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945年8月15日,中国民主同盟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中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致公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等先后成立并发表政治主张,他们共同的愿望是中国保持一个和平的环境和实现民主政治。
---白寿彝《中国通史》
思考: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最热切的渴望是什么?
中国保持一个和平的环境和实现民主政治
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但是,蒋介石的既定内战政策,使中国战火再燃……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第七单元 ·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3课 内战爆发
课程标准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
学习目标 1.了解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区军民自卫反击战等基本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坚持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思考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2.认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七单元
学习任务清单: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内容,并在书中作出标注:
问题一:抗战胜利后,什么事件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问题二: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应对的?这次谈判的结果是什么?
问题三: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为了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中共领导解放区军民是如何进行自卫反击的?
自省于心 自励于学
材料二:想用软的一套手法 ,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
材料三:我们一方面要尽力争取和平民主,使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推迟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另一方面必须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有充分认识,对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不抱幻想,不怕威胁。
——毛泽东
重庆谈判
材料一: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
思考: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材料一中蒋中正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你认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的态度如何?
问
题
探
究
重庆谈判
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材料:目前最为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重庆机场的讲话
思考: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经过国共谈判,为解决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双方达成了什么文件?
材料:“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他们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去,我们去了,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谈判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毛泽东1945年的一次谈话
意义: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后,重庆各界送别毛泽东返回延安
思考:毛泽东毛泽东为什么说“我们去得好”?
重庆谈判
1946年1月10日,根据“双十协定”的规定,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参加会议的由国民党代表8人,共产党代表7人,青年党代表5人,民主同盟代表9人,社会贤达9人,共38名。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2月10日,重庆各界召开庆祝政协成功大会
1946年1月政协会议召开现场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蒋介石密函阎锡山“剿共”
秘密大量印发《剿匪手本》
1.进行反共宣传,印发《剿匪手本》
国民党发动内战
美国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2.在美国的帮助下运兵到内战前线,抢占战略要地和重要交通线。
在全国爱好和平人士的支持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重庆谈判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然而没有和平诚意的国民党一方面同中国共产党谈判,另一方面却加紧准备内战。国民党是如何策动内战的?
中原解放区
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
爆发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国民党发动内战
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国民党发动内战
思考:材料一说明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如何?毛泽东为什么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
材料二: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发表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毛泽东还就中国的全面内战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问
题
探
究
国民党占据绝对优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在山东莱芜歼灭国民党军队七个旅共六万余人。图为莱芜战役中的俘虏
2.作战目标:
3.作战原则:
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946年9月上旬,中共晋冀豫野战军于定陶粉碎国民党军队“钳形攻势”,上图为解放军缴获的国民党军坦克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作战方式:
运动战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4.自卫反击:
①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②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国民党军队占领的解放区城市 人民军队收复解放了的城市 人民解放军歼敌
153座 48座 298000人
“有74师,就有国民党”
“有十个74师,就能统一全中国”
74师“美械师且最有能战历史”
孟良崮,位于山东省蒙阴县东南与沂南县西部交界之处,属蒙山山系,同名主峰海拔536米,最高峰大庵顶海拔575.2米,系沂蒙山区“七十二崮”之一。传说因北宋抗辽名将孟良曾屯兵于此而得名,并于1947年孟良崮战役后闻名中外。
山东战场——孟良崮战役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孟良崮战役胜利结束了。国民党整编第74师及整编第83师一个团共3万余人全部被歼!
蒋介石痛失虎将,哀叹74师被歼是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陈毅司令员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华东野战军奔赴孟良崮战场
孟良崮战役中,陈毅、粟裕视察炮兵阵地
沂蒙人民精心照料伤员
占据了政治上的主动;赢得了爱好和平的国际友人和国内中间派的支持和同情;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国民党军队战略的失误以及士气的低落等。
材料一:1945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出,谈判“自然必须作一定的让步,……”“无此让步,不能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不能取得国际舆论和国内中间派的同情,不能换得我党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但是让步是有限度的,以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为原则。”
材料二: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后,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亲自指挥下,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确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与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在陕北高原周旋,使其始终无法准确获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补给等等方面的严重困难,士气低落。而人民解放军则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形,寻机歼敌,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共歼敌1.4万余人。
问
题
探
究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思考: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解放区军民取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课堂小结
第23课
1.1945年,文学家郑振铎写道:“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士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2.右图为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与蒋介石面商国家大计时的合影。两人这次
会谈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
A.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3.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右图是华君武先生创作的一幅名为
《磨好刀再杀》的漫画。蒋介石举起屠刀,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 )
A.签订《双十协定》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孟良崮战役 D.进攻中原解放区
4. 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开始了对解放区的重点进
攻,其进攻的主要目标是( )
① 陕北解放区 ② 中原解放区 ③ 山东解放区 ④ 大别山解放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随堂演练
1924——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第一次国共合作
十年对峙
第二次国共合作
解放战争
建立黄埔军校
取得北伐胜利
给日本侵略者可乘之机
取得抗战胜利
历史上国共关系走过了哪些历程?
合则两利。
分则两伤,
从两党关系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你得出什么启示?
读史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