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6 13:2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1、抗美援朝的原因?
2、抗美援朝目的、司令员、起止时间?
3、著名战役、结束标志?
4、列举英雄人物?简要描述其事迹?
5、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作什么?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抗美援朝》
默写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提问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打土豪,分田地
减租减息
请概括195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政策:
1、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2、抗日战争时期:
3、解放战争时期: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3课 土地改革
模块一:悯农篇
极不合理的土地制度
今天的任务
整体感知
模块二:惠农篇
暴风骤雨的土地改革
模块三:乐农篇
地覆天翻的三农变化
学以致用
中考真题
模块一:悯农篇
极不合理的土地制度
模块一:悯农篇
极不合理的土地制度
《土地改革》
背景
悯农
作者: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模块一:悯农篇
极不合理的土地制度
《土地改革》
土地制度
一、依据材料,分析农村经济存在什么问题?依据教材P13第1、2段,指出是什么制度造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问题:农民土地分配极为不均,遭受剥削压迫,生活贫困
制度: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模块一:悯农篇
极不合理的土地制度
《土地改革》
原因
二、依据教材P13第一段,归纳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4分)并分析哪个是根本原因哪个是直接原因?(2分)
1、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模块一:悯农篇
极不合理的土地制度
《土地改革》
原因
三、依据材料,概括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4分)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封建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2、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促进工业化建设,巩固新生政权。




新解放区的土地制度:
土地改革的原因(根本、直接):
模块一:悯农篇
极不合理的土地制度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模块二:惠农篇
暴风骤雨的土地改革
模块二:惠农篇
暴风骤雨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概况
一、依据教材P13-14页,完成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时间:
(2)地点:
(3)法律依据:
1950—1952年底
广大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核心内容:
(5)目的:
(6)具体做法:
模块二:惠农篇
暴风骤雨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概况
一、依据教材P13-14页,完成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4)核心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依据上述内容,指出土地改革前后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地主土地所有制
(或私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或私有制)
土地改革
1950—1952
注意:地主、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不是公有制
改革的实质: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模块二:惠农篇
暴风骤雨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概况
一、依据教材P13-14页,完成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5)目的:(依据材料指出)
材料研读:(P14)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模块二:惠农篇
暴风骤雨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概况
一、依据教材P13-14页,完成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6)具体做法: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
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
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
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改革阻力。
模块二:惠农篇
暴风骤雨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概况
批斗地主
农民烧地契
模块二:惠农篇
暴风骤雨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概况
农民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模块二:惠农篇
暴风骤雨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概况
农民分到地主耕牛、工具
农民分到土地
模块二:惠农篇
暴风骤雨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异同
二、根据
所学,概括
封建土地所
有制和农民
土地所有制
的异同(6
分)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产品分配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不存在剥削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
自己占有
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土地私有制)
模块二:惠农篇
暴风骤雨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特点
三、根据所学,指出这次土地改革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4分)
特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政策
材料: 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改政策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收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作用:减少土改革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时间:
地点:
法律依据:
核心内容:
实质:
目的:
具体做法:
模块二:惠农篇
暴风骤雨的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模块三:乐农篇
地覆天翻的三农变化
模块三:乐农篇
地覆天翻的三农变化
《土地改革》
结果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1953-1958 年完成土改的地区
1959年以后进行土改的地区
一、根据教材,指出这次土地
改革的结果如何(2分)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士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模块三:乐农篇
地覆天翻的三农变化
《土地改革》
意义
一、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土地改革的意义。(2分)
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
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摘自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生产积极性
大大提高
模块三:乐农篇
地覆天翻的三农变化
《土地改革》
意义
一、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土地改革的意义。(2分)
农民地位
材料三: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3.获得农民拥护,使人民政权
更加巩固。
模块三:乐农篇
地覆天翻的三农变化
《土地改革》
意义
一、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土地改革的意义。(2分)
国家政权




——《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949—1952年全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 棉花 油料 黄花麻 糖料 茶叶 水果
1949 11318.0 44.4 256.4 3.7 283.3 4.1 120.0
1950 13212.5 69.2 267.2 7.9 337.8 6.5 132.5
1951 14368.5 103.1 362.0 25.0 498.9 7.9 156.4
1952 16391.5 130.4 419.3 30.6 759.5 8.2 244.3
1949—1952年全国农民收入支出情况统计表 年份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人均货币收入(元) 14.5 18.7 23.6 26.8
人均消费品支出(元) 14.2 17.3 21.6 24.6
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模块三:乐农篇
地覆天翻的三农变化
《土地改革》
意义
一、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土地改革的意义。(2分)
经济发展




土地改革的结果:
土地改革的意义:
模块三:乐农篇
地覆天翻的三农变化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背景:
时间:
地点:
法律依据:
核心内容:
实质:
目的:
具体做法:
结果:
意义:
中考真题
A
(2022年湖南湘潭)据统计,某乡地主户数从1948年的27户降为1953年的0户,与此变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建国初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考真题
(2022年湖北随州)右图是新中国某个时期农村粮食产量的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吨),对图中数据变化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进行土地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完成三大改造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中考真题
D
(2022年新疆建设兵团)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这是因为它
A.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 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2022年四川南充)电影《长津湖》再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捍卫了国家安全。除此之外,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措施还有
A. 《共同纲领》的通过
B. 进行“三大改造”
C. 土地改革运动的实施
D. 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考真题
C
(2022年安徽)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某县水稻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统计表。该表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表1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中考真题
年份 种植面积(市亩) 水稻总产(万斤) 水稻单产(斤)
1950 1168191 43611 373
1951 1286856 49855 387
1952 1619638 74995 463
B
(2022年湖南怀化)下图是我国1949-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对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中考真题
(2022年四川自贡)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严峻的形势下,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等运动。这些运动的共同作用
A. 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B. 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
C. 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D.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中考真题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