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同步训练
1.“有的事件是正义的,但可能不具有进步意义。下列事件与之相符的是( )
A.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B.安禄山发动叛乱 C.蒙古和南宋结盟灭金 D.文天祥抗元斗争
2.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选项属于这类史料的是( )
A.《隋唐演义》 B.《水浒传》中的记载
C.成吉思汗陵 D.电视剧《朱元璋传奇》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文天祥作此诗时( )
A.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忽必烈即将把都城定在大都 D.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4.忽必烈在《中统建元用》中称:“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制定制。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材料体现了他
A.放弃蒙古民族文化 B.推动蒙古文明融入中原文化
C.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D.参照中原文化创立元初体制
5.他及其子孙结束了中国大陆自唐朝以后形成的政权分立、对峙的局面,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有诗颂曰:“骏马凌风,拓土开福成一统,弯弓挽月,擎天立柱启蒙元。”他是
A.杨坚 B.李世民 C.铁木真 D.忽必烈
6.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呈现的带有普遍性特点的特殊之处。对辽宋夏金元时期阶段特征描述最准确的是
A.政权并立,经济繁荣 B.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C.藩镇割据,武将专权 D.科技发达,社会转型
7.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最后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千古名句,从容就义。“他”是
A.岳飞 B.辛弃疾 C.文天祥 D.陆秀夫
8.比较归纳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如下时间轴上标注的是中国历史上3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关于这3个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结束了分裂并完成统一 B.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
C.都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打压 D.都是因为暴政而被灭亡的
9.“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其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就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这个王朝是
A.辽 B.北宋 C.金 D.元朝
10.(他)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下列属于“他”的事迹的是( )
A.建立蒙古政权 B.建立元朝 C.率军灭南宋 D.完成全国统一
11.下列史实与下图人物相关的是
①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
②接受汉族儒臣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
③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④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政权的历史人物是
A.铁木真
B.忽必烈
C.元昊
D.阿保机
13.下列选项能准确概括从宋到元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繁荣与开放 B.分裂走向统一 C.文明初露曙光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14.“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统一全国 D.定都大都
16.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部充满互动与交融、从多元到-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图2:唐蕃会盟碑
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评选人类上千年来最伟大人物时,成吉思汗名列榜首,两家主流媒体分别推举他为“千年风云第一人”“千年伟人”。
(1)材料一中情景分别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些史实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的条约签订双方分别是谁,分析此条约的影响。
(3)你认为成吉思汗为什么被推举为“千年风云第一人”?
17.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学览胜一
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诗——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唐诗——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反映的是唐朝哪一制度?结合所学说明唐太宗和武则天在这一制度的完善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唐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创作风格和个人感情?
(3)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材料二:文学览胜二
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 “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宋朝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4)根据材料二,写出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地位。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文学览胜三
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5)根据材料三,概括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何共同认识?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文天祥组织义军,联络各地抗元力量,继续坚持斗争,1278年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文天祥在被押送北上途中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后坚决不降,英勇就义。文天祥抗元虽然是正义的民族间反抗斗争。但妨碍了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所以不具备进步意义。D项正确;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具有进步意义。排除A项;安禄山发动叛乱,是一场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内乱,不是正义的。排除B项;蒙古和南宋结盟灭金,是正义的反抗压迫的正确,有利于国家统一。既是正义的,又具有进步意义。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原始史料实际上是当事人留下的陈述、记录或者遗址、遗迹、遗物等,据此分析,成吉思汗陵是当事人成吉思汗死后留下的陵墓,因此属于此类史料,C项正确;《隋唐演义》以及《水浒传》属于后人创作的古典文学作品,不属于原始史料,排除AB项;电视剧《朱元璋传奇》是当代人的影视艺术创作,带有虚构成分,不具有原始史料的价值,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解析】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文天祥作此诗时,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D项正确;1234年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金国在南宋和蒙古政权南北夹击下覆亡,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A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公元1272年,忽必烈迁都大都,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解析】“稽列圣之洪规……体大《易》之乾元”,就是以继承祖宗的制度为前提,附会汉法,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体现了忽必烈参照中原文化创立元初体制,D项正确;A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忽必烈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解析】根据“结束了中国大陆自唐朝以后形成的政权分立、对峙的局面”“擎天立柱启蒙元”,结合所学可知,铁木真及其子孙结束了自唐朝以后形成的政权分立、对峙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C项正确;杨坚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排除A项;李世民是唐太宗,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忽必烈是铁木真的孙子,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从北宋建立开始,至元朝灭亡结束。与北宋同时,在东北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在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随后形成了金与南宋的对峙局面,至蒙古灭金,建立元朝,继而灭南宋,统一了中国。无论是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权并立,还是元朝这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都在进一步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取得了很大成就。因此对辽宋夏金元时期阶段特征描述最准确的是政权并立,经济繁荣。A项正确;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与治世(盛世)相关,排除B项;藩镇割据,武将专权,与唐朝末年与五代十国时期相关,排除C项;科技发达,社会转型,与辽宋夏金元时期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
