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培优3:七下科学目标分层测试AB卷(2.1-2.3)
夯实基础A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边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C.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2.在各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
A、冷觉 B、热觉 C、触觉 D、痛觉
3.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其中的原因是 ( )
A.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 B.吃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
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D.其他饭菜的味没有火锅的浓
4.七年级的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丽同学做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鼓膜 D.鼓膜和听小骨
5.参照图分析判断:“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以免被震破的、将鼓膜的振动传到内耳的、将外界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结构依次是( )
A.④①⑦⑧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B.④①⑤③
C.⑧⑥⑤④
D.④⑤⑧⑦
6.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B.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C.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D.防止听小骨和听觉中枢受损
7.俗话说“十指连心”。这是因为( )
A、手指皮肤特别薄 B、手指皮肤中有丰富的运动神经末梢
C、手指皮肤毛细血管丰富 D、手指皮肤中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8.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使泡沫屑会不停地跳动
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
C.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D.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9.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C.声音具有能量 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10.如果你和你的朋友是在月球上,你就不能直接听见他的叫喊声,这是因为( )
A、在月球上说话的人的声带不会振动 B、在月球上没有空气来传播声音
C、在月球上说话要比在地球上大声些才能听到 D、声音被月球上的障碍物挡住了
11.古代侦察兵为及早发现敌人的骑兵,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为了使行动更加隐蔽 B、马蹄声无法由空气传入人耳
C、大地传声的速度比空气传声的速度大 D、大地传声的速度比空气传声的速度小
12.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A.音调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响度
13.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14.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15.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16.关于甲、乙、丙三个正在振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手臂以每秒2次的频率上下挥动
乙:蝙蝠发出频率为1×105赫兹的振动
丙: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56赫兹的音叉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
C、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17.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歌声时,小红大声说:“是刘欢在演唱!”她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的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速不同 D.音色不同
18.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19.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的特征的描述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些词,请选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我这破锣似的喉咙,怕唱不好”,形容发出的声音音色太差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B.“这个蚊子飞来飞去,吵死了”,形容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音”是指声音的音调太高
D.“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响度大
20.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
21、说出下列现象或事例运用什么感觉。
(1)瞎子摸象 (2)婴儿闭着眼睛也能找到乳头
22、1912年,英国新造巨型邮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的航线上首航时与流动的冰山相撞沉没,有1500多人遇难。现代轮船利用 来发现冰山,避免与冰山相撞。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
23、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是因为它们飞行时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两人声音的描述是:男低音比女高音 低,男低音的 大。
2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25、读耳的结构,完成下列题目:
(1)当飞机下降时,乘务员旅客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 开放,空气由 进入 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2)当F受损时,造成的是耳聋,能否治疗? 。
2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戊:将两张课桌紧紧在挨在一起和将两张课桌隔开,一位同学分别在一张桌子敲一下,另一位同学在两种情况下听到声音的时间不同。
(1)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是 ;
(2)甲实验说明了 。
(3)戊实验说明了 。
27、当调节收音机的电位器,使其音量增大时,发现扬声器的纸盆的振动幅度也加大.
(1)这表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什么有关?
(2)当你逐渐远离收音机时,根据听到的声音的感觉。表明了声音的响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28、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2.8秒收到回声,海水的传声速度是1500米每秒,该处海的深度是 千米,声音在海水中传播与与空气中传播相比,谁传播声音的速度大? 。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29.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所示).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6次。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1
2
3
4
5
6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20.2
20.8
21.1
20.5
20.7
20.9
20.7
双层
19.9
20.3
20.1
20.2
19.9
20.2
20.1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实验中为了能使两种玻璃把玻璃球弹开的距离有较大的差异,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实验改进办法: 。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长
短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30.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20
0.3
②
钢
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③
钢
40
0.5
④
尼龙丝
30
0.5
⑤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
拓展提高B卷(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
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
2.医生对已经实施局部麻醉的病人进行手术的过程中,病人的感觉状况应是( )
A.痛觉存在,触觉消失 B.痛觉和触觉完全消失
C.触觉存在,痛觉消失 D.痛觉和触觉都存在
3.2012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积分赛于5月13日在我市举行,来自55个国家(地区)的20000余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比赛中,运动员奋力拼搏,个个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 )
A.保护和调节体温 B.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C.调节体温和排泄 D.排泄和保护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4.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物质的密度(kg/m3)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
330
316
5100
5000
