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小石潭记》分层同步练习(原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2分)
A.佁然不动(yǐ) 水尤清冽(liè) 悄怆幽邃(qiāo)
B.为坻(chí) 参差披拂(shēn) 往来翕忽(xī)
C.如鸣珮环(pèi) 寂寥无人(liáo) 犬牙差互(chā)
D.俶尔远逝(chù) 蒙络摇缀(zhuì) 日光下澈(ch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不可久居
D.皆若空游无所依 同游者
3.下列加点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2分)
A.斗折蛇行 B.凄神寒骨 C.日光下澈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4.下列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B.如鸣珮环 C.全石以为底 D.卷石底以出
3.古文默写。(12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
(4)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__,明灭可见。
(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_______,悄怆幽邃。
(6)《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石潭记》中借鱼儿自由游弋,从侧面写出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巧用比喻写出溪水逶迤之状、时显时隐之景的句子是“ , ”。
4.文学常识填空。(6分)
(1)课文作者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字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世称“ ”他曾在柳州做官,所以又称“ ”。他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泃、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 ”。《小石记》是柳宗元写的系列山水游记“ ”中的一篇。
(2)记是古代的一种 (体裁),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1)卷石底以出
(2)影布石上
(3)斗折蛇行
(4)凄神寒骨
(5)悄怆幽邃
(6)乃记之而去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14分)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二、课内阅读
[2022重庆中考A卷改编]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5分)
1. 阅读课文,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4分)
2.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隔篁竹”中的“篁”,根据其偏旁“?”, 可推测其意与“竹”相关。
B.“空游无所依”中的“依”,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依傍”。
C.“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源头”。
D.“隶而从者”中的“从”,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其周围的景物。
B.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
C.作者停留潭上,“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
D.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巧妙而贴切。
4.下面的链接材料表明了对游记写作及游览的一种观点,请简要概括。你是否赞同链接材料中画线部分对《小石潭记》的分析 请简要评析。(5分)
【链接材料】
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尽妙境。
(节选自清代孙琮《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
概括:
评析:
(4分)
三、素养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瞻①迁于齐安②,庐③于江上。江之南武昌诸山,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④,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每风止日出,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意适忘反。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有删改)
【注】 ①子瞻:苏轼,字子瞻。②齐安:黄州,今湖北黄冈。③庐:居住。④浮图精舍:僧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日光下澈 澈:
(2)犬牙差互 犬牙:
(3)悄怆幽邃 悄怆:
(4)穷山之深 穷: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 请选出对【乙】文画波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最恰当的一项(2分) ( )
A.乘渔舟乱流而南。
翻译:(子瞻)乘着渔船遭遇了乱流,然后被冲向南方。
理解:作者通过写子瞻乘船的遭遇,表现出他当时的狼狈不堪。
B.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翻译:子瞻像这样在齐安住了三年,竟没有感到时间的漫长。
理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子瞻在齐安得到了真正的快乐。
4. 关关和小渡模拟了柳宗元与苏轼穿越时空的对话。请结合选段补全对话。(4分)
关关——柳宗元 小渡——苏轼
关关(欣然地):我看苏轼畅游山水,那里的环境与小石潭颇为相似。
小渡(赞成地):是啊,两处都是植被繁茂之地,小石潭竹树环合,子瞻游历之处“① ”(原文),这样的景致都给人② 的感觉。(2分)
关关(黯然地):我和苏轼境遇相同,所见之景相似,我最终却只感到凄凉悲伤,我该怎么做呢
小渡(宽慰地):③ (结合【乙】文回答)(2分)
5.【甲】文是柳宗元被贬后所作,【乙】文记叙了苏轼被贬一事。【甲】文“心乐之”,【乙】文“有乐于是”,结合全文理解两文中的“乐”有什么不同。(4分)
(二)学完《小石潭记》一文后,北京某中学八(3)班开展以“访历史文化名城”为主题的研学联谊活动,首赴零陵(唐代时称永州,即柳宗元被贬之地)古城。他们将参观柳子庙,踏访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领略底蕴深厚的“柳文化”。(7分)
(1)【联谊喜相逢】为迎接远道而来的北京朋友,作为联谊班级的学生代表,请你补写欢迎标语。(2分)
柳子庙
潇湘水喜迎北京来客,
【联谊欢乐行】从北京前来的同学们计划参观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柳宗元《小石潭记》一文的内容,为小石潭景点写一则简介。要求:交代小石潭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和它与柳宗元的渊源。(5分)
