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宁夏银川·银川唐徕回民中学校考三模)1921年到1949年,中共先后成立了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长江书局、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解放社等专门机构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953年,成立中共中央编译局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工作。这些工作
A.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全党 B.掀起了全国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高潮
C.启蒙中国人民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全球传播
2.(2022·宁夏银川·校考一模)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开国大典”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开国大典时的实录影像资料 B.亲历者回忆录中相关的描述
C.历史论著对开国大典的描述 D.电影《开国大典》中的片段
3.(2022·宁夏银川·校考一模)图示法形象、直观,是梳理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历史发展线索的基本方法。星伟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绘制了如图,其中没有包含的历史信息是
A.起止时间 B.社会形态 C.主要矛盾 D.历史分期
4.(2021·宁夏固原·统考模拟预测)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一部屈辱中。更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以下对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A.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②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政治近代化运动
C.③彻底终结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 D.④新中国成立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5.(2021·宁夏固原·统考二模)2019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8周年。以下对下面两幅图片的解读,准确的是
A.西藏和平解放促进了新中国的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前提条件
C.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的完全统一
D.新中国的成立使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6.(2022·宁夏固原·统考二模)某次班会上,同学们讲述了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据此判断,这次班会的主题是( )
A.“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B.“向雷锋同志学习”
C.“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D.“谁是最可爱的人”
7.(2022·宁夏吴忠·校联考一模)疫情突发,成千上万白衣天使驰援湖北,展现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精神,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集中体现的精神则是(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 D.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8.(2021·宁夏吴忠·校联考一模)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解释则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即“有什么用”的问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C.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和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我国。
D.抗美援朝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9.(2021·宁夏中卫·校联考三模)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以上材料,说明中国的抗美援朝是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联合国维护和平行动
C.中美之间战略大决战 D.阻止美军侵台的战争
10.(2021·宁夏吴忠·统考一模)建国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抗美援朝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
11.(2022·宁夏固原·校考一模)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A.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D.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12.(2021·宁夏·统考模拟预测)毛泽东说:“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站起来了,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将压抑不住。”你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这场“暴风骤雨”是指( )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镇压反革命运动 D.土地改革
13.(2021·宁夏·统考中考真题)以下是1946年和1952年我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情况。据表中数据可知到1952年中国广大农村
阶级 占总人口比例(%) 1946年占有耕地(%) 1952年占有耕地(%)
地主 4.75 64.38 4.3
农民 73.37 7.21 73.02
A.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B.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土地私有制度
C.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D.基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起来
14.(2021·宁夏银川·宁夏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二模)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B.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 D.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
15.(2021·宁夏固原·校考三模)农民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材料反映了
A.土地改革提升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B.农业合作社的兴办有利于公共工程的兴建
C.土地改革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物质基础
D.农业合作化运动满足了一五计划的需求
16.(2021·宁夏·统考模拟预测)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B.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二、综合题
17.(2022·宁夏石嘴山·统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
——摘自郭晔旻《敢问路在何方?民初十年的彷徨》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1912--1921年“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的史实。
(2)请为材料二中的年代尺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并再写出一种整理史实的方法。
(3)任选材料二中的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18.(2021·宁夏固原·校考三模)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走上了民族独立的新纪元。
——选自《中国简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到了什么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说说你心目中的长征精神是怎样的?
(3)材料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请写出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
(4)通过这三则材料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9.(2021·宁夏石嘴山·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领导人林伯渠曾经说过,“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 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乔晓阳《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
材料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尊重苏联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但不迷信苏联的经验……他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 取得了最终胜利。
——蔚力《〈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内容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20.(2021·宁夏中卫·校联考三模)某校九年级同学准备组织一次走复兴路,圆中国梦的“追梦之旅”活动,请你根据材料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痴人说梦】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
(1)“天朝”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梦想破碎】
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的炮声摧毁了大清王朝的沉梦,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撕碎了中国美丽的山河。
——复兴之路《山河祭》
(2)哪一战争彻底 “摧毁了大清王朝的沉梦”?
