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5 21:2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夏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宁夏银川·银川一中校考一模)20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在纽约的苏美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美国人要求移居苏联的申请书。 有一次,他们要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美国人竟达10万人。这主要是因为( )
A.美国正遭遇经济危机 B.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C.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 D.苏联与美国关系友好
2.(2021·宁夏银川·校考一模)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福格尔说:“我们经理了一场可怕的大萧条,造成了极大的焦虑,很多人的亲戚朋友都失业了。”“异常可怕的大萧条”是
A.英国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衰落
C.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
D.经济的全球化
3.(2021·宁夏吴忠·校考一模)1932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一个新的政策。”这一“新的政策”的实质是
A.对工业的调整
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消除经济危机
4.(2022·宁夏中卫·校联考模拟预测)2021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了一项高达2.3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并承诺这项计划将取得与“罗斯福新政”同样的成就。该计划与“罗斯福新政”哪一措施有相似之处
A.整顿金融体系 B.推行“以工代赈”
C.调整农业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5.(2022·宁夏银川·宁夏银川二十四中校考一模)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以下与“取得了新的生命”有关的知识是( )
A.开创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发展干预模式 B.建立 “福利国家 ”并日趋完备
C.借鉴苏联模式,发展计划经济 D.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
6.(2021秋·宁夏中卫·九年级统考期末)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迅速推行“新政”。“新政”主要”新”在( )
A.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B.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依靠市场调节经济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7.(2021·宁夏吴忠·统考模拟预测)1937年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其暴行远比纳粹德国恐怖。日军与纳粹的疯狂行为充分说明了(  )
A.法西斯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B.种族矛盾是世界主要矛盾
C.绥靖政策只能加速自身的灭亡 D.地区冲突威胁世界安全
8.(2021·宁夏吴忠·校考一模)在这次会议中,“苏、美、英三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此次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波茨坦会议
C.万隆会议
D.华盛顿会议
9.(2021·宁夏吴忠·校考二模)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情况的总结,与史实相符的是( )
①战前都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②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
③两次世界大战都是非正义的争霸战争 ④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出现了转折性战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1秋·宁夏中卫·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两次要战役及其特点。图中①②处应该是
A.①凡尔登战役 ②台儿庄战役 B.①索姆河战役 ②攻克柏林
C.①索姆河战役 ②珍珠港事件 D.①凡尔登战役 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1.(2021·宁夏石嘴山·统考一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界性战争,战火遍及全球。以下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九一八事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德国投降标志二战结束
B.德国闪击波兰标志二战全面爆发;德国投降标志二战结束
C.九一八事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七七事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日本投降标志二战结束
12.(2021·宁夏银川·宁夏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一模)二战爆发前英法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了不干涉政策;1938年9月同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共同宰割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但出现“奇怪战争”。导致这一系列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 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英法反对德意法西斯侵略 D.法西斯国家联合压迫弱国
13.(2021·宁夏银川·宁夏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一模)“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是他们共同的目标”。这里说的“联盟”是
A.三国同盟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轴心国集团 D.联合国
14.(2022·宁夏吴忠·校联考三模)漫画可以形象地反映历史事实。以下对该组漫画的解读准确的一项是( )
A.这组漫画警示人们,法西斯战争不是“生路”,而是“死路”
B.墨索里尼组建法西斯党,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C.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日本军部组阁,二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15.(2022春·宁夏中卫·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一战中,同盟国伤亡330万,协约国伤亡540万。二战共有约7000万人死亡,全世界约1.3亿人受伤。联合国表示,2月24日至3月16日期间,俄乌战争已造成至少816名平民丧生,1333人受伤,逃离乌克兰难民达327万人。此材料意在说明战争
A.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B.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使欧洲失去国际影响力 D.促进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
二、简答题
16.(2021·宁夏银川·宁夏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材料二:昨天,1941年12月7日——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的蓄意的进攻。
(1)材料一反映的是罗斯福对什么事件的描述?为了应对该事件,罗斯福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在“这个耻辱的日子”爆发了什么事件?罗斯福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应对?
(3)综合以上探究,罗斯福的两次应对措施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我们应当如何评价罗斯福的功绩?
