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朝代歌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北周
十六国
西
晋
北朝
南朝
东晋
北魏
北齐
西魏
东魏
魏
吴
陈
梁
齐
宋
蜀
隋
朝
魏晋南北朝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1.背景:
一、隋的统一
2.时间:
3.建立者:
4.都城:
581年
杨坚(隋文帝)
杨坚(541-604年),隋朝开国皇帝。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公元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
5.统一:
长安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胭脂井
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南侧、鸡鸣寺内。589年, 隋兵南下过江,攻占台城,陈后主闻兵至,与妃张丽华、孔贵嫔投此主。至夜,为隋兵所执,后人因此称为胭脂井。
隋统一全国
隋朝为什么能统一?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国力强盛,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隋朝为什么能统一?
材料三: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
隋朝为什么能统一?
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南北经济的发展;
④隋朝国力强盛,准备充分;
⑤南陈政治腐败。
隋朝为什么能统一?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1.背景:
一、隋的统一
2.时间:
3.建立者:
4.都城:
5.统一:
581年
杨坚(隋文帝)
长安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7.影响:
6.措施:
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顺应统一;
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增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隋朝巩固统一措施的效果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唐 《贞观政要》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宋 《文献通考》
含嘉仓
12米
18米
12米
50万斤
保质期9年
大约有粮窖400余个,储存粮食4亿多斤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1.目的:
二、开通大运河
3.路线:
4.地位:
2.皇帝:
隋炀帝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影响: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长安
四段:
五河:
洛阳、涿郡、余杭
三点:
2700多千米
二长:
一条:
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运河风光
战国、秦、汉初:军功爵制
汉武帝开始:察举制
西周:分封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血缘
军功
孝廉
门第
拼爹娘
拼人命
拼人品
拼爹娘
隋朝之前的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重门第,不注重才能
1.背景: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2.经过:
①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②隋炀帝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正式确立
3.影响:
①加强皇帝选官、用人权力, 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科举考试
中举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618年,隋炀帝被杀死,隋朝灭亡
1.原因:
四、隋朝的灭亡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①直接原因:
②根本原因:
2.隋炀的帝暴政表现:
①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3.灭亡:
隋(581—618)
②营造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
③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④多次巡游;三次征辽东
隋朝大业年间民役简表
时间 大事 力役和兵役数
605年三月 营建东都,工程进行了十一个月 每月二百万人
605年三月 开凿通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5年四月 开凿邗沟 十多万人
605年五月 营建西苑 一百七十多万人
606年七月 巡幸江南 四十多万人
607年八月 修筑长城 一百多万人
608年正月 开凿永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8年七月 再修长城 二十多万人
612年正月 远征高丽 三百多万人
隋炀帝的暴政
材料一:611年,隋炀帝第一次进攻辽东。隋军出动113万士兵,200多万民夫,其中渡过辽河的三十余万隋军,回到辽河以西的仅剩2700人。之后,隋炀帝又先后两次东征辽东……
材料二:隋朝的人口高峰时期大约5000多万人。人口构成中男女各占一半,去掉未成年和老人、残疾人,隋朝的劳动力在最高峰的时候,国家劳役竟然高达3000多万人次……
隋朝灭亡的启示
②成由勤俭,败由奢。
③爱惜民力,正确使用民力。
④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⑤ ……
开通 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意义: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隋炀帝: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正式确立
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隋的统一
581年,隋文帝杨坚在长安建隋朝;589年,统一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朝 的灭亡
灭亡:618年,隋炀帝被杀死,隋朝灭亡
课堂练习
1.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在这一过程中隋朝灭掉的最后一个政权是( )
A.宋 B.齐 C.梁 D.陈
2.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胡,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那这一年所属的世纪和年代是( )
A.公元5世纪80年代 B.公元6世纪80年代
C.公元5世纪90年代 D.公元6世纪90年代
D
B
课堂练习
3.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称为“开皇之治”是因为( )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课堂练习
4.《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指我国隋朝创立的(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5.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国灾荒严重 B.政治腐败导致爆发军事政变
C.外戚宦官与权 D.隋炀帝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C
D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