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5 21:1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宁夏吴忠·校考一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技术革新”最显著的成就是
A.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 B.珍妮纺纱机的开始使用
C.新式交通工具的问世 D.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2.(2021秋·宁夏银川·九年级校考期中)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
A.能源动力 B.通讯技术 C.交通工具 D.机械设备
3.(2021·宁夏银川·校考一模)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代替了手工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不同的时代,划分的依据是( )
A.主要动力不同 B.交通工具不同
C.生产方式不同 D.纺织机械不同
4.(2021·宁夏固原·统考二模)19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
A.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B.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
C.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D.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5.(2022·宁夏银川·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近代以来陆上交通工具的演变,体现出( )
马车 蒸汽机车 早期汽车 动车
A.科技进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B.信息传递影响人们思想观念
C.科技进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优化国家经济结构
6.(2021秋·宁夏石嘴山·九年级校考期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下列科技发明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诺贝尔—现代炸药 B.海厄特—柴油内燃机
C.夏尔多内—放映机 D.爱迪生—人造纤维
7.(2021秋·宁夏石嘴山·九年级校考期末)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很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这主要反映了( )
A.工业革命的成果丰富了民众生活 B.自然环境的恶化是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
C.轮船的发明推动了水上运输事业的发展 D.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8.(2022·宁夏石嘴山·统考一模)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说明
A.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 B.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C.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9.(2022·宁夏银川·银川一中校考一模)《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
A.工业革命时期真正的科学家尚未产生 B.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都是在阁楼上完成的
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10.(2022·宁夏银川·宁夏银川二十四中校考一模)(2015·湖南常德)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但当时士大夫不屑一顾,后来乾隆帝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更不敢印行。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造成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主要是( )
A.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 B.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C.二人科技成果的价值不同 D.二人的个人影响力不同
11.(2021秋·宁夏石嘴山·九年级校考期末)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的创造是( )
A.改良蒸汽 B.研制汽车 C.发明白炽灯 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2.(2021秋·宁夏石嘴山·九年级校考期末)近代以来,文艺巨匠们创作了许多闻名世界的作品。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夫·托尔斯泰——《哈姆雷特》 B.梵高——《向日葵》
C.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D.巴尔扎克——《高老头》
二、综合题
13.(2021秋·宁夏固原·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美国工业革命初期,大部分机器是从英国购买的,但是美国在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和设备时,不是简单地照搬和模仿,而是加以创造性地改进,从而能迅速研制出更为先进的机器,这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一大特点。1790年美国第一届国会就通过了《专利法案》,1836年制订了《专利法》,成立了专利局,使发明人的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此外,美国最先采用和推广了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使这些机器零件可以通过通用互换,降低了机器的生产成本。
材料二 工业革命初期,德国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努力发展教育,以尽快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这些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国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还普遍培养出一大批像西门子那样的集企业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与一身的优秀人才……到70年代工业革命结束时,德国不仅在生产技术上消除了与英国的差距,而且在电气、化学等新兴工业方面超过了英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工业革命具有什么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德国工业革命走在世界前列的因素有哪些?
(3)从美德两国工业革命的成功经验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4.(2021秋·宁夏中卫·九年级统考期末)近代以来,大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崛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拖鞋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肖德甫《大国法则》
材料二: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者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报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使俄国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新全球史》
材料三: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四:在十九世纪后期,美国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光荣革命“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
(2)材料二中“社会变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3)材料三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在历史上称之为什么?请举出这次“社会变革”在政治方面的措施,
(4)上述四则材料及四国崛起的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15.(2022·宁夏吴忠·校联考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字学的殿堂。中国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能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材料二: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
——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三: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如果不能意识到这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找到应对之道,那么也许其他新的行业、国家和地区在新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会取而代之,获得领先地位。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明清以后中国科技逐渐渐落后的原因?
(2)材料二中“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大门”被“砸开”这一历史事件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例举材料二中“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的一项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技术革命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发生了什么变化?
