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2019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解释海浪、潮汐的形成过程其运动规律。
比较不同形式海浪形成原理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描述洋流的概念与分类;推断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为什么选择这一天?
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战役,1944年,盟军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
思考:诺曼底登陆最终选择了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日)作为登陆日。
目 录
海浪
潮汐
洋流
1
2
3
海浪
01
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海浪
波传播的方向
波高
波谷
波峰
波长
人类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海浪与人类活动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在强风等作用力下,近岸地区海水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海浪的基本类型
地震引发海啸
海啸袭击沿海地区
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海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海浪的基本类型
日本311海啸发生前后对比
海浪的作用与海岸防护
案例:荷兰风暴潮
阅读58页案例,总结分析1953年荷兰风暴潮致灾惨重的原因及灾后工作。
位置条件 沿海国家
地形条件 地势低平
气象条件 强风引发风暴潮
水文条件 适逢涨潮
潮汐
02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夕。
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相关,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水涨的最高,落得最快。
潮汐
太阳、地球、月球呈一条直线时为大潮
月球引力与太阳引力相互叠加
太阳、地球、月球呈直角时为小潮
月球引力与太阳引力相互削弱
潮汐的形成
沿海各地,每日潮涨潮落时间准确可查。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潮汐与人类活动
案例:钱塘江大潮
杭州湾
钱塘江口
海宁
农历初一、十五前后,海水上涨势头更猛。每年中秋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又逢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形成“钱塘江大潮”。
为什么选择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日)作为登陆日
诺曼底登陆
海军 陆军 空军
海水水位最低 海水水位最高 明亮的月光
根据各兵种要求,诺曼底登陆指挥部利用潮汐规律,把登陆时间选择在潮汐现象最为明显的月圆之夜。
活动:海水运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小组讨论十分钟:
下列活动应怎样运用潮汐规律
在上述活动中选择一项,思考除潮汐外,还需要了解有关海水运动的哪些信息
赶海 游泳 观潮 船舶进出港口
洋流
03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洋流规模巨大,远超过河流流量。
洋流
洋流的分类
按海水温度分类:可分为寒流和暖流
10℃
15℃
20℃
10℃
15℃
20℃
从水温低的海域到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寒流
从水温高的海域到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暖流
寒暖流的判断
判断半球
判断流向
判断性质
南半球
北半球
寒流
暖流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对沿岸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北大西洋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的输送至欧洲西部,使得北纬55°~70°之间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西岸高16~20℃。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渔场分布
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易于形成大的渔场。
世界渔场分布图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海洋航行
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洋流从极地地区挟带冰山向较低纬度漂移,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寒暖流交汇,形成海雾。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海洋污染
海洋油污
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挟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快了净化速度。
扩大了净化范围。
小组讨论: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
阅读课本62页案例,总结纽芬兰渔场形成和衰落的原因。
小结
课后作业
1.梳理本节课知识框架。
2.完成课后习题。
3.预习第四章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