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灯笼》精品实用高效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灯笼》精品实用高效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6 12:44:5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3张PPT)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灯 笼
吴伯萧
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灯笼,又称灯彩,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而在作家吴伯箫的笔下,灯笼似乎又多了几分内涵,今天,让我们走进吴伯箫的散文名篇《灯笼》,去感受一下那个特殊时期的作者情怀。
导入新课
1、概括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和联想,把握灯笼蕴含的意义。
2、体会以小见大和形散神聚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寄寓的复杂感情。
学习目标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从小因受家庭熏陶,又加之天资聪慧,十四岁便考入曲阜师范。1931年师大毕业,当老师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勤奋笔耕。作品主要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散文集《北极星》。其散文常常以小见大、构思精巧,富有真切的生活实感,语言质朴清新。
作者简介
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那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时代,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知识分子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内心世界。
背景链接
点明写作对象;
起线索作用。
标题作用
焚身(fén)   恐吓(hè)  
神龛(kān) 溺炕(niào)
锵然(qiāng) 霍骠姚(piào)
裴公(péi) 司马懿(yì)
字音字形
读音释义
①斡旋(wò xuán):调解周旋。
②未始:未必。
③幽悄(qiǎo):幽深寂静。
④争讼(sònɡ):因争论而诉讼。
⑤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
⑥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
⑦静穆:安静庄严。
⑧不甚了然: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
⑨马前卒: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
数一数,文中提到了哪些灯笼?
用于照明的灯笼,村头挂的红灯笼,元宵节龙灯、跑马灯、字谜灯,族姊远嫁时轿前轿后灯、官衔灯,朱红纱灯,宫灯,塞外帐营灯笼等。
整体把握
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由小孩子喜欢火、光引出灯笼。
第二部分(3-11):回忆小时候与灯笼有缘的事。
第三部分(12):由灯笼联想到火把,探海灯,燎原的一把烈火,抒发爱国情怀。
整体把握
第1段作者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吸引读者;
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合作探究
“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 第2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
强调与灯笼有关的往事之多,流露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增强了语势。
合作探究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比喻。
将灯笼人格化,并将“记忆”比作“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与灯笼有关的记忆非常多,表达“我”对灯笼的喜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恋。
合作探究
课文主体部分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①挑灯迎祖父;
②上下灯学;
③村口挂灯;
④元宵看灯,伴灯入梦;
⑤族姊远嫁,红灯高挂;
⑥纱灯描红;
⑦想象宫灯;
⑧诗词中的灯。
合作探究
上述灯笼分别有着怎样的意义?
①挑灯迎祖父;
——灯笼映照着祖孙情笃。
②上下灯学;
——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
③村口挂灯;
——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
④元宵看灯,伴灯入梦;
——灯笼装点节日,带来欢乐。
合作探究
⑤族姊远嫁,红灯高挂;
——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⑥纱灯描红;
——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⑦想象宫灯;
——想象宫灯,感受历史况味。
⑧诗词中的灯。
——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合作探究
作者从个人情感层面及文化层面表达了灯笼对于“我”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第4段单独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1)结构上起过渡作用。
(2)内容上强调母亲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合作探究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表现母亲对“我”的细心周到的关爱,岁月的无情以及“我”对母亲变老的伤感。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第7段“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这句话?
以唐明皇建灯楼为例,表现挂灯笼的风俗历史悠久。一个“恨”字,足见“我”对彩灯的喜爱之情。
合作探究
“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美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 第9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蕴含着对雅致的文化的热爱。
合作探究
第10段是实写还是虚写?在行文上有什么作用?
运用想象,虚写。
行文至此,文章脱离对乡村生活的描写,转入历史话题。
合作探究
“……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如何理解这句话?
“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意思是说和汉献帝的眼泪比,蜡泪就不算长了,加上“可悯”一词,写出了汉献帝遭遇之可悲,同时暗示了当时中国面临的险恶处境。
合作探究
为什么作者希望灯笼上写的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
昔日大将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也暗含着作者报国的信心和决心。
合作探究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怎样理解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
作者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并大声疾呼,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家园,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卒章显志,首尾呼应。
合作探究
文章通过写灯笼这个微小的东西,来表达自己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这叫什么写法?
以小见大的写法。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主 旨
本文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回忆,从情感、文化等不同角度表达了灯笼对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现了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1)线索清晰。
(2)形散神聚。
(3)以小见大。
(4)文白相间。
写作特色
本文由小时候喜欢的火、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联想起亲人的关爱,通过对宫灯的想象,体验到了深长的历史况味,然后,情绪陡然一扬,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由个人的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感情变化明晰,结构非常严谨。
课堂小结
文化内涵
情感意蕴
板书设计
灯笼
小中见大
语言清新
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我喜欢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春节,让我们憧憬新年的美好;“花市灯如昼”的元宵,让我们祈愿日子的红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但愿人长久”的中秋,让我们品尝团圆的甜蜜
1、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
( )
(2)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
( )
(3)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
( )
反问
引用
排比、反问
课堂检测
2、“灯笼”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灯笼”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全文的几个故事都是由“灯笼”串连起来的。
“灯笼”寄托着作者对故乡和故乡亲人的怀念,引发作者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