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训练
1.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这表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推广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普遍共识
C.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 D.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取得新认识
2.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 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3.观察下面两幅图,这两幅图可以用来说明( )
A.农民翻身做主人 B.土地经营权的变化
C.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D.土地使用权的变化
4.1978年秋天,由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启的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农村改革,迅速在全国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实践为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榜样。下列最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的是( )
A.逐步废除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权 B.强化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C.“大锅饭”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5.据统计,1990年中国流动人口为2135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1.89%;五年后流动人口几乎翻了两番,达到7073万人,占比提高到5.86%。造成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A.高新科技企业的迅速发展 B.外国大型融资集团的吸引
C.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6.1985年,国家科委提出取消科技经费无偿下拨的方式,改为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将国家科委的资金和科技企业的效益挂钩。这一改革( )
A.揭开了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调动了科研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
C.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体现了政府对科研投资持续加大
7.下图所示,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单位:亿吨)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加强了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C.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最能说明( )
A.包干到户适应了生产力发展 B.党是现代化建设核心力量
C.农民的理论水平在不断提高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鲍盛刚在《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中说“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由此归纳“罗斯福新政 ”与“中国改革”的共同点是( )
A.充分利用市场调节管理机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政府机构宏观调控能力 D.合理利用市场与计划的关系
10.“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这副农家春联中的两次“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1992年,陕西省政府开始实行国企破三铁行动,一是通过建立劳动合同制,破除铁饭碗;二是通过建立干部聘任制,破除铁交椅;三是通过建立技能岗位工资制,破除铁工资。这次行动
A.增强了国企的经营活力 B.改变了国企所有权性质
C.优化了国企的产业结构 D.消除了国企发展的障碍
12.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确立人民公社体制 D.小岗村农民分田到户
13.今年是土地改革完成70周年,下列关于我国土地政策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样,都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热情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农业合作化
14.“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人民公社化全面铺开
C.农业合作化向纵深发展 D.农村土地经营及分配权的变化
15.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下图是1949-2013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下列不属于1979年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主要因素的是
A.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B.党中央城镇化理念不断创新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高、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摘编自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士地改革法》
材料二 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就是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摘编自1953年《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
材料三 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不但克服了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病,而且通过劳动组织、计酬方法等环节的改进,带动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纠正了长期存在的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的缺点,使之更加适合于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
——摘编自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土地改革分别对地主、富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要将农民“组织起来”?将农民“组织起来”使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吃大锅饭”涉及哪一历史事件?“生产责任制”是如何实施的?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生产责任制的建立”的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土地政策的调整带来的启示。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从1950年夏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土地改革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据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 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又为非棉种植业腾出了空间,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摘编自《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1)据材料一及所学,指出材料中的政策实施的法律依据及政策产生的影响。据材料二联系所学,指出当时措施要解决的问题。这一事件的完成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根据材料三指出农业生产承包制主要解决的问题。结合所学谈谈它的重要意义。
(2)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制定农村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D
根据题干“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等信息可得出,政府对商品经济的认可,表明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取得新认识,不再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是计划经济,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A项;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开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开始进行城市改革,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当时并未出现此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
2.A
从题干信息可知,合同内容有利于促进百货商场超额完成,激发了企业活力,A项正确;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是1984年,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且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是在1994年,排除D项。故选A项。
3.B
题干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53-1956年三大改造期间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土地归合作社所有,由合作社统一经营,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土地经营权,促进了农业发展,因此两幅图可以用来说明土地经营权的变化,B项正确,排除D项;农民翻身做主人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的作用,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农村生产关系或土地经营权的变化,没有体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而且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也不是两幅图的共同点,排除C项。故选B项。
4.D
根据所学, 在国有企业革命中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D项正确;A项不利于企业发展,排除A项;单一分配存在弊端,排除B项;“大锅饭”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5.D
根据“1990年中国流动人口为2135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1.89%;五年后流动人口几乎翻了两番,达到7073万人,占比提高到5.86%。”可得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及逐步建立,市场的活力加大,因此人口流动性增强,D项正确;AB项都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AB项;C项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6.B
结合所学可知,1984 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将国家科委的资金和科技企业的效益挂钩”,大大调动了科研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B项正确;1978年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项;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对科研投资持续加大”,排除D项。故选B项。
7.D
结合所学知识,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单位:亿吨)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是1978年以来农村地区的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前提下,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从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取得大丰收,D项正确;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1978年—8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有所松动,排除B项;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排除C项。故选D项。
