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学期初中学生学业质量评价试题
九年级历史
(考试用时:60分钟
满分:50分)
注意: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第一部分选择题(24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4分)
1.史料中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下列可作为研究北京人情况
的第一手史料是
A.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B.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C.知名历史学家著述
D.考古现场影像资料
2.房屋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成果,也反映了一定社会的发展状况。如图所示房屋
中能反映夏朝社会阶级分化情况的是
A.河姆渡遗址房屋B.半坡遗址房屋
C.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D.东汉陶院落
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发生在①处对应朝代的历史事件是
夏朝
西周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年约公元前1046年
约公元前771年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
A.大禹治水
B.盘庚迁殷
C.国人暴动
D.平王东迁
4.台湾历史学家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指出:“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
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
由方伯。”此记载表明当时
A.分封盛行,有效统治
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铁器推广,生产发展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6。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变法打破了贵族阶层世袭,建立了军功爵制,将战功作为升迁的主
要依据。这种改变直接有利于秦国
A.稳定社会秩序B.发展社会经济
C.提高军队战斗力D.实现民族交融
7.西汉初年,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诸侯王门下的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即位
后,为了使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政权的精神支柱,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九年级历史试卷共6页第1页
可日
0000000
A.以农为本,减轻赋税
B,焚书坑儒,禁锢思想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北击匈奴,安定边疆
8.《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
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俑,还有陶
器、铁器小件。这表明
①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②《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③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④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坐堂行医”一词源于我国古代一位名医,他写成《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这位“坐堂医生”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10.如右表内容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对外交往
曹魏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B.推动文化发展
孙吴
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
C.促进民族交融
蜀汉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D.巩固局部统一
11.三国是东汉末年以来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过渡时期。结束这一时期,
统一全国的是
A.西晋
B.东晋
C.隋朝
D.唐朝
12.两晋南北朝历时300余年,先后建立27个政权,最短的仅有11年。可见当时
A.诸侯兼并,走向统一
B.军阀割据,逐鹿中原
C.皇帝年幼,政治腐败
D.政权分立,更替频繁
13.如图图文材料说明
《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
南朝青瓷莲花尊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14.我国古代有一部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的总结性著作。作者贾思勰搜集了
丰富的文献和农谚,访问老农,并经过实地观察和亲身实践之后写成此书。这部书是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5.日耳曼人克洛维要求他的臣民都成为天主教徒,他和他的三千名士兵一同皈依了基督
教。尽管他在征服过程中的残暴和背信弃义暴露无遗,但主教仍对他大加赞赏。凭借教
会的支持,克洛维
A.巩固了法兰克王国
B,建立了查理曼帝国
C.征服了拜占庭帝国
D.强化了幕府的统治
16.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
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
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指的是
A.幕府统治
B.倒幕运动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九年级历史试卷共6页第2页
可
00000002022年秋学期初中学生学业质量评价试题 九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4分)
1-5BCBCD 6-10CCBBD 11-15ADCAA 16-20CAABA 21-24CCDB
二、材料分析(本大题共3题,总计26分)
25.(9分)
(1)郡县制;推恩令(2分)
(2)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于王权。(1分,言之成理亦可);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或国王“统而不治”。(1分)
(3)实行总统制,开启国家元首的选举,实行“三权分立”。(答任一点得1分)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1分)
(4)俄国十月革命。(1分)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1分)
(5)制度具有阶级性;制度在不断变革中创新发展;制度的变革要与国情相适应。民主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的健全完善是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途径(1分,任答一点即可,言之成理亦可)
26.(9分)
(1)“丝绸之路”;西域都护。(2分)
(2)不同之处:①流通范围——前者:区域范围内(或各州内部和亚欧之间);后者:全球范围。
②纺织技术中心——前者:多个中心;后者:欧洲中心(或英国中心)。③生产组织形式——前者传统手工作坊(工场);后者资本主义大工厂制。(任一点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分)
(3)蒸汽机;内燃机。(2分)经济全球化。(1分)
(4)例1:交通的发展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朝的丝绸、漆器及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良种马及歌舞等也传入中原,也有利于民族交流与交融。
例2:交通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工业品相继传入亚非拉等地,同时也这些地区也成为欧洲殖民者的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有观点,有史实支撑,表述成文,50字左右)(2分)
27.(8分)
(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②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③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任一点得1分)
例:孟子。他提出“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所列举的为战国思想家并写出理由得1分)
(2)措施:采取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改革措施。(任1点1分)
意义: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民族交融,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分)
(3)①《查士丁尼法典》;②文艺复兴;③造纸术。(1分)
(4)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坚定文化自信,以开阔的胸襟、开放的气魄,择善而从,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同时,要更加主动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世界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