!
W
浅仰芹
大量元素
组成细胞的元素
微量元素

无机化合物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无机盐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蛋白质
脂质
有机化合物
糖类
核酸
加热
化合物的鉴定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脂肪
苏丹Ⅲ染液
→橘黄色
待测溶液

双缩脲试剂
发生显色反应
不发生显色反应

②2
加入③(试剂名称),
水浴加热
出现砖红色沉淀
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我仰
h
团结守纪勤学春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说出细胞主要由C、H、O、N、P、S等元素构成,它们以碳链为骨架形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2.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生命观念——物质与能量观:生物体是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的。2.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从元素的种类、含量等方面总结组成细胞的元素。3.科学探究——通过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学习,掌握检测相关物质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形成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4.社会责任——分析组成细胞的分子组成及相互关系,认同合理膳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元素组成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元素的种类
(1)
(2)细胞中含量很高的元素:C、H、O、N,其原因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关。
(3)存在形式: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1.
2.含量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3)细胞中占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问题:俗话说:“五谷杂粮身体壮,青菜萝卜保健康。”结合本节内容思考在饮食方面怎样才能使自己体内的营养元素达到平衡呢?
提示: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很大差别,我们要做到不同食物的合理搭配。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Ca、Mg、Fe、Mn、Zn、Cu、B、Mo等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  )
2.大量元素在细胞内作用重大,微量元素在细胞中的作用微小。(  )
3.组成细胞的元素全部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  )
4.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  )
5.所有细胞中化合物含量都一样。 (  )
提示:1.× Ca、Mg是大量元素。
2.×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按照含量划分的,微量元素的作用并不小。
3.× 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有些可以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如K+。
4.√
5.× 不同细胞中化合物含量不同,如小麦种子细胞中糖类含量较高,而花生种子细胞中脂肪含量较高。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1)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依据是元素在细胞中含量的多少,而不是生理作用的大小。
(2)无论干重还是鲜重,细胞中C、H、O、N这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3)不同生物体的细胞中,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各元素的含量相差较大。
2.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
(1)玉米种子、甘蔗的茎、甜菜的根、苹果:富含糖类。
(2)花生种子:富含脂肪。
(3)牛奶、鸡蛋、大豆种子:富含蛋白质。
在婴幼儿时期,缺钙时常会引发佝偻病,而当人体脂肪大量积累时又常会导致肥胖,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
提示:均衡营养,合理饮食,适当补充缺乏的元素和化合物。
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论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
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
C [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氧元素含量最多,A项错误;不同生物所含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B项错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C项正确;不同生物体内所含化学元素的比例相差很多,D项错误。]
2.茶叶生产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下列关于茶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茶叶细胞中含有Ca、Mg、S、K、P等大量元素
B.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C.茶叶细胞和人体细胞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
D.地壳与新鲜茶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说明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具有统一性
D [茶叶属于真核生物,故茶叶细胞中含有Ca、Mg、S、K、P等大量元素,A正确;采摘的新鲜茶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正确;茶叶细胞和人体细胞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C正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存在,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这能说明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具有统一性,D错误。]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如表所示:
元素(%) C H O N P Ca S
植物 43.57 6.24 44.43 1.46 0.20 0.23 0.17
动物 55.99 7.46 14.62 9.33 3.11 4.67 0.78
通过对表格信息的分析比较可知:这两种生物体内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由此形成科学思维的学科素养。
(1)有同学依据表中数据,提出不同生物的组成元素也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你是否同意该说法?说出你的依据。(科学思维)
提示:同意。由表中数据可知,两种不同生物体内细胞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相同,各元素含量不同,可以体现组成生物体元素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N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而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依据表中数据,试分析:哪种生物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科学思维)
