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 (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 (共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6 10:2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瓦岗军(李密)
江淮起义军(杜伏威)
太原留守(李渊)
河北起义军(窦建德)
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国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趁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
一、唐朝的建立
长安
建立时间:
建 立 者:
都 城:
618年
李渊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
一、唐朝的建立
公元626年6月,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玄武门计杀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同年10月26日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唐太宗像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徵传》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皇帝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着船航行,也能把船倾覆。
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思想:民本思想
认识:人民群众的力量很强大
二、贞观之治
治国策略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旧唐书·魏徵传》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人主何为而明
魏征
唐太宗
(1)从隋朝的兴亡中吸取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治国策略
二、贞观之治
(2)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犯言直谏
魏征
才兼文武
出将入相
李靖
筹谋帷幄
定社稷之功
房玄龄
德宣内外
声溢庙堂
杜如晦
治国策略
二、贞观之治
唐太宗认为“治安之本惟在得人”
——《贞观政要·择官》
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皇 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起草诏令
封驳审议
负责执行
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政治上
二、贞观之治
革新措施
革新措施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贞观律》讲究“仁德”,将严刑苛法削减了1/3多,死刑条目减去一半。唐朝甚至出现了废除死刑的朝廷议论。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集权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政治上
革新措施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唐太宗 )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唐摭言·述进士上》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进士鱼贯而入,得意地说:“天下的有为青年都在我的掌握之下了(进入我的圈套了)”
政治上
唐太宗时,常设的考试科目有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比隋代有所增加。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二科最重要。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即对时事政治的看法。贞观八年加试经史。
唐朝时中央设国子监、太学等学校以培养人才
革新措施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唐太宗还设立了专门的考功机构,制定了“四善”、“二十七最”的考功标准,以此作为监察官吏的尺度
政治上
太宗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十三名大臣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
《唐六典》规定:“考功郎中之职,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考功司)唐朝规定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所渭“四善”,是政府对各级官员提出的四条共同要求,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格勤非懈。“四善”,着眼于官德的考核。所谓“二十七最”,则是根据各部门职掌之不同,分别提出的二十七条具体要求。如铨衡人物、擢尽贤才,为吏部选司之最;扬清激浊,褒贬必当,为吏部考核之最;决断不滞、轻重合理,为刑部审判之最;访察精审、弹举必当,为监察之最;礼义兴行,肃清所部,为政教之最;赏罚严明,攻战必胜,为将帅之最;检察有方,行旅无壅,为关津之最;边境清肃,防区宁静,为镇防之最.等等。 “二十七最”着眼于官员职能的考核。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唐初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力役征发,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对灾区免除租赋,开仓赈恤。另外还紧缩政府机构,以节省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并通过"互市"换取大批牲畜,用以农耕。
减轻人民的劳役,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经济上
革新措施
太宗谓侍臣曰:“……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老百姓)恣其耕稼。” ---《贞观政要·论务农》
政治: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
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核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E.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
农业生产
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提高决策正确性,加强中央集权
稳定社会秩序
选拔人才
文教昌盛
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强盛
政治清明
革新措施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1)吸取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2.推行一系列的革新措施。
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3.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4.人民的辛勤劳动
1.治国策略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武则天
637年
649年
651年
655年
684年
十四岁入宫封五品才人
太宗驾崩
入寺为尼
与李治藕断丝连
寻机会再度入宫
封后,虐杀王皇后和萧淑妃,打击关陇集团
废中宗,李旦为帝,是为睿宗
三、女皇帝武则天
660年
高宗病,武后代政,合称二圣
683年
高宗病逝,李显继位,是为中宗
690年,武则天废睿宗,改国号为周,登基称帝
治国措施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加强了君主专制。686年杀安南王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李贤二子,唐之宗室至是杀戮殆尽,其幼弱幸存者亦流岭南,又诛其亲党数百家。
三、女皇帝武则天
治国措施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资治通鉴》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三、女皇帝武则天
垂拱元年,武则天下《求贤制》,显庆四年,她和高宗“亲策试举人者,凡九百人”。“裁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有学者统计,从高宗委政于武后算起,至武后卒年为止,录取进士为1157人,此数为高祖进士的44.5倍、太宗选士的5.6倍。当时 ——摘自《武则天的改制及其评价》
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
治国功绩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郭沫若
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打下基础
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
三、女皇帝武则天
自古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多少人为了留名,费尽心机自己树碑立传。但武则天却给自己留下一个“无字碑”。
时至今日,无字碑已镌刻上历朝历代对武则天的各种评述,“无字碑”已成“有字碑”。请问你将在“无字碑”上对武则天作何评述呢?
我看“武则天”
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年)五月,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wan鲁缟gao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摘自杜甫的《忆昔》
请回答:
①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
②出现“开元盛世”的原因是什么?
四、开元盛世
开元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基础
唐玄宗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唐玄宗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人民的辛勤劳动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措施
唐高祖
开国奠基
唐太宗
贞观之治
武则天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唐玄宗
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