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讲课件(人教版)(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讲课件(人教版)(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05 22:3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你还记不记得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了?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动物体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还有循环系统。。。我不记得了
你还记得人体的八大系统都是什么吗
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
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将理解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认识到人体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人教版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通过同学分享课外知识以及教师讲解,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对比类人猿与人类的异同点,结合事实,推测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
2、通过列举事实观点的例子,能够区分事实与观点。
3、认同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息息相关,初步形成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观。
一、人类的起源
我从哪来?
西方--上帝创世
东方--女娲造人
神创论
一、人类的起源
进化论
进化论
「在物种起源问题上进行过较深入探讨并引起广泛关注的, 应首推拉马克。他明确指出,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物种都是从其他物种演变而来的。万物皆变, 这是自然法则,而不是神灵干预的结果。」
达尔文(C. R. Darwin,1809-1882)
英国,博物学家。
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森林
古猿
环境变化
森林减少
留在森林
现代人类
下地生活
现代类人猿
分布:非洲东部和西部的赤道地区。
主要以植物嫩芽和果实为食。
大猩猩
分布:南亚、东南亚以及云南的热带雨林
以植物为食,亦吃昆虫等
长臂猿
分布: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的热带雨林
以树叶和果实为生,偶尔吃小动物和鸟蛋。
猩猩
分布:非洲丛林,非常社会化的动物。面部表情丰富。
食性相对复杂、包括树叶、果实和昆虫等。
黑猩猩
现代类人猿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现代类人猿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丛林,
适于树栖生活
从大自然获取食物,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
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与人的根本区别在哪?
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丛林,
适于树栖生活
从大自然获取食物,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
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攀援,半直立行走,靠臂行走
直立行走
可以制造并使用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脑容量小(约400mL)
脑容量大(约1200mL)语言文字能力强
按照进化论的理论,猿是如何进化成人的呢?
科学家的观点往往是根据事实提出的。
对同一问题,科学家因为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同,可能会发现不同的事实,提出不同的观点。
对于同一个事实,科学家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
森林
古猿
环境变化
森林减少
留在森林
下地生活(环境改变)
现代类人猿
寻找森林古猿进化的证据1
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距今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少女“露西”骨骼化石。化石显示她髋骨比较宽阔,下肢骨粗壮,与现代人比较相似,脑容量500mL。
髋骨
下肢骨
事实
化石:最重要最直接的证据
森林
古猿
环境变化
森林减少
留在森林
下地生活(环境改变)
现代类人猿
直立行走
区分人猿的标志
寻找森林古猿进化的证据2
比露西更晚的遗物化石证据表明:古人类不仅能够使用工具,而且能够制造简单的工具,如各种石器等。距今175万年前的古人类使用的石器。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骨质工具距今约150万年,发现于东非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以长颈鹿距骨为原料。目前考古调查、多个考古发掘工作围绕遗址仍在进行中,努力寻找更多旧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
事实
森林
古猿
环境变化
森林减少
留在森林
下地生活(环境改变)
现代类人猿
直立行走
使用工具
进化的关键
区分人猿的标志
晚期猿人(直立人)——北京猿人
1927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发掘出距今50万-20万年前的第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晚期猿人直立人)头盖骨化石,考古学者同时发现10万件石器材料及用火灰烬遗址。据测算,北京猿人的平均脑容量达1088mL。比现代人稍矮,男性身高约162厘米,女性约152厘米。
森林
古猿
环境变化
森林减少
留在森林
下地生活(环境改变)
现代类人猿
直立行走
使用工具
进化的关键
区分人猿的标志
使用火
1930年,在北京猿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发现距今5-1万年前的脑容量更大约1500mL的山顶洞人,头骨形态与现代人接近。与人类化石一起﹐出土了更复杂的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饰物。其中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森林
古猿
环境变化
森林减少
留在森林
下地生活(环境改变)
现代类人猿
直立行走
使用工具
进化的关键
区分人猿的标志
使用火
大脑发达
最早出现的人类语言的话,那应该是25000年前在法国和西班牙地区的克罗马农人使用的语言,但是这种语言不存在文字,拥有语言的文字是在最近5000年左右才发明的,例如前11世纪(3000+年前)左右出现的甲骨文。
森林
古猿
环境变化
森林减少
留在森林
下地生活(环境改变)
现代类人猿
直立行走
使用工具
进化的关键
区分人猿的标志
使用火
大脑发达
产生语言
现代人类的标志
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祖,人类应当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森林
古猿
环境变化
森林减少
留在森林
下地生活(环境改变)
现代类人猿
直立行走
使用工具
进化的关键
区分人猿的标志
使用火
大脑发达
产生语言
现代人类的标志
课堂小结
课后思考P7习题3
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知识,谈谈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生物,为什么?
1000万~2000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地球上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从而使人类起源成为可能。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适应了环境,而且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
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其他生物的原因是:人类在与环境的斗争中,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在群体的合作与交流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代人类的饮食,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