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综合训练——语言风格(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综合训练——语言风格(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5 17:4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训练----语言风格
一、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浑将军出塞(节选)
高适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旗夕刁斗。
远别无轻绕朝策①,平戎早寄仲宣诗②。
【注】①据《左传·文公十三年》,晋大夫士会奔秦,晋恐士会为秦所用,就派人招他回国。士会离秦时,绕朝赠之以策。②“仲宣诗”即王粲所作之《从军诗》,本颂扬曹操西征张鲁的胜利,此喻报捷之诗。
1、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语言风格有什么异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空囊①
杜甫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②,吾道属艰难。
不爨③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注]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②卤莽:通“鲁莽”,苟且偷安。③爨:烧火做饭。
2.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满仔家的菜包
江鹅
冬至的时候,家里除了汤圆,还要吃菜包。不是豆浆店那种放在馒头旁边一起蒸的,白白圆圆胖胖的面皮包子,而是用QQ的汤圆皮包着高丽菜芹菜丁,背脊上捏出一条棱线,抹点油放在树叶或菜叶上蒸熟的“客家菜包”。村里的人大都讲闽南语,很少遇到客家人,我不知道为什么这道客家点心约定俗成地变成冬至代表食物,但是很喜欢每年有得捏一次米黏土。
一年冬至,我凑在妈妈和阿嬷身边,一边搓汤圆,一边听她们闲话家常。阿嬷早上在市场遇到满仔,说差点被她那个颟顸媳妇给气死,很好笑。满仔的儿子那年新娶了媳妇,冬至前一天满仔带着媳妇做菜包,到时好拜祖先。炒好馅料揉好米团以后,满仔累了想去歇一下,便交代媳妇包好菜包入笼去蒸。媳妇一脸茫然,问要怎么包,满仔一听火全上来,都已经做好皮和馅,这媳妇居然笨到连包也不会,负气丢下一句:“路上全是人,你不会去看吗?”转身就去午睡。睡醒以后,菜包已经蒸好,满仔打开桌崁来看,发现整笼菜包全都捏成有手有脚的小人,媳妇真的听了他的话,却没有听懂他的话,谁要她去看着路人捏面人。满仔气坏了,逢人便抱怨怎么会有这么笨的媳妇。
阿嬷说完大笑,妈妈也笑,说这个媳妇真颟顸。我跟着笑,一整个蒸笼都是小人形状的菜包,多么开心哪!我一边笑,心里却朦朦胧胧觉得不安,原来妈妈任由我拿米团随意捏些小人小熊,只是因为当我是小孩,如果想要成为她认可的大人、女人,还是得要中规中矩做出标准形状的食物来才行,捏米黏土在将来不会是好玩的事。
而且,如果冬至做得出菜包是一项必要技能,那么参考妈妈和阿嬷的作节活动来看,端午不就当然要会绑粽,清明要会款润饼,过年要会炊甜粿咸粿发粿,除夕和中秋要吃炉,中元节要摆出两张八仙桌的拜拜菜。如果我想成为她们眼中的优秀女性的话,在长大结婚以前,就得先练好这些。练好以后,还要懂得听话。满仔的媳妇只被骂了颟顸,没有“高拐(个性别扭)”的罪名,关键是她怎么样都貌似乖巧地听了长辈的话,这个细节我可没漏掉。
小孩子在忙碌的大家庭活几年,就会知道“乖”分成两种,“自然乖”和“用力乖”。大人喂我吃东西的时候,我正好肚子饿,所以打开嘴巴吞下食物,那是自然乖;明明不想吃,却还是顺应大人的要求迅速吞下食物,会需要一点服从意志或忍耐的力气,叫作用力乖。我身为家里的投机鬼马屁精,很清楚“自然乖”在长辈眼里只能算及格,做人要想拿高分,全靠“用力乖”。妈妈就是一个“用力乖”的媳妇。
