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大道之行也
《礼记》
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们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其实早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理想社会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大同社会有什么特征呢?大同社会能实现吗?今天让我们走进《大道之行也》,去感受先哲们的智慧。
导入新课
1、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关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体会“大道”和“大同”的含义。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学习目标
《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又叫《小戴礼记》。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与《诗经》《书经》《易经》《春秋》合称“五经”。
作品简介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是为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孔子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止、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背景资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zhǎnɡ),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xīnɡ),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读音停顿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 能,
讲信 修睦。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
通“举”
是
诚信
培养和睦气氛
才敢出众的人
疏通文意
故人不独 亲 其 亲,不独 子 其 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
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分,女子有归宿。
动词,以……为亲
能够善终
以……为子
老而无妻
职业
女子出嫁
子女
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
为社会效力
父母
幼儿无父
老而无夫
老而无子
疏通文意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己。是故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
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 大同。
译文: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是一定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大同”社会。
憎恶
理想社会
因此
兴起
从外面把门合上
这
作乱害人的事
奸诈之心
疏通文意
文言积累
1、通假字
①选贤与能。
“与”通“举”,推举。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2、一词多义
①不独亲其亲:
②不独子其子:
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
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第二个“子”指子女。
文言积累
3、词类活用
①不独亲其亲:
②不独子其子:
③使老有所终:
④壮有所用:
⑤幼有所长:
⑥故外户而不闭:
⑦选贤与能:
亲,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亲。
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子。
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外,名词作动词,从外面。
贤,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能,形容词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
文言积累
4、古今异义
①大道之行也:
②女有归:
③矜寡孤独:
④盗窃乱贼:
大道,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义:大路。
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
孤独,古义:为两个词,“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乱,古义:造反;今义:“杂乱”,贼,古义: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
文言积累
5、成语
选贤举能、天下为公、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文中的“大道”“大同”各是什么意思?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大同:指理想社会。
大道与大同之间是前提与结果的关系,施行大道,才能实现社会大同。
整体把握
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整体把握
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层:(第1、2句)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纲领)。
第二层:(第3、4句)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第5、6句)总结语,大同社会的局面。
整体把握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
合作探究
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根本特征(纲领)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合作探究
①“天下为公”: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②“选贤与能”: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③“讲信修睦”:社会成员之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①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男有分,女有归。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合作探究
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合作探究
你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这一美好图景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它激励人们不断为此而奋斗,有着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合作探究
现代社会中哪些做法与孔子的“大同”思想是一致的?
民主选举管理者,生活救济、社会保障、捐赠、无偿援助等。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主 旨
本文描绘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表达了作者对这样一个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反映出古代社会广大人民渴望安居乐业、天下和平的美好愿望。
(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运用排比,突出气势。
本文语言气势强盛,一气贯注,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文章通过运用排比手法来做到这一点。如“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等语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
写作特色
本文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又折射出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追求,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披荆斩棘,不断前行。
陶渊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大同社会”的影响和启发,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课堂小结
第一层:总说——社会纲领
第二层:分说
第三层:总结全文,折射现实
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
向往理想社会
人人得到关爱
人人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①孔子:大同
②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③陶渊明:世外桃源
④洪秀全: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⑤孙中山:三民主义,天下为公。
拓展延伸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何异同?
相同:
①大同社会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与世外桃源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似;
②大同社会的“男有分,女有归”与世外桃源的“其中往来种作”相似;
③大同社会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平相似。
④都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在当时都不能实现。
拓展延伸
不同:
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只不过是厌恶世间黑暗和战争之乱,采取的一种消极的避世态度,是脱离了社会的一种形式。
而孔子的大同思想却是通过对人的一种教化,让人人之间相互友爱、人人以天下人为自己的亲人,人们恪守道德品格,不贪不厌,所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者是也。可见,这是一种积极的做法,希望用教育的手段来改造社会以达到天下为公的社会。
拓展延伸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大道之行也》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同社会里表明人们物质财富观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④《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2、《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的向往和追求,比较两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桃花源记》侧重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大道之行也》侧重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课堂检测
3、当今中国社会哪些举措是在践行大同社会的构想?结合生活实际谈谈。
建养老院,老有所养;
农村、城镇合作医疗,病有所医;
精准扶贫,家家脱贫;
贫困补助,人人可上学……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