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亚非文明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秋·宁夏石嘴山·九年级统考期末)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发展为洲际大帝国。当时,其统治范围地跨
A.非洲、亚洲 B.非洲、欧洲
C.亚洲、欧洲 D.欧亚非三洲
2.(2021秋·宁夏吴忠·九年级统考期末)埃及是一本厚重却有趣的历史书,这本书包含了璀璨文明、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神秘宝藏、自然探索……走进古埃及的世界,你了解的“璀璨文明”应是
A.充满神秘的楔形文字 B.巍然屹立的金字塔
C.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D.提倡改革的法家思想
3.(2022秋·宁夏固原·九年级校考期中)如下图所示建筑物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反映的是( )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
4.(2021·宁夏固原·统考二模)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A.两河流域——古印度——《汉谟拉比法典》
B.印度河、恒河——古巴比伦—— 长城
C.尼罗河——古埃及——金字塔
D.黄河、长江——中国——狮身人面像
5.(2021秋·宁夏吴忠·九年级统考期末)有学者指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以下史实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发明楔形文字
C.建造巴黎圣母院 D.建造麦加清真寺
6.(2022秋·宁夏石嘴山·九年级统考期末)2019年10月9日,土耳其发起代号为“和平之泉”的军事行动,目标直指幼发拉底河以东地区。一时间古老的两河流域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下列文物诞生于该地区的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种姓制度图 D.雅典卫城遗址
7.(2022·宁夏吴忠·校联考一模)下列遗址或遗物中,可以作为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第一手资料的是( )
A.长城 B.《汉谟拉比法典》 C.释迦牟尼佛像 D.金字塔
8.(2021秋·宁夏吴忠·九年级统考期末)苏撒遗址中发现了一个黑色玄武岩石柱,石柱上刻有“此为确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国内的常胜之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该石柱上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楔形文字
9.(2021秋·宁夏固原·九年级统考期末)当你漫步法国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诞生在(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10.(2022秋·宁夏石嘴山·九年级统考期末)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种的大河流域产生的,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等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11.(2022秋·宁夏吴忠·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内容应包括
①古代埃及文明 ②古巴比伦文明 ③古代印度文明 ④古代希腊文明 ⑤中华文明
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2.(2022秋·宁夏固原·九年级统考期末)某《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吠舍骂了要罚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罗骂了,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 )
A.种姓制度 B.津贴制度 C.封建制度 D.福利制度
13.(2021秋·宁夏吴忠·九年级统考期末)歌曲《大敦煌》唱道:“残破的石窟,千年的羞辱,遮蔽了日出,浮云万里横渡,尘世的路,我用菩萨说法图为你演出,今生始终无缘的共舞……”与歌中词意有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4.(2022秋·宁夏石嘴山·九年级统考期末)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
A.耶稣 B.李耳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15.(2022秋·宁夏固原·九年级校考期中)印度种姓制度中,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的等级是(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16.(2021秋·宁夏银川·九年级校考期中)《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 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里强调了古代产生伟大文明的共同因素是
A.政治条件 B.地理条件
C.经济条件 D.文化条件
二、综合题(共0分)
17.(2022春·宁夏银川·九年级银川市第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传承文明、吸纳文明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一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一恒河、黄河一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节选)
材料二: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我愿提出四点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节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了哪些亚洲文明?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人类世界不同的文明?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中“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南征北战,成就了地跨西亚与北非的洲际大帝国,故选A;法老图特摩斯三世时期,古埃及疆域并未扩展到欧洲地区,故排除BCD。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B项符合题意;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古印度实行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提倡改革等主张,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3.B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图是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尼罗河流域,因此,该图反映的是古埃及文明,B项符合题意;而古巴比伦文明主要有《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印度文明主要有种姓制度和佛教、阿拉伯数字等,古代中国文明主要有分封制和长城等,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选项C符合题意;两河流域的是古巴比伦;印度河、恒河流域的是古印度;狮身人面像属于古埃及文明;选项ABD搭配不正确,故选C。
5.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埃及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狮身人面像则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金字塔的国度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故B项正确;A项为古埃及文明,C项为古印度文明,D项为古希腊文明,均与题干“两河流域”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7.B
【详解】依据题干给出的“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可知它是《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与古代中国有关,排除;C项与产生于古印度的佛教有关,排除;D项与古埃及文明有关,排除。故选B。
8.D
【详解】根据材料“常胜之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故选D;A是中国的文字,排除;B是古埃及的文字,排除;C最早由腓尼基人发明,不符题意,排除。
9.B
【详解】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
10.C
【详解】根据“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等建立了一系列国家……种姓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发端于古代印度。C正确;古埃及发源于非洲尼罗河流域。A错误;古巴比伦发源于西亚两河流域。B错误;古罗马属于典型的海洋文明。D错误。综上故选C。
1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古代埃及文明,地处非洲的东北部; ②古巴比伦文明,属于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 ③古代印度文明,属于南亚文明; ④古代希腊文明,属于欧洲文明; ⑤中华文明,属于东亚文明。因此“上古亚非文明”包括①②③⑤。选项D符合题意;④古代希腊文明,属于欧洲文明,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四个种姓法律地位不平等,故A符合题意;津贴制度是一种辅助工资形式,封建制度是一种社会形态,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民生,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A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菩萨”可知,菩萨是佛教的首领,故与歌中词意有关的宗教是佛教,故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4.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可知与佛教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因此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选项D符合题意;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A排除;李耳一般指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B排除;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C排除。故选D。
15.B
【详解】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B项正确;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排除A项;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排除C项;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这四块地区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可知,这指出了四大文明产生地域的共同性,是地理条件,B项正确;大河流域和平原,这是地理条件,不是政治条件、 经济条件、 文化条件,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7.(1)西亚一古巴比伦王国;南亚一古印度;东亚一中国。
(2)①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②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③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尊重,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
根据材料一“底格里斯河一幼发拉底河”结合所学知识,两河流域是西亚古巴比伦王国的发源地;材料一“印度河一恒河”结合所学知识,印度河、恒河是南亚古印度的发源地;根据材料一“黄河一长江”长江、黄河是东亚古中国发源地。
(2)
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