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封建时代的欧洲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封建时代的欧洲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5 21:1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封建时代的欧洲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秋·宁夏石嘴山·九年级统考期末)814年查理曼去世后,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后形成三个国家的雏形分别是
A.法兰西英格兰意大利 B.德意志法兰西英格兰
C.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 D.德意志意大利英格兰
2.(2021秋·宁夏固原·九年级校考期中)历史课上,老师安排同学们收集日本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传播、法兰克王国、西欧中世纪的城市等相关资料,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人类文明的开端 B.改革促进社会进步
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封建时代的亚洲和欧洲
3.(2021秋·宁夏固原·九年级统考期末)“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A.种姓制度 B.共和制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D.联邦制
4.(2021·宁夏吴忠·校考一模)观察下面两个制度示意图,对其相同点解读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确立的 ②都规定了上下级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③都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④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秩序,巩固了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2022秋·宁夏固原·九年级校考期中)“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材料反映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是( )
A.宣扬人人平等观念 B.控制人们思想行为
C.加紧进行宗教迫害 D.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6.(2022秋·宁夏吴忠·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为反映欧洲中世纪的一幅插图,图中一位骑士从他的领主(国王)手中接过一把剑。该图所反映的制度创立于( )
A.亚历山大帝国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法兰克王国时期 D.拜占庭帝国时期
7.(2021秋·宁夏吴忠·九年级统考期末)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法庭审判的依据是( )
A.自然法 B.习惯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8.(2021秋·宁夏银川·九年级校考期中)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具有( )
A.自给自足特征 B.军事自主权 C.地方管理功能 D.司法自主权
9.(2021秋·福建泉州·九年级校考期中)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10.(2022秋·宁夏石嘴山·九年级统考期末)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里的佃户包括
A.农民和农奴 B.农民和市民 C.外邦人和奴隶 D.市民和农奴
11.(2022秋·宁夏固原·九年级校考期中)欧洲封建社会的基础是(  )
A.封建庄园 B.手工工场 C.基督教 D.大种植园
12.(2022秋·宁夏石嘴山·九年级统考期末)2021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达到56.84万人。学子们憧憬着理想的大学校园生活。大学兴起于( )
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中世纪的欧洲 D.古代罗马
13.(2022秋·宁夏固原·九年级校考期中)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城市中的行业组织被称为( )
A.银行 B.教会
C.庄园 D.行会
14.(2021秋·宁夏吴忠·九年级统考期末)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西欧的城市如法兰克福、伦敦、威尼斯、热那亚、巴黎、佛罗伦萨都是这一时期兴起的。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
A.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B.城市自治在这一时期全世界得以普遍实现
C.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在西欧日趋完善 D.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5.(2021秋·宁夏固原·九年级校考期中)“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材料重在描述中世纪西欧(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西欧庄园的出现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16.(2021秋·宁夏吴忠·九年级校考期中)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取得自治的过程中,被市民视为自由“保护神”的是
A.市议会法令
B.城市立法
C.“特许状”
D.罗马法
17.(2021秋·宁夏固原·九年级统考期末)“仅1100—1300年间,英国新增城市达到140座,德意志则更多。”这些“城市”可能
A.由刹帝利把持军政大权
B.仍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C.会定期分地给农民耕种
D.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
18.(2022秋·宁夏固原·九年级校考期中)史学家评价说:“它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这位史学家所说的“它”是( )
A.罗马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19.(2022秋·宁夏吴忠·九年级统考期末)拜占庭帝国,它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下列属于拜占庭文化因素的是( )
①基督教 ②希腊罗马文化 ③西亚北非文化 ④印度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021秋·宁夏固原·九年级校考期中)“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撰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这段话讲述的主要是罗马法的( )
A.内容 B.性质 C.影响 D.缺陷
21.(2021秋·宁夏银川·九年级校考期中)“拂林国”是中国中古史籍中对它的称谓,全盛时期他也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首都在君士坦丁堡,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攻破。“它”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二、综合题
22.(2021·宁夏吴忠·校联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3张仲景像 图4李时珍像 2020年3月23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公布了中医药抗疫的一组数据: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摘自《医学之声》
材料三:当马化腾、李彦宏等改革开放40周年代表人物一再强调“梦想不是想出来的,是靠实践得来的”,更多的80后、90后青年投身于民营企业孕育和发展中。 ……新时代,它将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勇于奋斗创新,专注中国创造,承担起更多青年责任与担当。——摘自姚昱帆《改革开放四十年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和图2分别呈现的是古代东西方的哪一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图3、图4所示的两位医学家都在中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请分别写出他们的医学著作。结合材料中的数据,谈谈你的认识。
(3)材料三中“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历史性决策?请列举改革开放的相关史事,至少2例。
23.(2022秋·宁夏固原·九年级校考期中)卢梭说:“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法律信仰是人类走向法治和秩序的必由之路。而人类法律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个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从它的制定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产物。反映了平民在政治、经济、法律地位上的要求。
——改编自斯塔夫《全球通史》
材料三:《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据此可见,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并运用这个法典来为其挽救奴隶制的统治服务。
(1)材料一中的石柱铭刻着一部古老的法律文献,它属于哪一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成果?