有时候阿嬷会私底下对我碎念,说妈妈哪里不好,好像我在她们对立的时候,一定会选阿嬷那边站。“裤子都随便折”,阿嬷认为男人的裤子必须折出前面两条直线来,像送洗时人家烫出来的那样,穿起来才挺才体面。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所有关于服侍阿公和爸爸的教示,都像天经地义,一直到我的年纪大到除了收衣服,还可以折衣服以后,才有了新领悟。
我民智未开的时候,很喜欢被大人叫去收衣服,踮脚扯下竹竿上的衣服收进屋内,帮大人一个大忙,觉得自己很有用。但是学会怎么折衣服以后,事情就不一样了,大人要是路经客厅,看见收进来的衣服堆,就会质疑我为什么衣服收进来不折好。“收衣服”只是美其名为“收”,事实上连带包含琐碎的折叠与分类。阿公的、阿嬷的、妈妈的、爸爸的、我的、弟弟的,各人一叠,底下放大件平整的,中间放相对小件松软的,最上面是不规则形的小东西,方便各人整摞捧回自己房间。裤子、裙子、洋装、衬衫、吊嘎仔(背心)、内衣裤、袜子、手帕,全都有标准的折法。心情好的时候,那是爱心的堆叠,不耐烦的时候,好像在演灰姑娘捡豆子,那种时候折到男人的裤子,抓住左右两边裤头往中间一合,对折再对折出一个正方形,就算交差了,谁管你们穿起来前面有没有两条线,裤管挺不挺。后来我有点怕午后雷阵雨,因为很可能被走不开身的大人指派抢收衣服的任务,一收就得一条龙服务到底。拜托,不要叫我收。
我领悟到不做就不会被看出做得不够好的道理,但矛盾的是,妈妈身为媳妇,为了“用力乖”,不做是不行的。这种传统媳妇的命运循环,比起捏菜包炊咸粿,才真的要叫阿娘喂(我的妈呀),让我觉得长大很可怕。幸好台北的大伯母让我明白,媳妇其实有别种选项。
有一次和阿嬷到台北玩,大伯父请吃饭。我进了馆子乖乖坐下等吃,大伯母转着桌上的圆盘,把菜单停在我面前,一脸慈爱地告诉我:“女孩子要学会点菜喔!”我打开菜单,却只看得懂“炒高丽菜”。最后还是大伯母接手,从容不迫地点出一桌我听不懂名字、味道却好好的菜色,吃得宾主尽欢。我着迷地看着她的自信风范,忽然意识到,媳妇可以有很多种,女人不是只有“用力乖”的命运。这个世界上有努力学捏菜包的媳妇,也有知道该上哪个馆子点铁板牛柳的媳妇。不光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就会有选项。
3.不同作品有不同语言风格特点,或粗犷,或细腻,或秾丽,或朴素。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喜事
西戎
这几天,小秀真高兴,脸颊红润润的。一碰到人,她便把黑缎子似的头发一甩,忍不住咧开嘴笑了。
“哎哟!有了喜,高兴得嘴都抿不住哩!”村里和小秀同辈的妇女们,见了面这样开着玩笑。
小秀真是有了喜,再过两天,就要同互助组里海娃结婚啦。
还在半个月前,小秀就和海娃商量好结婚要做的衣服、要买的东西,海娃进城全置办回来了:蓝花布、红花布、红毛衣、洋袜子,样样都叫小秀满意。海娃知道小秀爱讲卫生,爱学习,还特别多买了一块香胰子、一个小日记本送给小秀。小秀呢?也早加工缝了一件西式衬衫、一个“时兴”挂包送给海娃。这几天,小秀约了她的几个伙伴,一面赶缝嫁衣,顺便就又讲起她和海娃来了。小秀一点不封建,她讲同她妈妈闹斗争。原来不久前,东土村有一家差了两个媒人来说媒,妈妈答应下了,小秀不依,向她提出抗议说:“旧社会把妇女当牲口卖,这新社会不能啦,没有经我同意,就是不成!”
就这样,小秀拒绝了她妈妈的意见,根据自己要求的条件,挑上了海娃。海娃呢?也爱小秀。两个人的条件,自然是在一块谈过了,都同意,才向家里提出来的。
海娃爹来找小秀妈妈探话了:“他大婶,你看海娃和小秀……你是个什么意见呢?”
“唉!怕不好吧!外人听见了会说闲话!”
“噫,”海娃爹偏了一下头,“如今这世道可不是从前啦!孩子们自己给自己‘自由’,将来没埋怨,闹生产呀,过日子呀,人家能合到一块。看从前,花上银钱孩子们还不如意,今天打架,明天动武,根本是砂面捏窝窝——就团不到一块嘛!”
“呵!也真是!”小秀妈想起自己年轻时的痛苦,动摇了。
“如今这是年轻人的世界,干甚都要新脑筋,咱们这老脑筋,人家说‘顽固’‘封建’,依我看,也是正月里卖门神——过时货啦。由他们年轻人去吧!”
小秀妈妈想了想海娃,虽然相貌黑些,倒是个挺好的后生,便正式征求小秀的意见:“海娃你满意的,可是脸黑呀!”
“黑怕什么?”小秀驳斥着她妈妈,“又不贴在墙上当画看!”
老婆婆叫女儿驳倒了,发着感慨:“如今这世道,就是好活了你们这一把子年轻人!”
“对嘛!妇女要解放,就是为的这个嘛!”