三、综合题
17.(2021·宁夏吴忠·校联考一模)探索的道路是艰辛的,因为道路决定命运。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中期,日本掌握实权的德川幕府实行苛政,激起了大量的农民起义……美国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并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开放港口,其他国家接憧而至……日本处于内忧外患的飘摇之中。
(1)材料一图中所示之路指的是什么?在此期间召开哪一重要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2)材料二阐述了日本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面对危机,日本是如何改革的?从此日本走上了一条什么道路,试举一例说明。
(3)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由繁荣走向危机,结合所学,谈谈美国是如何渡过此次经济大危机的?
(4)“求索之路长漫漫,华夏逐梦踏征程”,前句中的“梦”指什么?纵观新中国逐梦历程,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18.(2022·宁夏固原·统考二模)正确决策并适时调整政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讲话
(1)材料一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模式“新”在哪里?
(3)与材料三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科学论断相对应,中共十四大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4)从上述国家对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19.(2022·宁夏银川·校考二模)历史兴趣小组以“美国历史进程”为题展开主题研究。
材料一
革命给了美利坚人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机会,美国革命不仅是与英国殖民统治的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的分离。——摘自赵晓兰《美国的诞生》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请你写出与图中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名称并说出此事件对美国发展的历史意义。材料二
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黑奴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不作任何压制他们的行为。——节选自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综合材料二的内容和所学,说出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总统及美国内战在美国历史发中的作用。
材料三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美国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
——摘自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3)依据材料三与所学,归纳作者分析美国成为世界霸权国家的因素。
20.(2022·宁夏银川·宁夏银川二十四中校考一模)2O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世界历史风云突变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相反,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欧洲通过建立什么新秩序“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 “充满了忧虑和失望”主要是因为哪一事件的打击?
材料二 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大国崛起》
(2)材料二中斯大林 “创造”的最主要成果是什么?
材料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3)材料三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这种“试验性疗法”与材料二中苏联的做法有何相似之处?
材料四: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希特勒按照准备已久的侵略计划(“白色方案”),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英法两国政府向德国提出停止军事行动的照会遭到拒绝……于9月3日先后对德宣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4)材料四反映的事件标志着哪一场战争的全面爆发?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
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经济危机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飙升,很多美国工人失去了工作没工资养活自己和家庭了。而当时的苏联实行斯大林模式的计划经济,苏联工业经济处于持续上升期,而且没有失业,加上部分消息来源的渲染这些美国人把苏联想象成了富裕的天堂。选项A符合题意;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暂时摆脱了经济危机,B排除;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列宁时期,C排除;苏联与美国关系友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排除;故选A。
2.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很多人的失业,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故B符合题意;A项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C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D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直接目的,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或者说是实质)、特点、直接目的和采取的措施,不要混淆相思知识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就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以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4.B
【详解】为了缓解失业问题,罗斯福新政时期实行“以工代赈”,开始加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达到缓解失业目的。故B符合题意;A是缓解金融问题;C属于农业措施;D是社会保障制度,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
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符合材料“得了新的生命”的说法,A正确;福利国家的建立是在二战后,B排除;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未发展计划经济,C排除;新经济政策是苏俄推行的政策,D排除。故选A。
6.D
【详解】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开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这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故选D;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A错误;除非改变资本主义性质,否则不能改变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B错误;依靠市场条件经济是自由放任经济,是胡佛总统的经济政策,罗斯福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C错误。
7.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德国法西斯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对外残酷屠杀犹太人。日军与纳粹的疯狂行为充分说明了法西斯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BC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8.A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美、英、苏联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会上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A项符合题意;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波茨坦会议,重申雅尔塔会议上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B项不合题意;1955年亚非29各国家和地区举行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C项不合题意;为了协调一战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921年美、英、法、日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当时苏联还没有成立。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9.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败国,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出现了转折性战役。故②④正确,D符合题意;一战前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一战是非正义的争霸战争,故①③错误,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0.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开始对德军展开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D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胜利,故A不符合题意;攻克柏林,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故B不符合题意;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C
【详解】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打开了盟军从西线直捣德国本土的大门,使德军陷入苏军和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故C选项符合题意;1945年8月,日本的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排除A和B项;七七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排除D。故选C。
12.B
【详解】根据材料“二战爆发前英法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了不干涉政策……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但出现‘奇怪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系列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小国的利益保存自己,B符合题意;法西斯国家结成轴心国同盟不是出现“奇怪战争”的主要原因,A排除;英法反对德意法西斯侵略不是出现“奇怪战争”的原因,C排除;法西斯国家联合压迫弱国与“奇怪战争”出现无关,D排除。故选择B。
13.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所以答案选B
14.A