(2)材料二中的“成文法”指的是哪部法律文献?依据材料指出它的制定带来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等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什么?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了日后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C正确;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后形成三个国家的雏形中没有英格兰,排除ABD。故选C。
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法兰克王国采邑制的实行使西欧封建制度确立;伊斯兰教的传播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封建制国家;西欧中世纪的城市,琅城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是城市市民展开的与封建主的斗争,因而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亚欧封建社会,D项正确;人类文明大约是从1万年前开始的,排除A项;只有大化改新是改革,排除B项;只有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涉及到城市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根据“封建契约”“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等信息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后来,国王以下的封建主也把土地当作采邑分封出去,逐渐形成以国王或皇帝为首,贵族依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之次序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度,等级越低,人数越多。9世纪后期,封地逐渐变成世袭领地,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欧封君封臣下的等级制度,和印度的种姓制度、共和制、联邦制无关,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立的,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建立的。①错误,ABC排除;西周分封制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都等级森严,都规定了上下级之间的权利与义务,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秩序,巩固了统治。②③④正确,D符合题意。故选D。
5.D
【详解】由题干材料“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可知,材料反映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是促进文化教育发展,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6.C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改变原来无偿赠送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制度,得到封地的人们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后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因此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
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西欧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8.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题干的“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说明西欧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特征,故A符合题意;军事自主权不是西欧庄园具有的特征,故B不符合题意;地方管理功能与西欧庄园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司法自主权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A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0.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佃户是庄园里的主要劳动者,故选A项;市民主要指的是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不属于佃户,故排除B项;佃户外主要指的是农民和农奴,不包含外邦人,故排除C项;市民主要指的是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不属于佃户,故排除D项。
11.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封建庄园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层经济单位,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单位,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基础,庄园的规模大小不一,通常为一个自然村,大的包括几个自然村,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2.C
【详解】12 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C符合题意;A、B和D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3.D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也迅速发展,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同时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城市中都有行业组织,如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西欧城市兴起为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D项正确;“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与城市兴起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的主流体制之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重在描述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的兴起。10世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西欧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的城市,意大利、法国、英国、德意志等都有许多著名的城市。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11世纪,在政治上,自治城市成为西欧社会新的政治实体,使政治格局复杂化;在文化上,自治城市促进了大学的建立与发展。A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排除B项;材料内容描述的不是庄园,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生产形式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中世纪后期西欧某些城市的市民取得“特许状”而得以选举市长,设置市议会及成立法庭,实行自治。市民的特许状主要来自封建领主,被市民视为自由“保护神”,故C符合题意;市议会法令、城市立法、罗马法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7.D
【详解】题干的“城市”指的是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因此,“城市”可能是打破封建制度的力量。故D符合题意;刹帝利体现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与英国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奴隶主民主政治出现在雅典,故B不符合题意;会定期分地给农民耕种与题干的“城市”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8.C
【详解】从题干“它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来看,395年,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拜占庭帝国灭亡时间是1453年。中国的四大发明等传入欧洲,对欧洲的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最可能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的是拜占庭帝国,C项正确;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与题干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9.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①②③三项的内容都是拜占庭文化因素,④印度文化不是拜占庭文化因素,故排除④,因此A项正确,排除BCD。
20.C
【详解】题干的“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是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表明现代的法典深受罗马法典的影响,由此可知,罗马法影响深远。故C符合题意;罗马法的内容、性质、缺陷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BD。故选C。
21.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君士坦丁堡”“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攻破”可知,该国家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全盛时期他也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
22.(1)图1:分封制;图2:封君与封臣。
(2)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李时珍:《本草纲目》;认识: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或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等)。
(3)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举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等。
【详解】(1)根据图1中“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关系可得出是分封制;根据图2中国王及以下各级封建主层层分封,给予土地与保护,且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可得出该制度为西方的封君与封臣制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李时珍:《本草纲目》。
认识:根据材料“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可得出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或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等)。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
举例: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改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农村是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是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国企改革。对外开放,包括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
23.(1)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2)《十二铜表法》;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古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或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3)目的:巩固皇权(或为了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统称:《罗马民法大全》。
【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石柱铭刻着一部古老的法律文献”指的是《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出自古巴比伦,属于两河流域文明。
(2)根据材料二“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个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成文法”指的是罗马共和国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根据材料二“……从它的制定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产物。反映了平民在政治、经济、法律地位上的要求。”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古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或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3)根据材料三“《查士丁尼法典》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可知,《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皇权(或为了稳定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等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