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6 14: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唐朝衰亡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其中心思想是批评唐玄宗重色误国导致安史之乱,同时又同情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全诗的艺术性较高,唐玄宗既是悲剧的制造者,又是悲剧的承受者。
目标导航
标准解读
学习要点:安史之乱;唐朝灭亡。
学习提示: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知识结构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的更迭与分立
一、安史之乱
一、安史之乱
一、安史之乱
1、背景:
(1)内忧外患:
唐玄宗统治后期,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2)外重内轻:
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威胁中央。安禄山兼任三地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唐玄宗与杨贵妃
相关史事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唐玄宗时期边镇十节拥兵四十九万,而中央禁军不过十二万人,典型的外重内轻。
2、概况:
(1)时间:
755-763年
(2)叛将:
安禄山、史思明
(3)过程:
发动叛乱
攻占洛阳
逼近长安
玄宗逃往四川
肃宗继位
平定叛乱
3、影响:
导致唐朝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材料研读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是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
藩镇割据: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背景:
[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
[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灾荒引发农民起义。
相关史事
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贿赂公行,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的地方官吏处斩。黄巢深受民众拥护,队伍发展到65万人。
2、起义概况:
(1)时间:
唐末
(2)人物:
黄巢
(3)过程:
转战南北
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朱温降唐
被镇压
(4)影响: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3、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的更迭与分立
三、五代十国的的更迭与分立
1、概况: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实质: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3、趋势:
统一是必然趋势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五代十国的皇帝大都出身武将,靠兵变改朝换代。建立政权后,往往君臣猜忌。皇帝非常害怕武将、权臣夺权。为了避祸,一些权臣故意放纵享乐,以示没有野心。此局部画面描绘了南唐高官韩熙载开宴行乐、众人聆听琵琶弹奏的情形。
相关史事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的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坝,汹涌的海水再不能逞凶,钱塘江附近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知识拓展
后周的第二个皇帝周世宗,具有宏大志向,即位后大力扭转混乱局面,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他率军南征北战,决心统一全国,但因身患急病,39岁就去世了。周世宗的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此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周世宗改革
后周世宗 柴荣 (921-959)
夯实基础
1.某班学习小组探究学习的内容出现了“天宝年间”“安禄山”“史思明”“唐朝由盛而衰”等要点,由此可判断他们探究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黄巢起义
【答案】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天宝年间”“安禄山”“史思明”“唐朝由盛而衰”和所学知识可知与安史之乱有关,唐玄宗后期天宝年间,朝政腐败,节度使拥兵自重,结果节度使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等人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历时八年之久,使唐朝由盛而衰,B项正确;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排除A项;藩镇割据发生在安史之乱之后,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排除CD项。故选B项。
夯实基础
2.唐朝后期的天宝元年(742年)至元和年间(806-820年)南北方户数发生了巨大变化。北方由原来的373.7万户降为86.7万户,下降了76.8%;南方由311.8万户降为150.7万户,下降51.7%。造成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民南迁促进南方发展 B.安史之乱造成社会动荡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各级官员贪污腐败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天宝元年(742年)至元和年间(806-820年)”和题干中南北方户数的下降,结合所学可知,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安史之乱造成的社会动荡,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南北方人口均大量减少,没有体现北民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内容,排除AC两项;各级官员贪污腐败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但不至于让人口减少过半,排除D项。故选B项。
夯实基础
3.有人认为:“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
A.全面地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真实地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C.客观地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D.掩盖了唐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题干观点认为唐朝开元盛世的局面因为杨贵妃而走向衰败,这种观点掩盖了唐朝衰亡的根本原因,即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导致朝政腐败,最红引发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国势由盛转衰,D项正确;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以及节度使势力膨胀,而不是因为杨贵妃引起的,排除A项;杨贵妃不能称为重大历史人物,排除B项;把唐朝衰败归结为杨贵妃的过失,不符合史实,也不够客观,排除C项。故选D项。
夯实基础
4.据史书记载,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中有很多人曾经担任节度使。如后梁君主朱温是唐朝宣武节度使,后晋君主石敬塘是后唐河东节度使,吴越开国国君钱谬是唐朝镇海节度使,闽国开国国君王审知是唐朝威武节度使。据此可知,五代十国时期( )
A.只有当过节度使,才能当皇帝 B.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快速发展
C.唐朝的节度使都建立了政权 D.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答案】D 【详解】据史书记载,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中有很多人曾经担任节度使。如朱温(后梁)是唐宣武节度使,石敬瑭(后晋)是后唐河东节度使,钱锣(吴越)是唐镇海节度使,王审知(闽)是唐威武军节度使。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D项正确;只有当过节度使,才能当皇帝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排除B项;唐朝的节度使都建立了政权表述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谢 谢!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