第10课 《小石潭记》分层同步练习(解析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2分)
A.佁然不动(yǐ) 水尤清冽(liè) 悄怆幽邃(qiāo)
B.为坻(chí) 参差披拂(shēn) 往来翕忽(xī)
C.如鸣珮环(pèi) 寂寥无人(liáo) 犬牙差互(chā)
D.俶尔远逝(chù) 蒙络摇缀(zhuì) 日光下澈(chè)
【答案】D
【解析】 A.悄qiǎo。B.参cēn。C.差c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不可久居
D.皆若空游无所依 同游者
【答案】C
【解析】C项,两个“可”的意思均为“可以”;A项,清澈/凄清;B项,以……为乐/逗乐;D项,游动/游玩。
3.下列加点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2分)
A.斗折蛇行 B.凄神寒骨 C.日光下澈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答案】B
【解析】 A项,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C项,名词作状语,向下;D项,名词作状语,向西。
4.下列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答案】C
【解析】 正确的朗读停顿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B.如鸣珮环 C.全石以为底 D.卷石底以出
【答案】A
【解析】A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倒装句。B项为谓语前置句,应为“如珮环鸣”;C项为宾语前置句,应为“以全石为底”;D项为主谓倒装句,应为“石底卷以出”。
3.古文默写。(12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
(4)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__,明灭可见。
(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____________,悄怆幽邃。
(6)《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石潭记》中借鱼儿自由游弋,从侧面写出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巧用比喻写出溪水逶迤之状、时显时隐之景的句子是“ , ”。
【答案】(1)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4)斗折蛇行
(5)凄神寒骨 (6)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7)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8)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4.文学常识填空。(6分)
(1)课文作者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字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世称“ ”他曾在柳州做官,所以又称“ ”。他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泃、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 ”。《小石记》是柳宗元写的系列山水游记“ ”中的一篇。
(2)记是古代的一种 (体裁),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答案】(1)子厚 柳河东 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 永州八记 (2)散文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1)卷石底以出
(2)影布石上
(3)斗折蛇行
(4)凄神寒骨
(5)悄怆幽邃
(6)乃记之而去
【答案】(1)翻卷 (2)映,显现 (3)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4)使动用法,使……感到心情悲伤 (5)深 (6)离开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14分)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案】(1) 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佩、玉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高兴起来。(2)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3)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4)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5)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6)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7)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而幽深。
二、课内阅读
[2022重庆中考A卷改编]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5分)
1. 阅读课文,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4分)
【答案】清澈 活泼 曲折蜿蜒(斗折蛇行) 参差不齐(犬牙差互)(每空1分)
2.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隔篁竹”中的“篁”,根据其偏旁“?”, 可推测其意与“竹”相关。
B.“空游无所依”中的“依”,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依傍”。
C.“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源头”。
D.“隶而从者”中的“从”,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隶而从者”和“择其善者而从之”的“从”意思不同,前者为“跟随”,后者为“学习”。故D项理解有误。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其周围的景物。
B.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
C.作者停留潭上,“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
D.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巧妙而贴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项,应为“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其周围的景物”;C项,“闲适宁静”理解错误,应为“孤凄悲凉”;D项,“斗折蛇行”是写溪身,“犬牙差互”是写岸势。
