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5 20:1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训练
1.《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宋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王庙。下列关于岳飞的功绩说法正确的是( )
A.率军抗金,取得了郾城大捷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与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D.抗击沙俄,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2..岳飞赢得后人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
A.被秦桧诬陷,蒙受冤屈 B.坚持抗金,精忠报国
C.扭转了宋金对峙的局面 D.率领岳家军打败辽兵
3.下图为中国古代部分都城分布示意图。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4.“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其作者是抗金名将
A.卫青 B.辛弃疾 C.岳飞 D.戚继光
5.下面是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其中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6.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木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为了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当时这-“国耻”是指 ( )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
7.“宋金都在边界附近设立榷场,这种榷场贸易也十分发达……实际上,除榷场外,民间私相贸易的数量极多。南宋运往金朝的有茶叶、丝织品、瓷器、金属制品和书籍等,金朝运往南宋的有畜产品和药材等。”材料描述的情形可能出现在
A.澶渊之盟后 B.宋金和议后 C.岳飞抗金时 D.靖康之变后
8.“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此史料认为辽、金民族政权能够长期与宋朝并存的理由是
A.中原王朝的软弱 B.主动学习中原文化
C.游牧民族英勇善战 D.宋朝重文轻武
9.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今河南开封)。”描述的社会现实是
A.西湖的美景 B.杭州的富庶 C.南宋的偏安 D.南宋的繁荣
10.岳飞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
A.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B.岳飞主张抗金,但被投降派杀害
C.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
11.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B.商品经济发展,交子出现
C.海外贸易兴盛,市舶司的设置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12.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其中②是
A.辽 B.西夏 C.金 D.南宋
13.诗史互证、以诗词补证历史、疑史纠误,是一种重要的学史手段。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南宋时期史实的是
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B.“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苏颂《契丹帐》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4.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房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胡虏”“匈奴”实际上指的是
A.党项族 B.女真族 C.匈奴族 D.契丹族
15.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16.两宋时期,中国境内有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在碰撞中走向交融。
材料一 下图是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1)请写出材料一图中的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依据示意图指出该阶段的历史发展趋势。
材料二: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2)材料一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根据材料二,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材料三 自契丹侵取燕蓟(今北京市宛平县)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相同;一样)。
(3)从材料三中找出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这些仿效措施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17.材料一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材料二 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饮宗无心抵抗,只想要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材料三 他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有人问他:“什么时候才能天下太平?”他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1)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辽,西北并立的是哪个政权?与南宋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是什么?
(2)宋真宗时,北宋和辽发生战争,打退辽后,却与辽议和,签订了什么盟约?有什么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二,金能灭北宋的原因有哪些?
(4)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为什么尊崇和怀念他?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了很多失地。A项正确;文天祥组织抗英,宁死不屈,排除B项;北宋时期,与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排除C项;康熙帝在位时,抗击沙俄,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坚持抗金,精忠报国,赢得了后人尊敬,B项正确;被秦桧诬陷,蒙受冤屈不是岳飞赢得后人尊敬的原因,排除A项;岳飞抗金没有扭转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排除C项;岳飞率领岳家军对抗的是金,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解析】首先根据地图判断出途中四个地名分别是①长安或西安(汉、唐的都城)、②开封(汴梁,北宋都城)、③平城(北魏都城),④杭州(临安,南宋都城),C项正确;汉武帝在长安颁布推恩令,孝文帝迁都是从平城迁至洛阳,排除AB项;明朝建国之初明太祖定都南京,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抗金名将。后来遭受秦桧的诬陷,被杀害。这首词是岳飞被陷害以后写的,C项正确;卫青是汉朝时期著名的抗击匈奴的将领,排除A项;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排除B项;戚继光是明朝时期,著名抗倭将领,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07年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16年辽建立,1125年金联合北宋灭辽;960年北宋建立,1127年金灭北宋;1038年西夏建立,1227年蒙古灭西夏;1115年金建立,1234年蒙古灭金;1127年南宋建立,1276年南宋灭亡。因此,五代十国与辽并立;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北宋末年,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演变顺序正确的是①③④②,D项正确;ABC项顺序错误,排除。故选D项。
6.A
【解析】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和太妃、太子、宗戚等3000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7.B
【解析】根据题干“宋金都在边界附近设立榷场……南宋运往金朝的有茶叶、丝织品、瓷器、金属制品和书籍等,金朝运往南宋的有畜产品和药材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宋金和议后双方在边界设立榷场,维护了边境和平,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正确;澶渊之盟是辽与北宋之间,排除A;岳飞抗金时,南宋和金之间是战争关系,排除C;靖康之变后南宋和金之间是对立、战争关系,排除D。故选B。
8.B
【解析】根据“……后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归纳可知,材料认为辽、金政权之所以能够和宋朝长期并立的原因在于“能用汉法”即主动学习中原先进文化。B正确;材料从内因角度分析辽金政权长久的原因。AD属于外因。AD错误;游牧民族英勇善战与“能用汉法”的主题不符,C错误。综上故选B。
9.C