正月十五是海娃和小秀结婚的日子,没有请先生,也不测八字,是他两个选择的。因为刚过了年,全村都在闹红火,吃好的,能好好高兴几天。
真是个好天气,太阳红燉燉的。海娃家的黄土院打扫得净光,门口贴了一副大红对子:男人耕种做模范,妇女纺织当英雄。
傍晌午,鞭炮辟辟啪啪响,秧歌队的锣鼓就震天价敲打起来。这时,海娃穿了一身深蓝布棉袄棉裤,束了一根宽皮带,洋袜子新鞋,头上戴一顶狐皮的带檐帽,脸也洗得挺干净,俊堂堂的。胸前戴一朵大红花。如今这世道可不是从前啦!孩子们自己给自己“自由花”,五角星的毛主席像牌牌,挂在红花上面。小秀穿戴也一崭新,花格裤,海青色袄,头上扎着雪白的羊肚毛巾,俊旦旦的脸盘,和胸膛上戴的红花一样,格外惹人喜欢。
两面旗飘在前面,中间是秧歌队的人打着锣鼓,吹着笙管,最后在簇拥的人群中,海娃和小秀手拉着手,随上走。人们唱着,笑着,乐器奏着,一直在村子里绕了一个大圈圈,又返回到院子里布棚下面,正式举行结婚仪式。看热闹的人把院子挤满了,简直水泄不通。连窗台上也爬满了小孩。
“向父母行礼!”司仪生贵子喊开了。海娃和小秀同时转过身,海娃拉开腿,正准备磕头,小秀一把拉住了他。这时东墙角一群妇女叫起来:“磕嘛!跪下磕嘛!”村主任突然从人堆里挤出来招着手说:“吵死人啦,老婆老婆,赛过打锣,这新式结婚是鞠躬嘛!”海娃和小秀便向坐在正面椅子上的海娃爹、小秀妈鞠了一躬。接着生贵子又喊:“向来宾行礼!”“男女互相行礼!”海娃和小秀站成了对脸,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都羞得低下了头,周围人群里,霎时爆发出一阵掌声笑声。
礼罢,村主任出来讲话了。他一开口便说:“在场的青年团、妇联会,婆姨女子少先队,今天海娃和小秀,是自由结婚,这就是咱新社会的结婚。旧社会里,婚姻不合理,受媒人的骗,谁也见不了谁,花上银钱,还不知道是哑子,是麻子,是拐子,是爬子,到结了婚,两口都不如意,今天吵,明天闹,你看糟糕不糟糕?你们说那日子怎能过好呢?”他讲到这里,突然向西墙角招手大呼:“哎,老婆婆们,你们有经验,我讲得对呀不对?”全场子人都哄然大笑了……
天黑,摆开了酒席。
吃饭的时候,小秀妈、海娃爹同村里的一些老年人,在一张桌上吃喜酒。有一个感慨着今天的喜事,对海娃爹和小秀妈说:“你们今天好大的喜事呀,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也没经过,又红火,又省事!”
“看人家如今这多好,”又一个老婆婆羡慕地说,“我那闺女早知道能这样,也寻不了死!”说着,伤心地拧了一把鼻涕,哭了。
黑夜,村里的一群小孩子,偷偷爬到新郎和新娘子的窗台上听房……
1948年正月
(有删改)
4.西戎的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答案
1.同:豪迈奔放(或雄壮豪放,或粗犷雄浑)。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色彩瑰丽,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送浑将军出塞》语言浑朴自然,现实主义色彩浓厚。
2.《登高》沉郁顿挫,深沉蕴藉。诗中“风急”“落木”等意象营造苍凉意境,“天高”“万里”等意象营造壮阔意境,把“登高”之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沉郁顿挫、深沉蕴藉之感。《空囊》语言平实,诙谐幽默。诗人以“无衣床夜寒”平实的语言叙写了贫穷的状况,以“留得一钱看”幽默诙谐之笔调侃自己沉重悲苦的心情。
3.①本文语言朴素、自然、亲切,将民俗风情娓娓道来。②本文使用了一些闽南语方言词汇,如“拜拜菜”“高拐”“吊嘎仔”“阿娘喂”等,使文章具有浓厚的台南(地域)风情。③本文语言别具幽默感,形容自己少年懵懂是“民智未开”,形容自己讨好长辈是“用力乖”。
4.①纯朴活泼(淳厚生动):如描写小秀的头发像“黑缎子”一样,用“咧开嘴”写她笑的样子,写海娃爹找小秀妈了解情况用“探话”等,都体现出纯朴活泼的一面。
②幽默风趣(诙谐风趣):在设计海娃爹的话语时,使用了“砂面捏窝窝——就团不到一块”“正月里卖门神——过时货”两句歇后语,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
③富有农村生活气息(乡土气息):如描写海娃和小秀的穿着打扮、举行结婚仪式、村长的讲话等,体现了农村的生活习惯,散发着农村的生活气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