【圆梦之旅】
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2014年)
(3)抗日战争胜利不仅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也使被日本侵占多年的什么地方又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梦想成真】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4)材料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使中国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1.A
【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从1921年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一直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这些工作目的是为了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全党。A符合题意;1921年到1949年,掀起了全国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高潮说法不正确。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体现不出启蒙中国人民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C不符合题意;题干中体现不出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全球传播。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开国大典时的实录影像资料属于第一手史料,是研究“开国大典”时最有力的证据。故A符合题意;亲历者回忆录中相关的描述和开国大典时的实录影像资料相比,后者更有力,排除B;历史论著对开国大典的描述和电影《开国大典》中的片段都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CD。故选A。
3.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从1840到1949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侵略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题干没涉及这一点,故C符合题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840到1949年,这是起止时间,故A不符合题意;从1840到1949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社会形态,故B不符合题意;从1840到1949年,是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又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是历史分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D
【详解】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三座大山的压迫,根本改变中国人民命运,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故D符合题意;1840年到1842年鸦片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丧权失地,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洋务运动期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采用机器生产,所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排除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余年君主专制政体,但没有改变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排除C。故选D。
5.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向西北、中南和西南挺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1950年秋人民解放军向青藏高原进军,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西藏和平解放,所以新中国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前提,B项符合题意;A项顺序颠倒表述不正确;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故C项不符合题意;使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事件是1959年开始的西藏民主改革,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6.D
【详解】由材料中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等英雄人物的事迹可知,同学们开的是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主题班会,而出国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故选D项;A项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B项指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C项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这三个选项的主题都与题目主旨不符,故排除A、B、C三项。
7.C
【详解】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如上甘岭战役中勇堵枪眼的黄继光和严守潜伏纪律的邱少云,罗盛教冰下救少年,他们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同时抗美援朝也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故选C;ABD都和人民志愿军所体现的精神不符,排除。故选C。
8.D
【详解】根据材料“历史解释则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即‘有什么用’的问题”可知,历史解释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选项中“抗美援朝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体现了抗美援朝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影响,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体现了美国内战产生的具体史实,属于历史史实,A项错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地域分布方面的叙述,属于历史史实,B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和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我国”是工业革命对我国影响的史实阐述,属于历史史实,C项错误。
9.A
【详解】根据“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鸭绿江边……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可知,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是正义的战争,A符合题意;1950年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排除;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是为了保家卫国,C排除;当时美军没有侵台,D排除。故选择A。
10.B
【分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捍卫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国家独立、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瓣事件。该事件是抗美援朝,因为在抗美援朝时,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最可爱的人
【详解】中国人民刚刚建国,百废待兴,为了保家卫国、捍卫世界和平,却敢于挑战当时世界第一经济和军事强国美国,并且最终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因此说抗美援朝沉重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气焰,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捍卫了亚洲与世界的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11.C
【详解】考查点:土地改革。解题思路: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使农民获得土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故C符合题意;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不符,排除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与《中国土地法大纲》不符,排除B;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与《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都不符,排除D。故选C。
12.D
【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50年代初”“将有几万万农民……站起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了,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因此,20世纪50年代初的这场“暴风骤雨”指的是土地改革,D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与题干“20世纪50年代初”不符,排除A项;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镇压反革命运动是严厉制裁一切危害人民的反革命分子,均与题干“农民……站起来了”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建国初期的土改运动,使得土地转移到劳动力主体的农民阶级手中,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实现了有机结合,D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是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建立的是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度,我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度是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排除B项;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属于三大改造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属于一手资料,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土地改革的全貌,最有价值,故D符合题意;ABC均是第二手资料,可供参考,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A
【详解】根据材料“农民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结合所学知识,1950年,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所有制,农民获得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A正确;农业合作社是从1953年开始的,排除BD;材料没有体现“土地改革为抗美援朝提供物质基础”的内容,排除C。故选A。
16.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反映了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故A符合题意;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故B不合题意;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故C不合题意;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反映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7.(1)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方法:归纳法、制表法等。
(3)示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凝聚了抗战的力量。
【详解】(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建立独裁统治,复辟帝制;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中国地盘和巩固政权,中国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动乱之中;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和会上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中国要求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但英、法、意主张将德国的利益转送给日本。故1912--1921年“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的史实有: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依据材料二可知,年代尺时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年代尺上的大事件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故题目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整理史实的方法还有归纳法、制表法等。
(3)此题是开放题,注意所选史实论述时要围绕材料三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凝聚了抗战的力量。
18.(1)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作用: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2)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精神: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4)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要放手发动群众,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等。(本小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结合材料一“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及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材料二中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初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正确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3)材料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著名的开国大典,宣告新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4)通过这三则材料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多角度谈谈启示,如从党的领导来看,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从思想路线来看,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群众基础来看,要放手发动群众,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
19.(1)意义: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开创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可知,辛亥革命的意义是,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他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 取得了最终胜利”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开创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根据所学可知,其它原因还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0.(1)闭关锁国
(2)鸦片战争
(3)台湾
(4)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详解】(1)依据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当时的乾隆皇帝自认为中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和外国进行商品贸易,因此体现了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和交往的对外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结果清政府被迫开放国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也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4)依据材料“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可知反映了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事件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当家做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