提示:动物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因为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体内细胞中N和S含量较高。
[课堂小结]
知 识 网 络 构 建 要 点 强 化 识 记
1.核心概念(1)大量元素: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中,含量较多的有C、H、O、N、P、S、K、Ca、Mg等元素,称为大量元素。(2)微量元素:细胞中有些元素含量很少,如Fe、Mn、Zn、Cu、B、Mo等,称为微量元素。2.结论语句(1)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很高,其原因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关。(2)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3)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4)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5)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1.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N、Ca、Fe、Mo都属于大量元素
B.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
C.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有机物含量高于无机物
D.碳元素在人体细胞鲜重中的百分比最大
B [Fe、Mo属于微量元素,A错误;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B正确;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无机物含量高于有机物,水含量最高,百分比最大,C错误;组成人体细胞(鲜重)的化学元素中,氧元素的含量最高,百分比最大,D错误。]
2.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蛋白质      B.水
C.淀粉 D.糖原
B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3.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花生含油量高,鉴定花生油时可以选用苏丹Ⅲ染液
D.甜菜块根虽然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但是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C [苏丹Ⅲ染液遇到脂肪的显色反应为橘黄色,而花生油的颜色正好是橘黄色,C项错误。]
4.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能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
B.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比无机物的含量大
C.并不是所有细胞中的化合物含量都一样
D.含有碳元素的是有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是无机化合物
C [构成细胞的任何一种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A错误;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比无机物的含量少,B错误;各种化合物在不同的细胞内含量不同,C正确;含有碳元素的不一定是有机物,如CO2,D错误。]
5.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是一种蛋白质,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用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初步鉴定如下,请填写相应内容。
①为________________,⑤为________。区分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的一组溶液的方法及鉴定结果为将________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并水浴加热2 min,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溶液是________溶液,另一溶液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解析] 据题意可知,用双缩脲试剂可将待测溶液分为两组,①为稀蛋清、淀粉酶溶液,②为葡萄糖、淀粉,③为斐林试剂,④为葡萄糖,⑤为淀粉。将淀粉分别与发生显色反应的两种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分别处理上述两种混合液,并水浴加热2 min,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溶液是淀粉酶溶液,另一溶液不出现砖红色沉淀,为稀蛋清。
[答案] 稀蛋清、淀粉酶溶液 淀粉 淀粉 淀粉酶
1/7课时分层作业(3)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题组一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有不同的统计方法,如鲜重中C占18%,O占65%,而干重中C占55.99%,O占14.6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C、H、O、Fe都是大量元素
B.干重中C的含量高是因为细胞失水
C.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30多种
D.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在地壳中不一定能找到
B [Fe是微量元素,不是大量元素,A项错误。鲜重和干重是根据细胞是否失水划分的,干重中C的含量高是因为细胞失水,B项正确。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C项错误。构成人体细胞的所有元素在地壳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人体细胞所特有的,D项错误。]
2.下列实例中能证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的是(  )
A.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B.油菜缺少硼时只开花不结果
C.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盐含量太高,出现肌无力
D.缺磷会影响ATP的合成
B [A、C、D项中的镁、钙、磷都是大量元素,B项中的硼为微量元素。]
3.鱼类在水中遨游,鸟类在空中飞翔,虽形态各异、习性不同,但体内的化合物基本组成相似。它们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都是(  )
A.水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D [在生物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4.胡杨树有“英雄树”之美称,且这种树只生活在大漠荒原中,则组成胡杨树的元素和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分别是(  )
A.H和蛋白质 B.H和水
C.O和蛋白质 D.O和水
D [虽然胡杨树生活在干旱地区,但胡杨树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仍是水,而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
5.下面是用于无土栽培的一种培养液配方,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Ca(NO3)2 1.0 g KCl 1.2 g
MgSO4 0.25 g FeCl3 0.005 g
KH2PO4 0.25 g H2O 1 000 mL
(1)该配方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微量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
