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回延安》精品实用高效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回延安》精品实用高效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6 12:4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回 延 安
贺敬之
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千家万户 哎咳哎咳哟
把门开 哎咳哎咳哟
快把咱亲人迎进来咿儿呀儿咳哟
围定亲人 哎咳哎咳哟
热炕上坐 哎咳哎咳哟
知心的话儿飞出心窝窝咿儿呀儿咳哟
满天的乌云 哎咳哎咳哟
风吹散 咳哎咳哟
毛主席来了晴了天晴呀晴了天
毛主席来了晴了天晴呀晴了天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艳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千家万户/哎咳哎咳哟/把门开/哎咳
哎咳哟/快把咱亲人迎进来/咿儿呀儿咳哟/围定
亲人/哎咳哎咳哟/热炕上坐/哎咳哎咳哟……”
这首热烈欢快、脍炙人口的歌曲《山丹丹开花
红艳艳》,让我们想起了黄土高原,想起了黄
土地上朴素的劳动人民,想起了革命圣地——
延安。今天,让我们随着贺敬之的脚步重回延
安,体会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圣地时的心情和
感受。
导入新课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把握这首诗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分析诗中的比兴、夸张等手法。
3、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贺敬之(1924- ),现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yì)县(今山东枣庄市台儿庄)人。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传唱至今的歌曲《南泥湾》也是贺敬之作的词。
作者简介
1940年,诗人到延安,在这里学习、生活、工作,与当地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56年,诗人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延安,目睹了延安的巨大变化,内心无比兴奋,于是诗人就采用了最具地方特色的“信天游”的格式写了这首抒彩浓郁的诗。
作者说:“……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
写作背景
信天游
信天游是一种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民歌形式,又叫“顺天游”,是生活在陕北的人们都熟悉的一种旋律,它奔放热烈,感情浓郁,充满了高原的苍凉质朴感。
信天游的基本特点:
①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
②韵律上:几节一韵,或一韵到底。
③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④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
文体知识
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源于《诗经》中赋、比、兴。“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地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
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比如: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知识链接
比兴手法
标题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
文题解读
白羊肚(dǔ)  糜子(méi)
字音字形
延安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贺敬之的诗歌中的?请找出依据。
“母亲”形象。
具体语句:“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母亲延安换
新衣”“再回延安看母亲”等。
整体把握
这首诗共分为五个部分,结合内容,分别给每部分拟个小标题,并概括每部分所抒发的情感。
第一部分:回延安
第二部分:忆延安
第三部分:话延安
第四部分:看延安
第五部分:颂延安
整体把握
(激动、兴奋)
(感激、怀念)
(喜悦、亲切)
(赞美、欢喜)
(赞颂、憧憬)
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
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
整体把握
诗人是怎样表达回延安时的激动等情感的?
(1)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连用“莫要”“莫把”两个带有祈使语气的词语,新颖地写出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为下文做铺垫。
(2)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用“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与热爱之情。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
(3)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虚写,用梦境写心境,“搂”字运用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思念之深。
(4)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动词“扑”准确而又强烈地表达出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激动兴奋之情。
合作探究
(5)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延安称作母亲,表达了对延安的思念之深和回到延安时欢喜激动的心情。
(6)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杜甫川、柳林铺、红旗人格化,渲染欢乐的气氛,烘托诗人回延安途中的激动、喜悦之情。
合作探究
(7)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延安的父老乡亲们;“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欢乐场面,营造了一种温馨亲切的氛围。
第一节,诗人用表示祈使语气的词语和准确的动词以及多种修辞方法,来表达内心的激动、兴奋之情。
合作探究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在诗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柳林铺迎”承接上文延安人民远迎诗人,“二十里铺送过”引出下面忆延安生活。
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运用比兴,以“树”起兴,借树梢、树枝、树根连成一体,比喻诗人与延安亲人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
(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运用比兴,以羊羔吃奶起兴,引起并喻指诗人吃延安小米长大成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合作探究
(3)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运用比兴,以“糜子”“谷”起兴,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指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
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写延安在生活、思想上对自己的养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热爱、眷恋之情。以上这三个兴中兼比的诗节,逐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合作探究
第三部分是怎样表现亲人相聚情景的?
①选取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运用场面描写和夸张修辞,烘托、渲染热情待客的气氛,突出团聚的人多:“米酒油馍……不透风。”
②形象典型。诗歌选取了老爷爷、中青年和小娃娃三代人的典型代表写出了延安人的贡献和成长。
③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方法。如:“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从侧面反映了相聚畅谈的热闹气氛。
合作探究
第三部分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喘”有什么表达效果?
“喘”表达了老爷爷听到诗人到来的消息后急忙赶来的情态,表现了延安人民对诗人的热烈欢迎和激动心情。
合作探究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夸张,通过“千万条腿”“千万只眼”与“不够我走”“不够我看”的对照,从侧面突出了延安的变化之大,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城翻天覆地变化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
第四部分
延安的新面貌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关诗句并加以赏析。
具体体现在: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运用排比和叠词,富有陕北地方方言的特色,突出延安城一派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披彩虹”“迎春风”运用拟人的手法,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合作探究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拟人。
把延安比作母亲,把延安发生变化说成“换新衣”。十分亲切,抒发诗人对延安旧貌换新颜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
第五部分,诗人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
继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合作探究
第五部分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兴的表现手法,先说杨家岭的红旗,以引起下文叙说革命事业在延安发展的旺盛之势。
合作探究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结尾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和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夸张,直接抒情,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热爱之情,富有浪漫色彩。结尾点题、首尾呼应,意味深长。
合作探究
这首诗的叠字运用得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有表数量的,还有表情态和颜色的,请从诗中找出叠语并加以分类,体会这些词语的特色。
表事物的:树根根、羊羔羔等。
表数量的: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等。
表情态的:紧紧、飘飘、团团、高高、滚滚等。
合作探究
表颜色的:白生生等。
叠字的大量使用,体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给人一种自然淳朴之感,对形象、生动地抒发诗人热爱延安、赞美延安的强烈感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主 旨
这首诗诗人采用“信天游”这一民歌形式记下回延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和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1)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歌采用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大量运用比兴,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使感情表达有更充沛的力量。
诗歌还运用叠字、口语、方言等,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诗风淳朴自然,有利于抒发强烈的情感。
写作特色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拟人、借代、比兴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具有感染力。
(3)多种抒情方式。
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间接抒情,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写作特色
《回延安》采用了民歌体“信天游”的形式,运用了多种手法,向读者生动描绘出陕北民俗风情,使得文章带有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读来使人身临其境,倍感亲切,文章通过运用动词、使用比兴、擅用修辞、多用叠词等方法,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歌颂了哺育诗人成长的延安及人民。
课堂小结
回延安——抒写感触
忆延安——追忆生活
话延安——描绘场景
看延安——描画新貌
颂延安——展示征程
板书设计
回延安
热爱延安人民
热爱革命事业
你能说出运用比兴手法的谚语吗?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拓展延伸
1、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 )
(2)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 )
(3)延河滚滚喊“前进” ( )
(4)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 )
夸张
比喻
拟人
借代
课堂检测
2、说说下面陕北民歌歌词的意韵。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唯有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数上(那个)兰花花好。
课堂检测
这句歌词运用比兴的手法,用物引出要描写的人物,并用“最高的高粱”比喻“兰花花”,写出她的出类拔萃。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