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2-05 21:3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弹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弹性、塑性及知道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 研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3. 了解弹簧测力计,并学会它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 2. 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2. 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性的综合性教学法
教具和媒体 教师演示用:弹簧、直尺、弹簧秤、拉力器、气球、钩码(10个)学生实验用:橡皮筋、橡皮泥、弹簧、直尺、粗导线、测力计、钩码一组。

【教学过程】
一、师:同学们好。很高兴能和你们在一起探导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
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来探导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引起课题
  师:变弯的跳板把运动员弹起来这个两个作用效果相同吗?
  生:①改变物体的形状,②。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二、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下面请同学们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侧面出发,能不能利用你们身边的器材做几个小实验?实验前请大家关注两个要求:一是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二是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同学们现在开始实验。
  (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还处于好动的年龄,有强烈的动手欲望,一听到要做实验,立刻就会兴趣倍增,为学好本节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生:(实验操作并观察记录现象)
  三、新授
  师:下面请个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操作。(刘谦可比了)
  生:(学生面向全班同学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
  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2.粗导线用力弯,变形。失去力不恢复原状。3.直尺,用力压使其弯曲,失去力后恢复原状。
  师:请各小组讨论这几种实验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共同点:这几种实验器材受力后都发生了形变。不同点:有的不受力后又恢复原状,有的失去力后则不能恢复原状。
  师:弹簧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则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像弹簧这类物体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你能给这种性质起个名称好吗?这种形变叫什么?
  生:弹性、弹性形变
  师:像橡皮泥,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一.弹力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师]我们把这种力就叫做弹力,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 请同学们讨论.
[师](积极鼓励同学们互相辩论,发表不同的意见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验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
(1)将小车和固定、处于自由状态的气球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2)将小车和固定且被压缩的气球挨放在一起,松开后,气球恢复原状,小车向外运动
[师]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什么把小车推开?
学:气球
弹力产生的条件是:弹性形变 相互接触
弹力的定义: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弹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出你所知道的一些例子。
  生:弓箭、弹弓、拉力器、跳跳床、蹦极、弹簧秤(测力计)……
  师〔小实验〕:老师拿出拉力器,找同学上来拉,并让全班同学观察并判断哪个人的力气大
  生:①拉力越大,弹簧越长。 ②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师:要知道同学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应怎么办?
  生:实验检验。
师:(演示实验)弹簧伸长与拉力的关系(多媒体)
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生: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结论:弹簧的伸长越长,弹簧受到的拉力就越大
是不是都是这样?(演示用大力拉弹簧实验) 观察分析得出前提是:在一定范围内!
  师:根据这个原理,能否制成一种有用的工具为我们服务? 生:弹簧秤。
师:弹簧秤就是根据“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板书:弹簧秤及制成原理)这一原理制成的。
师: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什么组成?如何正确使用?
[生]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指针等几部分组成.
  [生]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刻度盘是活动的,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可以方便地调整.
[生]读数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正对(学生示范).
使用测力计应注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弹簧秤的指针调到零点.
(3)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伸长方向一致,使弹簧秤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
(4)观察弹簧秤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5)弹簧秤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
总结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 了解弹簧秤的量程,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2) 观察弹簧秤的分度值
(3) 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处,若不在,应调零。
(4) 测量时,要使弹簧秤伸长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
(5) 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
活动1:用手拉秤钩,使指针指在1n 、5n , 感受一下1n 、5n的力有多大?

2:评一评指出不当之处(出示几张图片)
四、小结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生: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弹性、塑性,知道了弹簧秤的制作原理,学会了弹簧秤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五、作业
  预习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板书设计】
弹力
1.弹力:定义、产生的条件
2.弹簧测力计
①测量原理:
②主要构造:弹簧、刻度盘、指针。
③正确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