4.下面的链接材料表明了对游记写作及游览的一种观点,请简要概括。你是否赞同链接材料中画线部分对《小石潭记》的分析 请简要评析。(5分)
【链接材料】
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尽妙境。
(节选自清代孙琮《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
概括:
评析:
(4分)
【答案】概括:不写尽不游尽(或留白、言已尽而意无穷)。(1分)
评析:
示例一 赞同。遥望潭西南一段,所见之景极多,但作者只写了溪身和岸势(或作者只写了潭西南方向之景,未写其他方向之景),这就是不写尽;(2分)潭上不久坐一段,作者游了小石潭之后,即无心再游,这就是不游尽。(2分)
示例二 不赞同。遥望潭西南一段,见溪流却不知其源,这应是不游尽;(2分)潭上不久坐一段,只写了对环境的感受,未写内心的贬谪之愁,这应是不写尽。(2分)
示例三 部分赞同。评析参照示例一、示例二的答案处理。(4分)
(观点明确,紧扣文本合理评析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观点概括以及内容分析。作答第一问,一定要疏通链接材料大意。链接材料首句点明观点,即“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第二句对观点进行阐述;第三句以《小石潭记》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由此可知,应锁定第一句来概括观点,如可将观点概括为“不写尽不游尽”。作答第二问,要在理解“不写尽妙景”“不游尽妙境”的基础上,联系《小石潭记》第3、4段内容,具体分析哪些是“不写尽妙景”,哪些是“不游尽妙境”;然后判断画线句分析是否恰当,进而阐述理由。
三、素养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瞻①迁于齐安②,庐③于江上。江之南武昌诸山,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④,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每风止日出,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意适忘反。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有删改)
【注】 ①子瞻:苏轼,字子瞻。②齐安:黄州,今湖北黄冈。③庐:居住。④浮图精舍:僧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日光下澈 澈:
(2)犬牙差互 犬牙:
(3)悄怆幽邃 悄怆:
(4)穷山之深 穷:
【答案】(1)穿透 (2)像狗的牙齿(那样) (3)凄凉 (4)极,尽(每空0.5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案】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2分。关键词:可、许、空游、依)
3. 请选出对【乙】文画波浪线句子的翻译及理解最恰当的一项(2分) ( )
A.乘渔舟乱流而南。
翻译:(子瞻)乘着渔船遭遇了乱流,然后被冲向南方。
理解:作者通过写子瞻乘船的遭遇,表现出他当时的狼狈不堪。
B.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翻译:子瞻像这样在齐安住了三年,竟没有感到时间的漫长。
理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子瞻在齐安得到了真正的快乐。
【答案】B
【解析】A项,“乘渔舟乱流而南”的正确翻译为:(子瞻)乘坐渔舟横渡到南岸。作者通过写子瞻乘船的遭遇,表现出他当时的惬意自在。
4. 关关和小渡模拟了柳宗元与苏轼穿越时空的对话。请结合选段补全对话。(4分)
关关——柳宗元 小渡——苏轼
关关(欣然地):我看苏轼畅游山水,那里的环境与小石潭颇为相似。
小渡(赞成地):是啊,两处都是植被繁茂之地,小石潭竹树环合,子瞻游历之处“① ”(原文),这样的景致都给人② 的感觉。(2分)
关关(黯然地):我和苏轼境遇相同,所见之景相似,我最终却只感到凄凉悲伤,我该怎么做呢
小渡(宽慰地):③ (结合【乙】文回答)(2分)
【答案】①隐蔽松枥/依山临壑,隐蔽松枥(1分) ②清幽寂静/萧然绝俗/幽静(1分) ③“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天底下的乐趣无穷无尽,可只有适合心意才是快乐。你可以忘掉那些不快乐的事,尽情享受山水之美。(2分)
5.【甲】文是柳宗元被贬后所作,【乙】文记叙了苏轼被贬一事。【甲】文“心乐之”,【乙】文“有乐于是”,结合全文理解两文中的“乐”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 【甲】文:快乐短暂,反衬作者的忧伤。(2分)【乙】文:洒脱,豁达,自得其乐。(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两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理解“乐”的含义。结合【甲】文的写作背景可知,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柳宗元的“乐”是因为找到了一块清静之地,得到了片刻的欢乐。根据【乙】文“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可知,“乐”是子瞻自得其乐,表现他超然洒脱、乐观豁达的态度。
【参考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居住在长江边上。江水南岸武昌县的一些山岭,山涧、沟壑多而曲深。山上有佛寺,背靠着高山,面对着深谷,掩映在松树、栎树中,给人一种清静和隔绝俗世的感觉。每当风停日出的时候,子瞻就拿着手杖,载着美酒,乘坐渔舟横渡到南岸。他寻幽探芳,累了就休息,(以至)称心如意而忘了回家。子瞻像这样在齐安住了三年,竟没有感到时间的漫长。
天底下的乐趣无穷无尽,可只有适合心意才是快乐。这才是子瞻能从中找到快乐的原因。
(二)学完《小石潭记》一文后,北京某中学八(3)班开展以“访历史文化名城”为主题的研学联谊活动,首赴零陵(唐代时称永州,即柳宗元被贬之地)古城。他们将参观柳子庙,踏访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领略底蕴深厚的“柳文化”。(7分)
(1)【联谊喜相逢】为迎接远道而来的北京朋友,作为联谊班级的学生代表,请你补写欢迎标语。(2分)
柳子庙
潇湘水喜迎北京来客,
【答案】柳子庙诚邀四海宾朋(2分)
(2)【联谊欢乐行】从北京前来的同学们计划参观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柳宗元《小石潭记》一文的内容,为小石潭景点写一则简介。要求:交代小石潭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和它与柳宗元的渊源。(5分)
【答案】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约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绿竹环绕,环境十分幽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3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2分)
【解析】根据课文内容写出小石潭的景色特点,表达出游览其间的愉悦心情,给人以感染力。另外,交代柳宗元与小石潭的渊源及其对小石潭的影响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