【解析】依据材料《题临安邸》的意思,“青山上无尽的楼阁连绵根本望不见头,西湖上的表演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讽刺了当政者纵情声色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结合课本所学,北宋灭亡后,南宋统治者定都临安,偏安一隅,只图享乐,不思收复失地。C正确;西湖的美景诗歌能体现,但不是描述的“社会现实”。A排除;诗歌没有体现杭州的富庶、南宋的繁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突出的是南宋歌舞声色享乐场所的多。BD排除;故选C。
10.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岳飞抗金赢得了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他坚持抗金斗争是正义的,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体现了当时人民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符合中原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D项符合题意;AB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名将,但不是民族英雄,排除。故选D。
11.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国家是分裂状态,故A符合题意;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故B不符合题意;为了加强海外贸易的管理,设置了市舶司,故排除C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故排除D项。故选A。
12.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115年,金建立,1234年,被蒙古所灭,故C符合题意;906年,辽建立,1125年,被金所灭,故A不符合题意;1038年,西夏建立,1227年,被蒙古所灭,故B不符合题意;1127年,南宋建立,1276年,被元朝所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金灭北宋后,赵构逃往南方建立南宋,后来定都临安,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南宋建立之后,金军不断南下进攻。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交纳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因而有人讽刺南宋统治者“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反映的是契丹人的生活,C项与唐朝有关,D项与北宋有关。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4.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所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胡虏、匈奴”实际上指的是指女真族,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5.D
【解析】依据题干的表格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是多个政权并立的时期,北宋和辽经历了多次战争,最后签订了澶渊之盟,保持了很多年的和平,北宋和西夏,金,南宋和金等国家政权之间也是战争不断,但总体上说,此时期是一个各民族政权并立,力量彼此消长,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时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都违背了史实,排除;故选D。
16.(1)政权:①辽;②金。趋势:由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或者国家由分裂到统一)
(2)契丹族。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澶渊之盟一方面加重北宋人民的负担,另一方面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
(3)措施:①逐渐学会农耕生活;②学习中原文化,任用汉人当官;③仿照汉人的政治制度;④用汉族人制定的律令;⑤仿用汉人的车马、服饰。作用:开发了我国的边疆地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交融。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处于东北地区的政权。结合课本所学,唐朝末年,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逐渐强大起来,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有时称辽,有时称契丹。北宋存在时间960年至1127年,西夏存在时间1038年至1227年;辽存在时间10世纪初到1125年。可知北宋、西夏和辽政权并立,故①是辽;由示意图可知西夏、②与南宋并立。②处于东北的政权。据所学,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东北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金政权。西夏存在时间1038年至1227年;南宋存在时间1127年至1279年;金政权存在时间1115年至1234年;根据示意图北宋、南宋时期各政权并立,到最后就一个政权元朝。由此得出历史发展趋势:由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唐朝末年,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逐渐强大起来,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有时称辽,有时称契丹;澶州之战后,辽宋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澶渊之盟一方面加重北宋人民的负担,另一方面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
(3)依据材料三“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大意用中国的土地,中国劳动力发展农业,仿照中国官制,选拔人才,学习中国车马、服饰,推行中国的法令等。由此得出辽和西夏仿效中原王朝措施:①逐渐学会农耕生活;②学习中原文化,任用汉人当官;③仿照汉人的政治制度;④用汉族人制定的律令;⑤仿用汉人的车马、服饰;辽和西夏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学习汉族的文化,促进了开发了我国的边疆地区,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交融。
17.(1)西夏,金。
(2)“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金方面:女真族能骑善射,骁勇善战。金统治者励精图治,国内上下团结,军民一心。北宋方面:统治者对形势认识不清,缺乏决断能力。用人不当,压制主战派,一味求和。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政治腐败影响军队士气。
(4)岳飞;岳飞抗金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 。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时期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西夏、金。唐末以来,中原割据混战,民族政权林立。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辽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形成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局面,其中北宋统治区域在南,辽的统治区域在北,西夏统治区在西北地区。后受辽控制压迫的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在杰出首领阿骨打的率领下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金先灭了辽,又于1127年灭掉北宋,结束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局面。北宋皇族赵构于同年重建宋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金军几次南下欲灭亡南宋,遭到了主战派岳飞等的抵抗,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因此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辽,西北并立的是西夏;与南宋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金。
(2)依据所学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打到澶州城下,威胁开封。力劝皇帝亲征的宰相是寇准,之后辽宋议和,双方订立的盟约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的缔结使人民免于战乱之苦,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友好关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3)依据材料二“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微宗、宋饮宗无心抵抗,只想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分析可知,金能灭北宋的原因有金统治者励精图治,国内上下团结,军民一心,国家强盛,而北宋统治者对形势认识不清,缺乏决断能力,用人不当,压制主战派,一味求和。结合所学可知,金能灭北宋的原因有还有女真族能骑善射,骁勇善战,而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政治腐败影响军队士气等。
(4)依据材料三信息“精忠报国”可知,材料三中的“他”是岳飞;“他”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尊崇和怀念他是因为岳飞抗金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