【详解】从图一可以看出,面对经济危机,日本选择了法西斯道路,图二可以看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打败了法西斯,图三可以看出,日本法西斯投降。这组漫画告诉我们,邪恶的法西斯最终会被正义的世界人民消灭,死路一条,故A项正确;这组漫画没有出现意大利法西斯,排除B项;这组漫画没有出现德国法西斯,排除C项;这组漫画包括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过程,并非只到法西斯政权上台,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伤亡330万,协约国伤亡540万、7000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816名平民丧生,1333人受伤、难民327万人”可知,大量生命毁于战争,这是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员损失,不是欧洲力量、欧洲影响力、民族解放,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6.(1)事件: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措施:实施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事件:珍珠港事件。应对:对日宣战。
(3)联系:新政的实施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抗击法西斯侵略奠定了物质基础。评价:带领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调整、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领导反法西斯战争,维护了世界安全。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一的描述联系所学知识,1929年10月下旬,美股突然暴跌,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美国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穷人想尽一切办法艰难度日,尝尝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可知材料一是罗斯福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描述。措施: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2)事件:据材料二“1941年12月7日”“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的蓄意的进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致使美国太平洋舰损失惨重。这一事件被称为“珍珠港事件”。应对: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宣布对日宣战。
(3)联系:其实就是问新政的作用。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政府通过实施新政,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据此从为抗击反法西斯侵略奠定物质基础的角度说明两次应对措施之间的联系。评价: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对罗斯福的评价可从实施新政,带领美国渡过经济危机,以及新政的本质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调整和巩固的角度进行评价。其次是从罗斯福作为美国总统宣布对日宣战,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的角度进行评价。
17.(1)路:长征;会议:遵义会议。
(2)改革:明治维新;道路:对外侵略扩张道路;举例: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等。
(3)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4)“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启示:中华民族善于改革创新、勇辟新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探索要根据本国的国情等。
【详解】(1)根据地图中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最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可知,图中所示之路为长征。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危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举例: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行了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渡过了这场危机,故答案为“罗斯福新政”。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夏逐梦踏征程”中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启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探索要根据本国的国情;中华民族善于改革创新、勇辟新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等。
18.(1)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2)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计划、市场、商品货币等是经济手段,各国应合理加强利用;合理的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等(言之有理)。
【解析】(1)
根据材料一“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合所学知识,在苏俄内战后,采取了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开始有所恢复。根据材料一“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可得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2)
根据材料二“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结合所学知识,“他”是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新政解决经济危机。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充分利用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
(3)
根据材料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可知表达的是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与此对应的是中共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
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计划、市场、商品货币等是经济手段,各国应合理加强利用;合理的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等。
19.(1)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推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2)林肯。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清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3)美国完成了国内统一,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实现了世界财富向美国的转移。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的第一任总统是华盛顿,他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对美国发展的历史意义主要是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推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总统是林肯。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清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3)根据“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得出美国完成了国内统一,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根据“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得出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实现了世界财富向美国的转移。
20.(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或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2)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3)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国家干预经济
(4)第二次世界大战
(5)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不断调整;法西斯势力猖獗;爆发了世界性大战等等
【详解】(1)据材料一“1929 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协约国列强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利于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的相对稳定。据材料一“相反,1929 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知“充满了忧虑和失望”主要是因为1929经济大危机爆发,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亚洲策源地形成。
(2)据材料二“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可知斯大林的“创造”是指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一体制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工业化建设,在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通过执行两个五年计划,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因此这种“创造”的最主要成果是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3)据材料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可知材料三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点,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得美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复苏,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新模式,由此可见美国的“试验性疗法”与材料二中苏联的做法的相似之处是国家干预经济.
(4)据材料四“1939年9月1日……希特勒按照准备已久的侵略计划(“白色方案”),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英法……于9月3日先后对德宣战”可见材料四反映的是1939年9月德国突然进攻波兰,英法也被迫对德宣战,这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的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以及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材料二反映了苏联在斯大林时期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工业化的显著成就,材料三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克服经济危机,材料四反映了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因此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呈现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不断调整,法西斯势力猖獗,爆发了世界性大战等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