(2)细胞中含量很高的4种元素,在该配方中有______________,缺少________。
(3)如果用该培养液栽培番茄,该配方中明显缺乏的微量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生物体所需的大量元素是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是Fe、Mn、Zn、Cu、B、Mo等。
(2)组成细胞的含量很高的4种元素有C、H、O、N,该配方中没有C。
(3)如果用该培养液栽培番茄,该配方中明显缺乏的微量元素是Mn、Zn、Cu、B、Mo。
[答案] (1)H、O、N、P、S、K、Ca、Mg Fe (2)H、O、N C (3)Mn、Zn、Cu、B、Mo
6.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如表所示。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O Si C N H
地壳 48.60 26.30 0.087 0.03 0.76
细胞 65.0 极少 18.0 3.0 10.0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地壳中都普遍存在,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特有的,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同一元素在细胞和地壳中含量相差甚远,这一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中,C、H、O含量最多,请据下表分析,其原因是: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 无机盐 蛋白质 脂质 糖类和核酸
质量分数(%) 70~90 1~1.5 7~10 1~2 1~1.5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3)①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水 ②构成细胞的有机物都含有C、H、O三种元素
题组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7.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关于实验材料的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还原糖的检测
B.花生种子脂肪含量高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检测的理想植物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检测的理想植物材料
D.鸡蛋清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检测的理想动物材料
A [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中所含的蔗糖是非还原糖,不可用于还原糖的检测,A项错误。花生种子脂肪含量高,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检测的理想植物材料,B项正确。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检测的理想植物材料,C项正确。鸡蛋清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检测的理想动物材料,D项正确。]
8.有关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化合物的检测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苏丹Ⅲ染液对花生子叶切片进行染色,不需要使用显微镜,可直接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B.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匀后再加入组织样液中,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C.双缩脲试剂先加入NaOH溶液1 mL,再加入CuSO4溶液4滴,不需要加热
D.不能选择西瓜做还原糖检测实验,主要是因为西瓜汁中还原糖含量太少
C [A项,观察显色情况时需要使用显微镜,A错误;B项,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为砖红色,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待测液体中,需要水浴加热,B错误;D项,不能选用西瓜做还原糖鉴定实验,主要是因为西瓜汁为红色,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D错误。故选C。]
9.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检测
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不一定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
C.鉴定还原糖时,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常温反应即可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需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B [斐林试剂的甲液与双缩脲试剂的A液相同,但斐林试剂的乙液与双缩脲试剂的B液不相同,因此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检测,A项错误。脂肪鉴定实验中,若观察的是植物组织切片,则需要借助显微镜,若观察的是组织样液,则不需借助显微镜,B项正确。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使用,且需要水浴加热,C项错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入A液,后加入B液,D项错误。]
10.为了验证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将淀粉分解产生还原糖,某研究小组取两只烧杯甲和乙,都放入等量的淀粉溶液20 mL,甲中加入30 mL制备好的土壤浸出液,乙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7天(所有操作符合无菌操作要求)。然后从甲中取出样液放入试管A1、A2(均2 mL),从乙中也取出样液放入试管B1、B2(均2 mL),在A1、B1中加入等量碘液,在A2和B2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预测正确的是(  )
A.A1和B1都会有蓝色出现,而且颜色深浅一致
B.A2有砖红色沉淀出现,B2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C.A2和B2都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D.以上结果都不正确
B [根据题意可知,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将淀粉分解产生还原糖,则甲中的淀粉会被分解,乙中淀粉未被分解。碘液可以用于鉴定淀粉,B1中由于淀粉不分解,故加入碘液后有蓝色出现,而A1中由于淀粉会部分或全部分解,故加入碘液后可能会有蓝色出现,当有蓝色出现时,颜色较B1中的浅;斐林试剂可以用于鉴定还原糖,所以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A2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而B2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故选B。]
11.我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科学家发现大脑里的神经细胞——“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C
B.“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O
C.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