(4)针对材料三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你认为中国的“应对之道”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技术革新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D正确;手工工场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A错误;珍妮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B错误;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不属于最显著成就。C错误。综上故选D。
2.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中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能源动力不同。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解题的关键,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3.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蒸汽机、电力”可知,这些均是机器生产所依赖的动力,它是划分的主要依据,A项正确;蒸汽、电力,这是动力,不是交通工具、纺织机械,排除BD两项;生产方式均是机器生产,排除C项。选A项。
4.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故A符合题意; 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之一,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5.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陆上交通工具从马拉车到高铁,从蓄力到电气动力,科技的进步使交通工具实现了由低级到高级的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的演变,越来越舒适,C项正确;交通工具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代表居民收入、思想观念、国家经济结构,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6.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故A符合题意;海厄特对于赛璐珞的发明做出了突出贡献,故B不符合题意;夏尔多内是法国化学家,工业家。被西方誉为人造丝工业之父,是著名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故C不符合题意;约瑟夫发明了人造纤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世纪后期,英国……,河中有很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恶化是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人们陶醉于城市化的发展、陶醉于机器大生产带来的高速度,但是人们恰恰忽略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是与环境的恶化同时发生的,AC项对应了题干“英国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C项;根据题干“19世纪后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19世纪后期,社会经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尚”的形成与人们对这种变化的欣赏心态相关,因此,D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材料反映了机器的应用,推动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这说明科技进步是引起社会变化、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故选C;材料反映的机器导致社会变革,并没有反映科学研究与技术突破的关系,故排除A;1900年男女平等基本实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1900年西方资本主义统治着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说法不符合当时世界的情况,故排除D。
9.D
【详解】根据材料“工业研究、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实验室”、“科学家”等信息体现了相比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革命的特点之一是科学和技术开始结合,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D项正确;真正的科学家如伽利略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产生,排除A项;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大多是技术工人完成的,排除B项;许多科学家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明末的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但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人们的思想日益保守落后;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的时候,英国的资本主义已获得初步发展,受文艺复兴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获得解放,所以牛顿的著作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因此这取决于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故选B。
11.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牛顿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根据掉落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选D;改良蒸汽机的是瓦特,研制汽车和牛顿无关,发明白炽灯的是爱迪生,排除ABC。
1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比巴尔扎克稍晚一些,俄国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因此,A项作者与作品对应关系不正确,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作者与作品对应关系正确,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1)不是简单地照搬和模仿,而是创造性地改进
(2)引进先进技术,努力发展教育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并永葆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和不竭之源;要与时俱进,激励保护发明创造。
【详解】(1)根据材料一“但是美国在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和设备时,不是简单地照搬和模仿,而是加以创造性地改进,从而能迅速研制出更为先进的机器‘的信息可知,美国工业革命具有的特点是不是简单地照搬和模仿,而是创造性地改进。
(2)依据材料二”工业革命初期,德国一方面积极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努力发展教育,以尽快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信息可知,德国工业革命走在世界前列的因素有引进先进技术,努力发展教育。
(3)依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美德两国工业革命的成功经验中你获得的启示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并永葆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和不竭之源;要与时俱进,激励保护发明创造。
14.(1)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3)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4)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等。
【解析】(1)
根据所学可知,“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指的是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了限制国王权力的《权利法案》,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
根据材料可知,“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的改革计划指导是俄国1861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你农奴制改革。
(3)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叶,日本以西方国家为榜样的变革指的是明治政府全面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根据所学可知,明治维新在政治上的措施是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4)
根据上述材料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和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得大发展,说明国家崛起得益于改革或革命的推动,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科技革命的角度说,推动国家发展的还有科技因素,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应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的实现等。
15.(1)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封建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珍妮纺纱机”发明;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3)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一例即可;影响:由商品输入转变为资本输出。
(4)要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大力实施科教战略,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一“……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字学的殿堂。中国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能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以后中国科技逐渐渐落后的原因是,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封建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因此“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发明;由“中国的大门”被“砸开”,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指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失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可知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3)
根据材料二“……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可知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的一项成就,如电灯、电话、汽车的发明。这次技术革命后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项条款便利了外国资本的输出,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因此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发生的变化是,由商品输入转变为资本输出。
(4)
根据材料三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应对之道”是要抓住技术革新的机遇,大力实施科教战略,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