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练习
一、选择题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 B.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
C.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大约占空气质量的
B.氧气支持燃烧,是一种高能清洁燃料
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钢铁的锈蚀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动植物的呼吸 D.化石燃料的燃烧
每年的 月 日是“世界无烟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烟损害大脑,使人记忆力减退
B.长期吸烟易患肺气肿、肺癌等疾病
C.吸烟有害健康,但“二手烟”对人体无害
D.香烟烟气中的 、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
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金属器皿的锈蚀 B.有机肥的腐熟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食物的腐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有氧气
C.将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液体变红,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D.在水样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产生较少泡沫、较多白色垢状物的是硬水
下列实验的先后顺序关系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再点燃
B.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将集气瓶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面,再盖上玻璃片
C.实验室用简易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再旋紧橡皮塞
D.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再加热药品
小明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可用作气体肥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C.氧气支持燃烧,常用作燃料
D.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
许多化学物质是一柄“双刃剑”。对 的利弊评价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 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B. 有毒会使人窒息死亡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可进行人工降雨
D.“碳酸水”浇灌植物对光合作用有利
下列有关玻璃导管的使用图示正确的是(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
A. 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 端进氧气
B. 排水集气法
C.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D. 向上排空气法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B.金属器皿的锈蚀
C.蜡烛燃烧 D.食物的腐烂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可以防腐
B.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C.稀有气体可作为电光源
D.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空气 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④ D.③或④
如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气体从 端通入,收集氧气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满水,气体从 端通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D.在 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气体从 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以用来做汽水
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常用于人工降雨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常用于灭火
二、综合题(共1题)
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图,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
(2)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应调节 中旋钮 (填“”,“”或“”)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 。
(3)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发生装置应选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
(4) 若利用 装置收集氧气,导管应如何延伸,请在 中画出。
(5)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
三、计算题(共1题)
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 家用燃料的发展历程如图所示,括号内的物质是该燃料的主要成分。
i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其中主要含有丙烷水合物
D.等质量的甲烷和丙烷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
ii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在 下, 升一氧化碳和 升甲烷分别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比为 。
iii 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 。
(2) 乙醇()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如果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至少需要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在答题纸上写出完整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
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
1.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味的无毒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制碳酸型饮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C、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于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影响、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供给呼吸
2. 【答案】C
【解析】A、氮气大约占空气质量的 错误,不是质量分数,是体积分数,故选项错误;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是燃料,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故选项正确;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知识点】氧气的工业制备、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影响
3. 【答案】B
【解析】A、钢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生成铁锈,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故选项错误。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故选项正确。
C、动植物的呼吸,是将氧气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释放出二氧化碳,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D、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知识点】自然界的碳循环
4. 【答案】C
【解析】A.吸烟损害大脑,使人记忆力减退,故正确;
B.长期吸烟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易患肺气肿、肺癌等疾病,故正确;
C.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错误;
D.香烟烟气中的 、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故正确。
故选:C。
【知识点】分子的特点、一氧化碳的毒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5. 【答案】C
【解析】A.金属器皿的锈蚀是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A错误;
B.有机肥的腐熟过程,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B错误;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的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故C正确;
D.食物腐烂,是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D错误;
故选C。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6. 【答案】D
【解析】A.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A错误;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不能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有氧气,如带火星的木条在含有氧气的空气中不能复燃,故B错误;
C.将某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液体变红,不能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故C错误;
D.在水样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产生较少泡沫、较多的白色垢状物,该水为硬水,故D正确。
【知识点】硬水和软水、二氧化碳的检验、氧气的检验
7. 【答案】A
【解析】A.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不纯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再点燃,故A正确;
B.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面,故B错误;
C.实验室用简易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先紧橡皮塞,再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故C错误;
D.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先加热药品,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会使收集的气体不纯,故D错误。
【知识点】排水法收集气体、仪器的连接、氢气的实验室制备-验纯
8.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稀有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影响
9. 【答案】B
【解析】A.温室效应的产生主要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故评价妥当;故A错误;
B. 无毒, 不能供人呼吸,过多会使人室息死亡,故评价不妥当;故B正确;
C.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温度减低,使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降水,故评价妥当;故C错误;
D.碳酸水分解能提供二氧化碳,而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正好是二氧化碳;故评价妥当;故D错误。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影响
10. 【答案】A
【解析】A选项: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从 端进,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A正确;
B选项:用排水法集气,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口 厘米,伸入过长不便于水的排出,也会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故B错误;
C选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一些,有利于气体排出,且棉花能起到防止粉末进入导管的作用,故C错误;
D选项:向上排空气法集气导管应深入集气瓶底部,便于把空气排净,故D错误。
【知识点】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发生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
11. 【答案】C
【解析】A.动植物的新陈代谢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A错误;
B.金属器皿的锈蚀是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B错误;
C.蜡烛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C正确;
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反应过程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D错误;故选C。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12. 【答案】D
【知识点】稀有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影响、氧气的用途、氮气的用途
13. 【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氮气均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其中,火焰均会熄灭;
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其瓶中,木条会燃烧的更旺,若伸入空气中,则没有明显变化。
故选C。
【知识点】氧气的检验、氮气的检验、二氧化碳的检验、空气的检验
14. 【答案】D
【解析】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氧气,气体从 端通入,正确;
B、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在瓶内装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气体可从 端通入,正确;
C、可用排水法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收集时气体从 端通入,正确;
D、气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 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不能测量气体的体积。所以错误。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排水法收集气体
15.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故A错误;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以用来做汽水,故B正确;
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常用于人工降雨,故C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常用于灭火,故D正确;故选A。
【知识点】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供给呼吸、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综合题(共1题)
16. 【答案】
(1) 长颈漏斗;试管;水槽
(2)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3) ;; 或
(4)
(5) 或 或
【解析】
(1) 仪器①②③分别是长颈漏斗、试管和水槽。
(3)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 来制取,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 来制取,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来收集较纯净的氧气。
(4) 氧气的密度比水小,若用 装置排水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短管进入。
(5) 实验室制取甲烷需要加热,应该用 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甲烷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 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用 或 装置收集。
【知识点】氧气实验室制备-收集、物质的加热、其他仪器的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氧气实验室制备-反应原理、气体发生装置、常用仪器名称的判断、排水法收集气体、氧气实验室制备-发生装置
三、计算题(共1题)
17. 【答案】
(1) i CD
ii
iii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 设需要氧气质量为 。
答:至少需要氧气的质量是 。
【解析】
(1) i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故正确;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而来的,是一种化工产品,故正确;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故错误;
D、甲烷的分子式为 ,丙烷的分子式为 ,碳元素含量不同,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不相等,故错误。
故填:CD。
ii 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等体积的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就是等分子个数的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故消耗氧气的分子个数为:。
iii 促进燃烧还可以采用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方法。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氧气和其他物质反应、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加工、专题: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