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6 11:3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欢迎进入历史课堂
十六国
(前秦)
东魏
西魏
东晋
西晋
北魏
北齐
北周




隋朝
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争和对峙之后,
这个庞大的帝国将走向何方……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唐的统一与灭亡
课标要求
知道隋朝建立、统一、灭亡的基本史实。知道大运河的开凿和科举制度的创立,辩证评价大运河。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通过引导学生读书和小组学习,使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出隋朝统一与灭亡的原因。通过视频展示、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对隋炀帝的功过进行评价,正确认识大运河开通的意义和科举制的作用.隋朝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创举,通过这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
1.隋统一天下的原因、隋朝的建立的时间、建立人、定都地点;统一全国的时间及意义。
2.大运河的开通目的、中心、南北最远点、连通了哪些河流及意义;
3.科举制的创立背景、过程和影响;
4.强大的隋朝为何灭亡得如此之快?
自主学习:导学提纲
教学目标
探究: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
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 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
1.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2.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3.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4.隋文帝励精图治,准备充足。
阅读教材P2,补充表格内容
建立 时间
人物
都城
统一 时间
灭掉
意义
581年
杨坚(隋文帝)
长安
589年
陈朝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朝的建立
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隋初 隋 盛 时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
思考: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哪些措施有关?
隋文帝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他统治时期隋朝社会状况如何?
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②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皇之治
三省六部制是隋朝正式确立,主要特点:分工明确、效率高、互相牵制、分散相权,集中皇权。
民谣: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
隋炀帝真的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凿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吗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原因
材料一: 隋朝的政治中心(长安)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南朝时江南地区开发)。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
目的
建立者
开通时间
中心点
南北端点
水系
长度
2700
意义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一条”
“两千”
“三点”
“四段”
“五河”
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2700多千米
洛阳、涿郡、余杭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开通大运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合作探究】结合以下两首古诗,说一说你对大运河的评价?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但开凿运河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 曾)
大运河作用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通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第一,它对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起着巩固的作用。通过大运河,江南和关东的财富源源不断的运往京城,维持了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第二、它有力促进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大运河开成后,中国南北增添了一条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第三,它促进沿岸经济、文化的繁荣。运河的通航,不但使周围广大地区的农田得到灌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大大剌激了沿岩不少市镇的迅速兴起,形成繁华的商业和文化城市。
运河名称 通航时间 全长
苏伊士运河 1869年 190.25公里
巴拿马运河 1914年 81.3公里
隋朝大运河
2700公里
610年
隋朝大运河与世界著名运河的比较
地位: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处世界遗产。
1
世卿世禄制
夏商周
3
察举制
征辟制
汉朝
4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2
军功爵制
战国
血缘
军功
品行
门第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晋书·刘毅传》
崔卢王谢子弟,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被冠戴。
思考:有何弊端?
诞生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
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科举制诞生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
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只注重门第
凭才学做官
科举考试流程
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平公正(主要特点)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材料一
科举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人人机会均等。”
——郭施拉《开放的中国》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合作探究】科举制的实施,给下列阶层带来什么变化
1、高门权贵子弟失去了什么
2、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失去了什么
3、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
4、朝廷得到了什么
意义
根据材料结合教材P4,小组探讨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隋炀帝大事记 605年 营建东都洛阳
发江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造龙舟、赤舰、楼船等数万艘
第一次巡幸江都
607年 发河北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以通驰道发丁百余万筑长城,一旬而罢,死者十有五六。
608年 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
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
610年 第二次巡幸江都;开江南河
发丁男十一万修筑长城
610-614年 三次征辽东
营建重大工程
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频繁发动战争
残暴统治
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激化
矛盾
BC221
秦朝建立
618
220
东汉灭亡
581
隋朝建立
秦朝灭亡
BC207
38年
14年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25
西汉灭亡
根据所学,比较秦朝和隋朝的异同点。
对比分析:
隋朝灭亡
归纳隋朝和秦朝的共同点
提示:王朝建立意义、延续时间、制度创新、伟大工程、灭亡原因等
思考题
(1)两朝都是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统一的封建王朝。
(2)两朝都确定并加强了中央集权,都建立了一些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如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隋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3)两朝都有伟大的工程。(秦朝:长城、灵渠;隋朝:大运河)
(4)两朝都因暴政,二世而亡。
(5)两朝都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课堂小结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隋的统一
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朝的灭亡
隋的建立
隋的统一

581-隋文帝-长安
589-灭陈
目的
时间
概况
意义
加强交通,巩固统治
605年
一条二长三点四段五河
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创立
意义
隋文帝-考试
隋炀帝-进士科
是...一大变革,加强了...扩大了...使有才学的人...推动了...成为了...维持了...
618年
隋炀帝残暴统治
巩固练习
1.(2022年湖南邵阳)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
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B.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B
2.(2022年江苏连云港) “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办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这一办法是指采用(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
3、(2021·河南)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于是,隋炀帝( )
A.南下灭陈 B.营建东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D
C
4.(2022年湖南衡阳)隋的“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史学家所津津乐道,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广设粮仓,长安、太原、洛阳等地的仓库储存了几千万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尽,如此富庶的隋朝却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A.上层统治者奢侈腐化
B.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
C.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
D.隋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