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7 07:1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月是故乡明
【教材简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学情分析】
通过五上教材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会了结合“资料”“场景、细节”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通过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又进行了一次亲身实践。但是,由于年龄和阅历所限,学生较难与《月是故乡明》中所表现出的作者浓浓的思乡情产生深切共鸣。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语境读准生字字音,自主识字,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找出文中的对比句品读感悟,仿照文中的对比句说一说。
思维能力: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入情入境地朗读,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审美创造: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文本表达上的艺术特点。并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激趣导入
自古以来,月亮是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在描写月亮的诗文中倾注了作者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作者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经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感受文中蕴含在“月”中的思想感情。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3.简介作者。
季羡林(1911—2009):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精通多国语言,驰骋于多个学术领域,是200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主要作品:《怀念母亲》《夹竹桃》《成功》《赋得永久的悔》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理解词语:学生自由发言,全班交流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3)读完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什么内容?
2.认读生字。
①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语。
徘徊 篝火 萌动 澄澈 旖旎 瑞士 莱芒湖
点缀 燕园 巍峨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烟波浩渺
②指名多个学生读,指名学生领读,齐读。
3.学习多音字“燕”
①yàn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
②yān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如燕国;表示姓氏, 如姓燕。
例句:
春日的晴空,几只燕( )子斜掠而过,为燕( )园增添了几分生机。
4.理解词语:学生自由发言,全班交流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1.默读课文,说说哪句话是对“月是故乡明”的阐释?
2.这段话和课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这一自然段是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的简单解释。开篇点题,由“故乡的月亮”入情入境,引出下文。)
3.自由读课文,说一说,除了故乡的月亮外,作者还写到了哪些地方的月亮?作者分别用什么词语形容了那些地方的月亮?
(设计意图:既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也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在读中感悟文章的语言的特点。)
4.读第3~4自然段,想象作者由月亮想起了哪些往事和经历?能用课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吗?
5.出示句子: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你从“天天”“乐此不疲”“盼望”这几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天天”“乐此不疲”“盼望”写出了“我”对童年玩乐的喜爱,也使读者感受到“我”玩耍时的快乐。)
6.作者明明是在回忆故乡的月亮,为什么写这些童年趣事呢?
7.教师小结:作者在第3—4自然段描写了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作者虽然只在故乡待了六年,但儿时的记忆连同那少年的梦境与感受仍记忆犹新,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坑边玩,梦月亮。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纯洁的
乡村生活图景,经过几十年后一位耄耋老人的叙述显得更加动人。
四、细读品味,感悟作者内心
1.读第5-6自然段,想想作者背井离乡,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作者列举了哪里的月亮,请你简要概括。
2.品读描写外国月亮的部分。
课件出示: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1)指名朗读,交流:你有什么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
(2)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描写外国月亮的语段,学生读“我”的内心感受。
3.品读描写北京燕园月亮的部分。
教师引导:北京燕园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引导交流: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作者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师生合作朗读。
4.品读描写故乡月亮的部分。
(1)默读课文: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季羡林爷爷心中故乡的小月亮又是怎样的呢?在文中找出描写故乡的月亮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2)指名学生朗读。
5.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色,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这是对比。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6.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因为“我的小月亮”勾起“我”对童年的趣事的回忆;使“我”想起故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文章,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的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
7.“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结尾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月是故乡明”照应题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无限怀念之情,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
8.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作者为什么以“月是故乡明”这句诗为题?题目妙在哪里?
“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一诗。诗的上一句是“露从今夜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今天是白露节,更思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作者以诗句为题,使得文章富有诗意及画面感,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望月思乡,还点明了文章以“月”为线索。
2.拓展延伸
(1)描写月亮的古诗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阅读古诗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扣课文题目,交流杜甫所写的思乡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加深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季羡林心中的那个小月亮,寄托了多少他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啊!欣赏了大师的这篇美文,我们发现,其实,大师也是凡人,也有和我们一样的情感,比如思乡怀人等。但是,在表达情感的方法境界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愿我们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从中学到表情达意的方法。
2.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收集关于月亮的古诗,感受这些古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找一首你最喜欢的写月亮的诗,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搜集和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词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板书设计】
场院上数星星
古柳下点篝火
坑边望月
童年趣事
难忘童年
思念家乡
月是故乡明
国外看月亮:美妙绝伦
燕园看月亮:良辰美景
永远难忘故乡“小月亮”
成年经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