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回延安》教案(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回延安》教案(第一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6 12:58:0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回延安》核心素养教案
教学目标
1.感知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厚谊。
2.朗读品味语言,把握“信天游”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3.解析人、事、物、景,理解“延安”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扣住题目,设置悬念导入
延安是中国的革命圣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过十余年,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诗人兼剧作家贺敬之,为延安写下了一首诗——《回延安》。通过标题,我们可以推测他若干年前在延安待过。当他再次回到延安,又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
设计意图
从革命圣地延安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比读诗歌,初探情感基调
1.学生自由朗读。
2.抽生选读诗节。
3.听读《回延安》视频朗诵,对比学生诵读与艺术家诵读的异同。可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区别点,并作相应的朗读指导。
(1)字音:糜子(méi) 登时(dēng) 油馍(mó)
脑畔(pàn) 眼眶(kuàng)
(2)节奏:轻重缓急及传递情感的不同。
尤其关注省略号的朗读技巧。
例如:
(激动地)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深情地)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大声地)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喜悦地)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激动地)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3)小结:这首诗歌,读起来直白、热烈、豪迈,作为一篇叙事诗,在叙事的过程中渗透情感,别有一种味道。
设计意图
多种形式的诗歌朗读,可帮助学生正音、正节奏,初步感知作者情感,为下面的环节张本。同时训练学生朗读与对比分析的能力。如果教师朗诵水平很高,可以教师示范朗诵。
三、概括要点,梳理情感线索
1.概括各部分要点。
围绕“回延安”,作者在每个部分侧重叙写了什么内容?情感有怎样细微的变化?请概括梳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细微情感。
学生朗读课文,自由概括,交流分享,教师总结。
明确:
回延安——激动喜悦
忆延安——感激怀念
话延安——兴奋感动
看延安——惊叹自豪
祝延安——赞美热爱
2.梳理叙事抒情线索。
你能从上面的概括中发现本诗的叙事线索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这首诗以“回延安”为叙事线索,按照“重逢——回忆——赞美——展望”的思路展开抒情。
3.归纳总结。
本诗叙述了作者若干年后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忆,表达了作者回到延安的激动喜悦、感激怀念、兴奋感动、惊叹自豪、赞美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
概括诗歌内容,提炼作者情感,训练学生筛选概括的能力。内容概括时允许多样表达,但要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精确性。感情之别来源于内容之异,故情感体验在内容理解之后。诗歌的情感归纳不必固化在某一个词上,以学生的真实体验为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