1300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5.星光中学有一个l50m×70m大小的操场,广播室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和S2(如图),吴老师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在甲、乙、丙、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觉得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丙
6.在“探究舌对甜、酸、苦、咸的敏感区域”的实验中,清水的用途是 ( )
A.漱口,去除牙齿中参与的食物渣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B.漱口,防止味道残留,混合而导致“串味”,影响实验
C.因为口干舌燥要润喉
D.一点用处也没有
7.码头上的轮船汽笛声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这是因为( )
A、汽笛发声频率高 B、汽笛发出的音色好
C、汽笛发声的振幅大 D、汽笛声传播速度大
8.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10.下列三幅图分别是音叉、钢琴、长笛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三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都不相同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24分。)
11.虽是金秋的十月,天气还是那么热。小枫走到自家橘园门口时,便已闻到一股浓郁的橘香味,他不禁赞叹:“真香啊!”在橘园里他似乎看到了镶嵌在绿叶中的一颗颗黄色的“珍珠”,不禁心中一动,便顺手摘了一个尝起味道来,“又酸又甜又凉,味道真的不错……”。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1)小枫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小枫闻到橘香味形成嗅觉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小枫在橘园呆了一会儿,品尝了橘子味道之后,似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那种浓郁的“橘香味”了,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vt=v0+a(t-t0),其中:vt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t0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v0表示温度为t0时的声速,α为温度系数。
可见,水中的声速随温度升高而 。如图所示,是酒精、水和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图象,其中 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
13.会跳跃的声音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1921年5月9日,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距爆炸地点70千米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隆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70~160千米范围内却什么声音也听不到.奇怪的是,从半径160~30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声音怎么会跳跃过中间这片区域呢?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探究发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气温有关.气温高,声速大;气温低,声速小.地面上方不同高处的气温不同,声速也不同,声音在空气中向前传播总喜欢拣温度低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的空气时,声音便偏向到温度低的空气中去(图1).这就像一列小孩和一列大人组成的队列,小孩和大人手挽手以相同节奏向前行进,由于小孩的步距小于大人的步距,结果整个队伍前进的方向便偏向小孩一侧。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如果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比较复杂,这里温度高,那里温度低,声音经过的时候,就会一会儿拐向高空,一会儿又拐向地面.这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上面所说的声音会跳跃的现象。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提到的三个区域, 区域的温度最高。
(2)“枫桥夜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图2)。试着运用上文提到的知识说明,远处寒山寺的钟声能传到枫桥江畔绝非诗人的臆造。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14.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_________;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15.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_________比较敏感。
(2)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娟面对好菜却没有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8分。)
16.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
(2)如图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D补充完整:A.量出200m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记时;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D.乙同学 ;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F.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3)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测量声音速度的实验记录表格,设计的表格应体现上述实验要求。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4)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 。.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8分。)
17.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某农村中学8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是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以后,A同学说自己只听到一次响声;B同学说自己听到两次响声;C同学说自己听到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气=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水=1700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v铁=5100m/s.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铁管上某处敲响一次,A、B、C三位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各在什么范围内?(请写出计算过程和对结论的分析过程)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警告:本系列作品由利剑科学工作室原创,版权归21世纪教育网和编者(利剑科学)所有,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果资料中有问题,你可以联系编者(利剑科学)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提高!需要更多资料请关注“利剑科学文集”,请点击:
http://www.21cnjy.com/user/%E5%88%A9%E5%89%91%E7%A7%91%E5%AD%A6/
也可关注“利剑科学工作室”,请点击:
http://news.21cnjy.com/A/130/151/V54954.shtml
夯实基础A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B
A
A
D
A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A
D
D
C
D
D
B
B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
29.机械闹钟 B 泡沫>衣服>锡箔纸
30.(1)③⑤ (2)④⑤; 3)20、0.5
拓展提高B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C
D
B
C
D
C
C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24分。)
11.(1)皮肤、鼻、眼睛、舌
(2)橘香味通过鼻腔刺激了嗅觉神经末梢,通过嗅觉神经将此信息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分析从而成形嗅觉
(3)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已经适应。
12.增大 c
13.(1)半径70km~160km范围内的空气温度最高
(2)由于声音的传播与气温有关,声音总是由气温高处向气温低处偏折.秋天的夜晚枫桥江畔的空气比较潮湿,高空中的气温较高,靠近江畔的低空温度较低,寒山寺的钟声从温度较低的空气传向枫桥江畔.所以诗人能听到寒山寺的钟声绝非臆造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8分。)
17.解: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顺序(传声物质)依次是:铁、水、空气。设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
结论:C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SC≥255m时,三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均等于或大于0.1s,能听到三次敲击声.
B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255m>SB≥42.5m时,水和空气传播的时间间隔等于或大于0.1s(可以分辨);
空气和铁传播的时间间隔等于或大于0.1s(可以分辨);水和铁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不能区分);
A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SA<36.43m时,任意两种物质传播的声音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均小于0.1s,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