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1945年8月15月,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十四年抗日战争终于取得最后胜利。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是因为美国空军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推毁了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是因为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抗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你赞同上述哪种观点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第六单元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 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的措施。
2.记住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
3.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并探讨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第六单元
学习任务清单: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内容,并在书中作出标注:
问题一:在日军的诱降下,谁公开叛国投敌?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哪一反共“摩擦”?
问题二: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是谁?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的共产党将领是谁?
问题三:说出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历史意义。会议上确立的党的政治路线是什么?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问题四:中国14年抗战胜利的标志是什么?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全民族坚持抗战
1.背景:1)日本侵华策略的转变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
1931年
1937年
1937年
1938年
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
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南京沦陷
武汉、广州沦陷,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日本改变策略
全民族坚持抗战
1.背景:1)日本侵华策略的转变
思考:依据材料1,概括日本侵华策略改变的原因。依据材料2,概括相持阶段日本侵华策略,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改变有哪些?
原因: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②日本国内资源紧张财政经济陷入困境;③中国人民坚持抗战。
改变:政治: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军事: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加紧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材料一: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人力、物力消耗巨大,使日本国内资源紧张,财政经济陷入困境;更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使日本称霸世界的战略处处呈现被动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者被迫调整其侵华方针。
材料二: 在政治上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在军事上,重点巩固已有占领区,停止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在经济上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力图“以战养战”。
全民族坚持抗战
1.背景:2)各方抗战态度
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国民党
汪精卫在汪伪政府成立大会上发表所谓的“宣言”
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为皖南事变殉难者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全民族坚持抗战
1.背景:2)各方抗战态度
共产党
材料二:王震率359旅南泥湾开荒
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材料:从1938年3月到1939年年底,日军先后向陕甘宁边区河防阵地发动大小进攻23次,并通过“三光”政策和经济封锁来摧毁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势力还加紧了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国民政府下拨的军饷在“皖南事变”后完全停发并断绝了一切外援。……鉴于此,边区政府为解决边区财政困难、巩固红色政权直至保障抗战取得最终胜利,推行了生产节约运动。
——摘编自张丽娟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节约运动》
全民族坚持抗战
2.全民族坚持抗战
北平妇女缝制军衣
张自忠将军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左权将军
纽约华侨筹款支援抗战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全民族坚持抗战
2.全民族坚持抗战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青年
妇女
工人
华侨
文艺
少数民族
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马本斋、蒙汉同盟军、蒙汉抗日游击队
1.背 景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大反攻前夜,国民党为抢夺抗战果实召开了六大,给即将到来的胜利蒙上一层阴影。为了使抗战胜利变为人民的胜利,为了反对黑暗中国之命运,争取光明中国之前途,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际: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
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与命运的形势下召开的。
中共七大
2.基本情况
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在七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近70岁,最小的才20岁左右。
中共七大
中共七大会场
革命圣地——延安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1945年4月
陕西延安
①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八年抗战经验;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③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内容
(1)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中共七大
(2)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
(3)通过新党章,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大会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4.中国七大胜利召开的意义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 背景
国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战场处于劣势,败局已定;美国向日本投原子弹;苏联向日本宣战。
1945年5月8日24时,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在柏林正式举行。
1945年8月6日,由艾诺拉盖伊号机组拍摄的在广岛上空升起的核蘑菇云(上图)。原子弹爆炸后,爆炸中心附近的建筑几乎被夷为平地,仅存这栋广岛县产业奖励馆(下图)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 背景
国内: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1945年8月9日《新华日报》登载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八路军攻克山东临沂
八路军收复张家口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2. 日本投降
裕仁天皇播发停战诏书
日军战俘在收听广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投降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2. 日本投降
1945年9月9日,何应钦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书。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945年9月3日,《新华日报》上刊载毛泽东的题词:“庆祝抗日胜利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横跨了14年的抗日战争,到这天,终于划下了一个句号。
抗战胜利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4月决定以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4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曾将8月15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政务院发布了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通告。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以立法形式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中国人民走上街头庆祝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的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部队从抗战一开始就深入敌人后方,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运动战和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共产党的军队在抗战开始时只有凡万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共作战9.2万多次,收复国土83.7万平方公里,占沦陷区总面积的66%。在抗战的八年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毙伤俘虏日军共52万多人。
——摘编自郭德宏《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材料三: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收到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 ……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 ……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13亿美元。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材料: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对日本侵略者的胜利。在这场持续八年的战争中,中国 付出了 3500万人伤亡的代价,迎来了近代以来对外族入侵势力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告别了孙中山先生曾喟叹的“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状态,重新在战争中凝聚成一个整 体,无论民族、不分地域、各个阶级,全员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可以说,抗战的胜利,也是 中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真正起点。但抗战胜利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放眼世界场域,它是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日本,使其无法“北进”攻打苏联或“南进”大平 洋群岛,在同盟国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摘编自《抗战:中国胜利的世界意义(二战中的中国贡献)》
思考: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问
题
探
究
课堂
小结
第22课
1.“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C.进行了正面战场抵抗 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3.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获得了报酬了..….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中的“这一天”是
A.8月5日 B.8月10日 C.8月12日 D.8月15日
4.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A.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
B.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D.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随堂演练
传承抗战精神,凝聚复兴力量!
历史回望:
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儿女用生命谱写的壮丽史诗,既是熔炉,也是炼狱。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无数抗战先烈,挺身而出,共赴国难,前仆后继,保家卫国,百折不挠,视死如归。他们的事迹,念之令人动容;他们所熔铸的抗战精神,思之令人感奋。最好的纪念是传承,今天我们以回望历史的方式,向英雄致敬,并铭记和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以此为激励,凝聚起圆梦中华、实现复兴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