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6 10:4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学习目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
3.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
4.掌握隋朝灭亡的原因。
自主预习
1.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及意义?
2.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政治、经济)及影响?
3.开凿大运河(目的、人物、3点4段、作用、评价)
4.科举取士制度(含义、选官标准、开创者、确立的标志、影响)
5.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启示
从三国到隋的政权更迭
西

南方:
北方:





东晋
十六国并存




581年
(鲜卑族)
北魏
东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589年
南朝
西魏
一、隋朝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2.隋的统一
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581年,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隋文帝杨坚
一、隋朝的统一
统一后的
隋朝疆域


隋朝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想一想: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了四次统一,大家思考一下,在隋朝统一之前,出现了哪两次统一 这些统一出现在什么时候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280年,西晋短期统一;
589年,隋的统一;
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隋文帝,在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三省六部制)。
结合课本,说说他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影响。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含嘉仓示意图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表现
人 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 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 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兴洛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隋朝统一的原因是什么?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④陈朝统治腐败,国力衰弱。
二、开通大运河
1.开凿者及时间:
隋炀帝
605年
2.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最北端在涿郡,
中心在洛阳,
最南端在余杭。
三点
3. 大运河路线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四段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五河
3.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1)一条: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2)二长:2700多千米
(3)三点:洛阳、涿郡、余杭
(4)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钱塘江
3 + 4 + 5 = 1
( 三点) (四段) (五大水系) (一条运河)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1)①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积极)
(2)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消极)
4.影 响(评价):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隋炀帝巡游江都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1)隋文帝的统治为大运河的开通奠定了经济基础;
(2)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3)隋朝国家统一
动脑筋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朝科举制度
古代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周朝
秦朝
按军功授爵
察举制
汉朝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以德取人
以才取人
以能取人
门第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魏晋以来,做高官的基本条件是: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不能做高官,选拔官吏的实权也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的举人制度及其影响。
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
影响:这种制度选拔上来的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1)含义:
(2)选官标准:
(3)开创者:
(4)确立标志:
(5)影响:
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隋文帝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以才能作为选官的重要标准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科举制的诞生,打破了按门第高低任用官员的弊端,使一些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这其中就有唐初名相房玄龄,著名经学家孔颖达。
通过科举考试而成为唐初名相的房玄龄
四、隋朝的灭亡
材料:隋末,天下地主武装纷纷起兵造反,而以李唐政权为根据地的关中地区最多,关中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地主阶级上层人物,在地方上势力强大,在社会上声望卓著,在政治上辐射很广。
1.读史料:
隋末瓦岗寨起义英雄程咬金
2.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分组讨论隋朝灭亡的原因(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隋末瓦岗寨起义英雄秦琼
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2.直接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被部将杀死
隋炀帝本人
对比下面两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材料一 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
——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辨——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
材料二 唐太宗毫不含糊地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韩昇《盛世是这样治理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世而亡:秦持续17年,隋持续了37年
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代沿用。
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被后代沿用。
皆因暴政而亡
相同点:

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灭亡原因:
都短命:
秦朝和隋朝对比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
课堂小结
中考真题
1.588年,隋文帝杨坚命令杨广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江作战,进攻江南的陈朝,589年,陈后主被俘投降,陈朝灭亡。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结束了长期分裂,统一全国
C.夺取了陈朝政权,建立唐朝 D.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西域
2.“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实现了南北方统一
B.推动了隋朝的对外交往
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B
D
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A.隋文帝时期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
B.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
C.唐太宗时期增加考试科目
D.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
4.襄阳诗人皮日休有诗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人称赞的古代工程是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紫禁城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