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5 21:0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同步训练
1.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
A.规模浩大 B.发展了与各国之间友好关系
C.时间跨度长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2.15世纪初郑和船队把一些生产工具和技术、 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受到当地人欢迎:至今索马里等地仍然把出土的明代瓷器视为与中国友好的象征。由此可见,郑和远航
A.开创了远洋航行的先河 B.加深了对沿途风土人情的了解
C.打破了与世界隔绝状态 D.增进了明朝与沿途国家的友谊
3.“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
A.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B.明朝国力强盛
C.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D.郑和传播了和平与友谊
4.在非洲东部的曼布鲁伊村遗址发掘中,考古队发现了永乐官窑青花瓷和明早期龙泉窑御用官器瓷片。这两种官窑瓷器的年代与郑和航海年代吻合,很可能是郑和船队从官窑定制的礼物。据材料可知( )
A.郑和到访非洲的史实基本确定 B.永乐是明太祖的年号
C.郑和的船队规模大远航次数多 D.宋朝制瓷业非常发达
5.《五万年中国简史》中说:“有明一代的基本制度是‘太祖'朱元璋一手制定的:但有明一代一切露脸的事情,都是成祖朱棣做的。”下列属于明成祖时“最露脸”的一件事是( )
A.张骞通西域 B.郑和下西洋
C.创立进士科 D.创建锦衣卫
6.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访问当地首领,同当地居民开展贸易。船队回国时,很多国家派使者随行。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A.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C.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 D.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
7.朱元璋认为:“西洋诸国,素称远蕃,涉海而来,难计岁月。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受这一思想的影响,郑和下西洋
A.用中国货物换取海外奇珍 B.慷慨送礼以展现大国风度
C.展开贸易赚取大额的利润 D.积极开拓发展新海上航线
8.下图是《榜葛剌进麒麟图》,它描绘的是15世纪早期南亚地区的榜葛剌国王来中国进献长颈鹿的场景。当时的中国人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与这一场景的出现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宋辽澶渊之盟
C.郑和下西洋
D.雅克萨之战
9.黑格尔曾评论说:“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和贸易。可是太平洋邀请来的中国人,竟是所谓正其义而不谋其利的谦谦君子。”他认为郑和的航海壮举主要是为了
A.加深中国对太平洋国家的了解 B.开“丝绸之路”海上航线
C.大力宣传中国儒家伦理纲常 D.皇帝“施恩于海外”的政治秀
10.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用《明史,郑和传》的话来说就是“示中国富强”。据此推断,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B.发展海外贸易
C.将儒家思想传播到海外各国 D.进行殖民扩张
11.《五万年中国简史》中说:“有明一代的基本制度是‘太祖’朱元璋一手制定的;但有明一代一切露脸的事情,都是‘成祖’朱棣做的。”你认为明成祖时“最露脸”的一件事是( )
A.八股取士 B.郑和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戚继光抗倭
12.“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我们无法得到的信息是
A.郑和船队传播了和平友谊 B.明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C.郑和一行加强了中外交往 D.明朝得到可观的经济利益
13.永乐五年,郑和第一次出使回国,“是年,琉球、中山、山南、婆罗、日本、别失八里、阿鲁、撒马尔罕、苏门答剌、满剌加、小葛兰入贡”。该材料最能体现郑和下西洋
A.船队航行的时间长、规模大 B.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
C.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了欧洲 D.船队采用最先进的航海技术
14.下图中的动物是某次远航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朝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引发了朝野轰动,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此后又有多国来华进贡此兽,“麒麟外交”一时成为美谈。这表明该“远航”( )
A.改变了明朝君臣天朝上国的观念 B.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往 D.推动了亚欧的经济文化交流
15.“一带一路”是和平友谊之路。20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丝路人”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与外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以下属于“丝路人”的是
①张骞 ②玄奘 ③郑和 ④郑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让我们走进历史的天空,一睹他们的风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材料二 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到达目的地后,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材料三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
(1)材料一中的高僧指的是谁?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什么贡献?
(2)根据玄奘的口述,由他的弟子记录所成的书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当时中国对外交往产生了什么影响?
1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古以来,各行各业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医圣”张仲景】材料一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
——齐世荣主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和平使者”郑和】
材料二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张帆、李帆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
【“铁人”王进喜】材料三 王进喜(1923—1970)
(1)材料一中“辨证分析病情”的思想与我国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看待问题的方法相似?“‘治未病’理论”对应对新冠疫情有何借鉴意义?