8.D
根据材料“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可得出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中共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由此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项正确;包干到户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党是现代化建设核心力量、农民的理论水平在不断提高与题干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9.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鲍盛刚认为美国罗斯福新政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在完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进行了国家干预,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境;中国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经济焕发了活力。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合理利用了市场与计划的关系,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合理利用市场与计划的关系,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不只是单纯的“充分利用市场调节管理机制”或“加强政府机构宏观调控能力”,排除A、C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的目标,与罗斯福新政无关,排除B项。故选D项。
10.D
依据所学知识,“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是指建国初期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将地主土地私有制改变为农民个体土地私有制,农民获得土地真正翻身得到解放,“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是指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前提下,实行分田到户,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D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属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是将土地改革后的农民个体土地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组织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并非“分田”,排除A项;“大跃进”是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片面发展重工业,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片面追求农村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并非“分田”,排除BC项。故选D项。
11.A
依据题干“破三铁行动”打破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改变了国有企业吃大锅饭的情形。结合课本所学,我国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政企分开,给企业经营自主权,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A项正确;“破三铁行动”只是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自主权,但是没有改变国企所有权的性质。排除B项;题干中的行动没有涉及到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C项;“破三铁行动”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减少企业发展的障碍,但不是“消除了”,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根据题干“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D项正确;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开展“大跃进”运动 、确立人民公社体制都是“制度的被动接受”下产物,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A
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8年我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队集体经营,分配方法是集体主义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B项不符合题意;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热情,C项不符合题意;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方法是农民农业合作化,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14.D
根据题干“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生产方式、产品分配方式。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故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农村土地经营及分配权的变化,D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是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土地所有制没有变化,仍然是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排除A项;1983年,为了配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在农村行政管理上取消公社改设乡镇,排除B项;农业合作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1958年人民公社化取代了农业合作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属于1979年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主要因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16.(1)没收地主的土地、保护富农;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克服农民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解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私人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
(3)人民公社化运动;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病;带动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更加适合于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
(4)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符合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必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1)根据材料一第二条可知,土地改革没收了地主的土地;根据材料二第六条可知,土地改革保护富农经济。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根据材料二“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就是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销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可知,为了克服农民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解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将农民“组织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农民“组织起来”指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民的土地从私人所有变为集体所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吃大锅饭”指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责任制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根据材料三“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不但克服了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病,而且通过劳动组织、计酬方法等环节的改进,带动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纠正了长期存在的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的缺点,使之更加适合于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克服了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病;带动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更加适合于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
(4)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符合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必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17.(1)第一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二问:影响: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其中一点即可)第三问: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需求的问题(或农民土地私有的问题)。第四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五问:吃饭问题。第六问: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积累了成功经验,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一点即可)
(2)符合国情、实事求是、敢于创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一点即可)
(1)第一问:据材料一“从1950年夏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可知该政策是1950年进行的土地改革,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二问:其影响是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第三问:据材料二“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可知该措施是指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所学可知当时措施要解决当时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需求的问题。第四问: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第五问:据材料“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可知农业生产承包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吃饭问题。第六问:据材料“为非棉种植业腾出了空间,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可知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积累了成功经验,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一点即可)
(2)材料一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时的土地政策,材料二是新中国政权稳定了以后的土地政策,材料三体现的是解决文革结束后人民公社体制弊端造成吃饭问题的土地政策,说明了我国制定农村政策的依据是符合国情、实事求是、敢于创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