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1节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七章 第1节 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3.知道力的三要素;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能列举语文中关于力的词语吗?那物理中的力有什么含义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物理中的力板书 力 举例 吸引学生兴趣,引出章题。
新课讲授 观看图片,引导学生要想分析什么是力,首先让我们看看以下这些情况中,有没有“力”的存在?人推车过程中,有力存在吗?谁用力了?谁受了力?(其他分析略) 学生思考,并回答有。工人。车。 举出示例,归纳分析练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识别。
除了人可以施加力,其他物体也可以对别的物体施力…… 展示图片,引导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生活中说的推、拉、提、举、吸引等概括为作用。前面的物体施加力称为施力物体,后面的物体受到力称为受力物体。所以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板书第一节 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用符号 F 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简单介绍牛顿找同学来掂一下鸡蛋,感受1N的大小那1N有多大呢?关于力,老师这有几个问题,我们一起讨论一下?1.单独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2.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学生思考,并回答聆听 聆听参与活动,体验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磁铁吸引铁钉时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通过大量事例,概括力的概念。明确有关力的各种概念 让学生有切身体验对生活中的问题深入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地能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播放实验视频球发生了什么变化?讲授1.从静止变为运动 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2. 运动快慢变化; 3.运动方向变化; 称为运动状态变化。板书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引导看这四幅图能说明力还有什么作用效果?(播放PPT)板书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引导力的作用效果都相同吗? 如何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 力的大小和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讲授力作用的位置称为力的作用点。总结前面说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叫做力的三要素。板书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讲授如何简单方便的描述力呢?物理学中常用力的示意图的方式。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还可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板书四、力的示意图 学生做实验1.用手拍桌子,手有什么感觉?播放PPT一个同学穿上旱冰鞋推墙,观察发生的现象。 说明了什么?你还能举出其他类似的事例吗?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当A物体对B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到B物体对A物体的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同时成对出现。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那么同时产生的另一个力就称为反作用力。板书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看实验总结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思考、讨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思考,回答聆听聆听适当练习学生实验,回答手感到痛学生思考,回答穿旱冰鞋的同学向后退,说明:人推墙,墙受力 但人后退,说明人受到向后的力 学生思考,回答聆听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将生活经验明确为物理过程和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总结能力。针对概念进一步深入分析。找出物理与生活的结合点。培养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学习物理要求形成良好规范培养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合理猜想的能力。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对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应用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力的一些基本知识做了研究。知道了什么是力,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怎么画,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聆听,思考 梳理机械运动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反馈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练习 1.手击排球,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_____,手也感到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什么?守门运动员接住足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压弹簧,弹簧变弯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C.发生力的作用时,必定可以找到此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D.力作用在物体上,只能使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参与练习,完成题目 教学目标达标检测,及时反馈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用符号F表示。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1)从静止变为运动 或从静止变为运动; (2)运动快慢变化; (3)运动方向变化。 称为运动状态变化。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四、力的示意图 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