D.P和S分别是“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C [“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O,A项错误;“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C,B项错误;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C项正确;P和S均属于大量元素,D项错误。]
12.某同学在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时,操作情况如下,你认为有几处是不正确的(  )
选取材料:选取绿色叶片、蓖麻种子、新鲜牛奶分别做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鉴定实验:鉴定还原糖时加入刚配制的斐林试剂,便可见样液呈砖红色。选取较厚的蓖麻种子切片,滴1~2滴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然后可观察颜色变化。取牛奶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后立即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观察是否出现紫色。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D [错误一:做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量高、颜色浅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等,易于观察,故使用绿色叶片做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错误。错误二:鉴定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后还需要水浴加热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砖红色沉淀)。错误三:制作装片时应选择较薄的蓖麻种子切片。错误四: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应先加入A液造成碱性环境,振荡摇匀,再加B液。]
13.下表是玉米和人体细胞的部分元素及含量(干重,质量分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O H N K Ca P Mg S
玉米 44.43 6.24 1.46 0.92 0.23 0.20 0.18 0.17
人 14.62 7.46 9.33 1.09 4.67 3.11 0.16 0.78
A.P、Mg、S等元素在玉米细胞中含量很少,属于微量元素
B.表中玉米细胞比人体细胞中含有的O元素较多是因为玉米细胞中含水更多
C.表格中在细胞内含量多的元素比含量少的元素更重要
D.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中N元素含量不同,可能与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同有关
D [P、Mg、S元素均为大量元素,A错误;表格中的元素含量是干重,干重情况下,由于玉米细胞内纤维素和淀粉等糖类物质较多,故细胞中O元素比例较高,即O元素多不是因为含水多,B错误;含量多和含量少都是生物的必需元素,不应依据含量的多少来区别重要与否,C错误;细胞中的蛋白质含有N元素,而蛋白质在细胞中含量相对较多时,N元素的含量就相对较多,D正确。]
14.将刚刚萌发、带有小芽的大麦充分研磨后,过滤得到组织样液。在组织样液中加入下列试剂后振荡均匀。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苏丹Ⅲ染液,溶液呈红色,证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脂肪
B.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麦芽糖
C.加入碘液,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淀粉
D.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蛋白质
C [由题意分析可知,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而不是红色,A项错误。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砖红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麦芽糖,B项错误。淀粉遇碘液变蓝,因此若加入碘液后溶液呈蓝色,则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淀粉,C项正确。要想检测组织样液中是否有蛋白质,可采用双缩脲试剂,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D项错误。]
15.某研究小组测定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相关物质干重的百分含量,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中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在6~20天内小麦种子中淀粉含量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研究小组进行了还原糖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完成实验步骤,并写出初步的实验结论。
实验原理:还原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深浅与还原糖含量成正比。
(4)实验步骤:
①取三份等量的分别发育至6、12、18天的小麦种子,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还原糖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A、B、C,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还原糖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三支试管放入盛有50~65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观察颜色变化。
(5)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可知,成熟的小麦种子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淀粉,在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中淀粉含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保持稳定。(2)由图可知,在种子成熟的6~20天内,还原糖含量逐渐减少,淀粉含量逐渐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基本不变,故可知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还原糖转化成了淀粉。(3)鉴定还原糖的原理为还原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颜色深浅与还原糖含量成正比。(4)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成熟期的种子,因变量为还原糖的多少,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通过观察砖红色沉淀的颜色深浅来反映还原糖的多少。实验设计如下:①取三份等量的分别发育至6、12、18天的小麦种子,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还原糖制备液;②取3支试管,编号A、B、C,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还原糖制备液;③在上述试管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现配的斐林试剂;④将三支试管放入盛有50~65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观察颜色变化。(5)根据实验结果可预期A试管中砖红色沉淀颜色最深,其次是B试管,C试管中砖红色沉淀颜色最浅。
[答案] (1)先增加后保持稳定 (2)还原糖不断转化成淀粉 (3)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4)③等量且适量现配的斐林试剂 (5)A试管中砖红色沉淀颜色最深,其次是B试管,C试管中砖红色沉淀颜色最浅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