(2)结合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的地区。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3)材料三中“铁人”王进喜参加的石油大会战是建设我国哪一油田?他是我国哪一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
(4)综上所述,请谈谈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
试卷第4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材料“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可知,郑和远航发展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郑和远航规模浩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郑和远航的时间,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解析】依据“15世纪初郑和船队把一些生产工具和技术、 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受到当地人欢迎:至今索马里等地仍然把出土的明代瓷器视为与中国友好的象征”可见,郑和远航促进了明朝与沿途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友谊,D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郑和远航开创了远洋航行的先河,排除A项;题干的主旨是郑和远航促进了明朝与沿途国家的友好交往,没有体现加深对沿途风土人情的了解,也没有体现打破了与世隔绝的状态,排除BC项。故选D项。
3.C
【解析】分析题干的“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不能得出“郑和下西洋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这一信息,C项符合题意;从题干的“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中能解读出的信息是: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明朝国力强盛,郑和传播了和平与友谊。排除ABD项。故选C项。
4.A
【解析】依据“这两种官窑瓷器的年代与郑和航海年代吻合,很可能是郑和船队从官窑定制的礼物”可知该瓷器的发现可以确定郑和下西洋曾到访非洲的史实,A项正确;永乐是明成祖的年号,排除B项;依据题干信息可以证实郑和到访非洲,但不能说明郑和的船队规模大、远航次数多,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朝时期,不能证明宋代制瓷业非常发达,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解析】依据题干“明成祖时”和所学知识,明成祖时期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地区的友好交往,B项正确;张骞通西域发生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排除A项;隋炀帝时期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排除C项;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创建锦衣卫,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解析】根据“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访问当地首领,同当地居民开展贸易。船队回国时,很多国家派使者随行”可知,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B项正确;西汉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A项;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排除C项;郑和率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解析】根据“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薄来可也”可得出这是明代朝贡贸易政策,因此郑和下西洋慷慨送礼以展现大国风度,B项正确;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换取海外奇珍,排除A项;朝贡贸易并没有获得大量的利润,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并没有积极开拓海外航线,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解析】根据题干“下图是《榜葛剌进麒麟图》,它描绘的是15世纪早期南亚地区的榜葛剌国王来中国进献长颈鹿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事件与郑和下西洋有关。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个,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使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C正确;张骞出使西域是在西汉时期,与“15世纪早期”不符,排除A;宋辽澶渊之盟发生在北宋时期,排除B;雅克萨之战是康熙反抗俄国的侵略,发生在17世纪中期,排除D。故选C。
9.D
【解析】题干“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和贸易。可是太平洋邀请来的中国人,竟是所谓正其义而不谋其利的谦谦君子。”大意是中国远航不是为了“正其义”而不是“谋其利”。结合课本所学,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施恩于海外”,D正确;据材料郑和航海壮举“正其义”,对太平洋国家的了解、宣传中国儒家伦理纲常,与题干评论不符,AC排除;西汉时期,汉武帝开辟海上丝绸之路,B排除;故选D。
10.A
【解析】根据材料“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和“示中国富强”可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发展海外贸易、将儒家思想传播到海外各国、进行殖民扩张。故排除BCD项。故选A。
11.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成祖时“最露脸”的一件事是郑和下西洋。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故选B;八股取士不是明成祖时期,A错误;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清朝时,C错误;戚继光抗倭明朝中后期,不是明成祖时期,D错误。
12.D
【解析】依据题干中“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体现出传播“以和为贵”的中华文明,“厚往薄来”可见下西洋对于明朝来说支出大大超过收入。结合所学知识,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和交往,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七次下西洋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担,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必然随之悄然结束,因此我们无法得到的信息是D,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3.B
【解析】根据材料“是年,琉球、中山、山南、婆罗、日本、别失八里、阿鲁、撒马尔罕、苏门答剌、满剌加、小葛兰入贡”可知,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出航的时间,故排除A项;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没有到达欧洲,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采用的航海技术,故排除D项。故选B。
14.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某次远航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朝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可知,该“远航”指的是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年号永乐)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远航美洲和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往,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明朝君臣天朝上国的观念没有改变,排除;B项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D项是推动了亚非的经济文化交流,排除。故选C。
15.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张骞在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和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因此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就是张骞。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所经之路就是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经过海上丝绸之路,所以属于“丝路人”的是①②③,A项符合题意;而④郑成功是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是民族英雄,与丝绸之路无关,排除。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6.(1)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唐朝文化。
(2)《大唐西域记》
(3)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解析】(1)根据“他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可知材料一中的高僧指的是鉴真。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是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唐朝文化。
(2)根据玄奘的口述,由他的弟子记录所成的书是《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根据“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对当时中国对外交往产生的影响是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7.(1)思想家:老子
借鉴:要重视对疾病的预防。
(2)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背景:政府的支持;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航海技术先进;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等。
(3)油田:大庆油田 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或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4)品质:开放性试题,有道理即可。学生可以从他们的共同品质方面回答,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拓创新精神等。也可从某个人的个人品质方面回答,如张仲景:救死扶伤的人文关怀;心系黎民的仁爱之心。郑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敢坚毅的个人品质。王进喜: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
【解析】(1)思想家: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春秋时期的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与材料一中“辨证分析病情”的思想相似。“‘治未病’理论”对应对新冠疫情的借鉴意义是要重视对疾病的预防。
(2)地区: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的地区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得出政府的支持;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航海技术先进;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等。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铁人”王进喜参加的石油大会战是建设大庆油田。王进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或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
(4)优秀品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他们的共同品质方面回答,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拓创新精神等,也可从某个人的个人品质方面回答。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