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历史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5 22:2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训练
1.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下面关于新中国外交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
A.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周恩来访问印度——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建交——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个“新时代”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中国推进全方位外交
3.我国的外交转变历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对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到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再到20世纪90年代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国。这种转变说明了我国
A.充分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观察外国对华态度进行改变
C.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关系
4.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发表涉台声明答记者问说道:“美方应纠正错误,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慎重妥善处理涉台问题,停止为‘台独’分裂势力撑腰打气,以实际行动维护而不是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据此可知,中国( )
A.开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发展;1961年发起的不结盟运动把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1970年、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提升中国影响力和话语权 B.能够解决各国间的一切争端
C.取代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6.2020年6月15日晚,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边界西段实控线,中国边防部队果断采取自卫措施,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印度军队的行为违反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一国两制”的方针
7.邓小平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主要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B.能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一切关系
C.被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接受和支持 D.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8.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纷纷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是由于
A.中国冲破西方孤立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苏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9.国际社会曾高度评价了中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外交概念”,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该外交概念是指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20世纪50年代,中缅和印度一起顺应历史潮流,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消除了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B.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C.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D.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11.“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周恩来同志发表这一演说应该是在
A.日内瓦会议 B.联合国大会 C.万隆会议 D.与印度总理会晤
12.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中的某项外交原则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最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1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写道:“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材料中的“它”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一带一路”倡议
14.《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相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互相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A.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
C.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15.“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这一事件实际上美国是实际的指使者)。周恩来因行程有变而幸免于难。”材料不能说明
A.新中国面临险峻的外交环境 B.美国蓄意破坏新中国的外交事务
C.台湾与大陆处于敌对状态 D.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三 1954-1955年采取的温和而缓慢的,但却是稳步的国内发展计划也反映在那时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周恩来开完会回国的时候,他因人们普遍赞扬中国在其第一次重大国际会议上的表现而受到鼓舞……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通过哪些条约“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2)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的建交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参加的会议,概述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从新旧中国不同的外交际遇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1)图中B所属的国家与A、C两国进行友好交流的事件分别是什么?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指出唐都长安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
材料二:文明的多样性是不是意味着必定冲突、而冲突又意味着你死我活?在中国人看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美之羹,在于合异”,我们主张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反对任何形式的“文明优越论”,反对把自己的制度强加于人……只有让多样的文明在现代世界交流互鉴、同生共长,才能共同创造世界的美好未来。
——摘编自钱乘旦《多样的文明,创造世界共同的未来》
(2)依据材料,以“和”“合”为核心,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20世纪国家之间交往的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B项正确;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A项;中美建交使中美关系邦交正常化,排除C项。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D项。故选B项。
2.A
根据材料“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尼克松访华,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排除C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推进全方位外交,排除D项。故选A项。
3.C
中国的对外政策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制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材料中这种转变说明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排除A项;B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与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关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D
根据“美方应纠正错误,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慎重妥善处理涉台问题,停止为‘台独’分裂势力撑腰打气,以实际行动维护而不是破坏台海和平稳定”可知,材料体现了中国外交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开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排除A项;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D
依据“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发展;1961年发起的不结盟运动把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1970年、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D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没有体现提升中国影响力和话语权,排除A项;能够解决各国间的一切争端”显然表述过于绝对化,夸大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之一,并不是取代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6.A
根据材料“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边界西段实控线”可知,印度军队违反了和平共处五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规定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印度没有遵循和平共处五原则,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了印度军队违反“求同存异”的方针、“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两制”的方针,故排除BCD项。故选A项。
7.A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的范畴,强调不同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和平与发展的愿望,因此具有强大生命力,A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虽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不能据此认为能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一切关系,显然夸大了其作用,B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被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接受和支持以及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关键取决于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和平与发展的愿望,因此CD并非主要原因。故选A。
8.B
依据“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纷纷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和所学知识,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突破意识形态束缚,改善中国周边环境,也成为外交方面发展中国家共同遵守的理念,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有利于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B正确;中国冲破西方孤立政策的标志是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AD排除;中苏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49年新中国建国之初,当时中国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时间不符合题意,C排除。故选B。
9.B
依据题干信息“20世纪50年代”“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外交概念”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外交概念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它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主要针对港澳台问题提出的政策,排除;D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10.C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参加万隆会议,这些成就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C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参加万隆会议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亚非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交往,并不是消除了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A排除;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BD排除。故选C。
11.C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周恩来同志发表这一演说应该是在万隆会议上。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扭转了会议的航向,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所以C项符合题意;AB项有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参加,排除;D项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关,排除。故选C。
12.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被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符合题干中“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的描述,D正确;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仅靠中国的外交原则是无法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的,B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普适性,不光适用于周边国家,C排除。故选D。
13.A
根据材料“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A项正确;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B项错误;C项是我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不符合材料“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信息,C项错误;“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错误。故选A。
14.C
根据材料“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相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互相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意义,C正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区别,排除A;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主要针对亚非国家,排除B;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属于中日关系,排除D。故选C。
15.D
题干材料主要涉及万隆会议召开前夕,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不能说明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故D符合题意;题干的“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这一事件实际上美国是实际的指使者)。”表明新中国面临险峻的外交环境,美国蓄意破坏新中国的外交事务,排除AB;题干的“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表明台湾与大陆处于敌对状态,排除C。故选D。
16.(1)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方式:承认建交;先谈判后建交。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会议:日内瓦会议。成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4)启示:民族独立是外交的前提;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后盾。
(1)依据材料一“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结合给我们平等待遇”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
(2)据材料二“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得出纳新中国的建交方式是承认建交;先谈判后建交。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据材料三“……周恩来开完会回国的时候,他因人们普遍赞扬中国在其第一次重大国际会议上的表现而受到鼓舞…”可知参加的是日内瓦会议,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解决,发挥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还有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旧中国落后挨打,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新中国实现国家独立自主后,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内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逐渐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中国的影响力。由此得出启示:民族独立是外交的前提;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后盾。
17.(1)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地位:国际性的大都会;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文化对外辐射的中心等。(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观点:热爱和平,加强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史实论证: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各国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扭转了战争的形势;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二战后,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欧共体、欧盟的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解析】(1)图中B所属的国家是唐朝,A是天竺、B是日本。唐朝与A、C两国进行友好交流的事件分别是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唐都长安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是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依据材料,以“和”6”为核心,可以提炼观点为热爱和平,加强合作共创美好未来。论证环节,可以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建国初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系列外交活动、二战后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