7.C
【解析】根据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灭亡后,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最后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千古名句。C项正确;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排除A项;辛弃疾是著名的词人,排除B项;陆秀夫是南宋左丞相,抗元战争中,不幸战败,驱妻、子入海后,即怀揣玉玺,负帝壮烈投海。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其他六国,统一中国;公元581年,杨坚灭掉陈,统一全国,建立隋朝;1271年,元朝灭掉南宋,统一全国,因此这三个王朝相似之处是结束了分裂并完成统一,故A正确;元朝没有修建规模庞大的工程,故B错误;隋朝和元朝没有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故C错误;秦朝和隋朝因为暴政而被灭亡,故D错误。故选A。
9.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此外,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材料中所描述的与之相符,所以D项符合题意;10世纪初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定都上京,此时的西藏属于吐蕃诸部,辽并未对其进行管辖,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此时的西藏属于吐蕃诸部,北宋并未对其进行管辖,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此时的西藏属于吐蕃诸部,金并未对其进行管辖,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10.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他的后世子孙统一中国,故A正确;忽必烈灭掉南宋,建立元朝,统一全国,他没有统一蒙古。故排除BCD项。故选A。
本题的限定词语是“统一蒙古”。根据这一限定词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1.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图片人物是忽必烈。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接受汉族儒臣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实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而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是成吉思汗。所以与下图人物相关的是②③④,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2.A
【解析】依据“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可知,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所以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政权的历史人物是铁木真,A项符合题意;B项是元朝的建立者,C项是西夏的建立者,D项是辽国的建立者。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3.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权并立时期,是分裂的时期。元朝建立后统一了全国,促进了民族融合。从宋到元的历史发展趋势的是分裂走向统一,故应选B项。
14.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涉及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涉及到了行省制,题目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分封制和郡县制,行省制,本题选D。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的古代政治制度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都维护了统治的稳固,其中的秦朝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影响最大,至今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还在沿用县制和省制,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同学们要好好的识记和理解。
15.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他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征战,打败周围各部,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所以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统一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与忽必烈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6.(1)图1反映的是唐太宗时吐蕃派使者来唐求亲的情景;图2反映的是唐中宗时唐蕃再度和亲;积极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双方是北宋与辽;积极影响: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加强了民间的交往;辽宋之间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消极影响: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加剧了社会矛盾。
(3)1206年,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府。
【解析】(1)根据材料一“图1唐.阁立本《步攀图》”、“图2 唐蕃会盟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唐太宗时吐蕃派使者来唐求亲的情景;图2反映的是唐中宗时唐蕃再度和亲;这些史实的积极作用是,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根据材料二“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04年,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1005年,战后双方订立盟约,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史称为“澶渊之盟”。可知条约签订双方分别是北宋与辽;此条约的影响,是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加强了民间的交往;辽宋之间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加剧了社会矛盾。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蒙古国),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因此成吉思汗被推举为“千年风云第一人”。
17.(1)科举制;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2)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进取的精神。
(3)社会风气开放;经济高度繁荣,商业十分繁华;文化高度发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中外交流频繁,等等。(任答2个方面即可)
(4)地位: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商业繁盛,人口众多;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等等。(任答两个方面即可)
(5)共同认识: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等。(任答两个方面即可)
【解析】(1)“唐诗——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反映的是科举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时期,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进士科的第一名被称为状元。武则天时期大力提倡科举,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体现了诗人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的创作风格和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进取的精神。
(3)根据材料“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繁盛的表现包括,社会风气开放;唐都长安城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唐朝经济高度繁荣,文化高度发达,商业十分繁华,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等等。
(4)依据材料二“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地位是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商业繁盛,人口众多等;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等。
(5)据材料“‘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潜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并结合所学,材料中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的共同认识是: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