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自然的语言》核心素养教案
学习目标
1.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文章说明运用的逻辑方法。
活动一 根据问题阅读课文并在文中圈画出答案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
活动二 说说上述的四个问题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明确: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寻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分析一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其思维方式是看现象与其背后的原理或规律的关系。
活动三 研究课文,回答问题
问题:研读课文6-10段,说说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第一部分(1-3段)描述现象,由表及里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作出解释,与文章结尾照应;
第三部(6-10段)推究原因,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四部分(11-12段)阐明意义,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第一部分照应。
明确: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有条有理。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都是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 “第二” “第三” “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
活动四 为什么“纬度”是首要因素?第二是“经度”因素
知识卡片:纬度位置是决定一个地区气候特点的首要因素,经度是不会影响气候的。
物候: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了影响,物候就是在动植物身上看到这种影响。
物候学:是研究物候现象的科学,也可说是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无论“物候”的表象是什么,它背后的原因是“气候”。
活动五 用思维导图呈现本文的内容
阅读课文,并尝试用思维导图呈现本文的内容。
活动六 阅读训练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雨花石
南京,这座“石头城”盛产一种美丽的石子。在雨花台、夫子庙等地,到处都能看到兜售它们的石摊和三五成群的玩石人。一个个小小的瓷盆中,一汪汪清水之中,是数粒极美的石子。它们的丽影在水中摇荡着,像花,像景,像画。人们叫它“雨花石”。
一个古老的传说是这样的: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开坛讲经,其微言大义如悬河流水、咳唾成珠,竟然感动了上苍,遂降下一场五彩天雨,泠泠雨水敲击在雨花台上,变成了五彩缤纷的石头。
那么,雨花石到底是怎样的石头呢?
历史上,雨花台早早成名,文徵明“雨花台上雨花石,野色江光入座间”说的便是这里的五彩奇石。近几十年南京雨花台奇石渐少,六合区一带成为主产区。据著名岩石学家王德滋说,无论是雨花台还是六合,都有着同样的特质——都是雨花台砾石层的分布地带。这一砾石层是南京地区的重要地层,在1924年世界地质大会上,由地质学家刘季辰、赵汝钧创名,是古长江及其支流秦淮河、滁河的沉积物,在距今约1200万-300万年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形成,分布在南京雨花台及周边的六合、仪征、江宁等地,是多时代、多期次、多物源的沉积物相互交切叠置构成的复杂堆积体,厚度从数米到数百米不等。
不过,这一地层只是雨花石的“公寓”和“社区”,石头真正的诞生故事更为遥远而复杂。在王德滋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一位“玛瑙雨花美人”传奇逐渐浮出水面——大约在一亿年前,长江上游出现了猛烈的火山爆发,伴随着灼热的岩浆,大量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也喷涌而出。它们急切寻找着容身之地,争先恐后地钻进火山岩中空洞和缝隙中。在这场混乱中,红色的钾铁元素、黑色的锰元素和绿色的铜元素等也被裏缠沾带,一并涌入。随后,大地的愤怒逐渐平息,炽热的二氧化硅热液也慢慢冷却,与各种元素共同构成了五彩缤纷、浓淡深浅、千变万化的玛瑙石。它们成为沉睡在岩层中的“胎儿”。可外面的时节并不平静,千年万年,烈日、暴雨和冰雪击打着“母体”。终于,坚硬的岩石也扛不住了,它们风化碎裂,滚下山崖,美丽的玛瑙石遂与母体脱离,堕入红尘,开始了“流浪”生涯。不知经历了几世几劫,经山洪冲击、流水搬运,有棱有角的石头被磨砺成圆滑光亮的卵石,五彩纹理如花般绽放,晶莹剔透,似有霓虹凝聚其中。终于,在漫长的跋涉之后,它们来到了长江下游的南京一带。这里江流平缓,水波缱绻,遂逐渐停泊沉积下来,与其他各路“游子”以及当地的“土著砾石”组成了“雨花台砾石层”大家族。所以,玛瑙雨花石和一般的玛瑙矿不同,多为藏身于砾石层中的细碎卵石,并无矿脉可循。可是,如此复杂的形成过程,也只不过是雨花石中小小的一类——“玛瑙雨花石”罢了。
相关链接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是江宁织造,曹雪芹小时候就生活在南京。他在《红楼梦》第八回写道:“宝钗将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
专家认为《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的原型就是雨花石。
(1)文章为什么写雨花石美丽的传说?
(2)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南京雨花台形成的三个阶段。
(3)结合文章和相关链接的内容,请你说说专家判断“通灵宝玉”是雨花石的理由。
参考答案
(1)美丽传说既能表现雨花石五彩缤纷的特点,又能表达先民对雨花石神秘由来的敬畏,还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火山爆发初生成、山洪水流冲击、搬运沉积组成砾石层。
(3)①南京盛产“雨花石”,《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曾生活在南京。
②文章中的传说表明雨花石有灵性,是通灵宝玉的“通灵”。
③相关链接中说“通灵宝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而文章中说雨花石“五彩纹理如花般绽放,晶莹剔透,似有霓虹凝聚其中”。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光技术的应用
当今世界,光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军事、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其中光学技术成果在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农业技术发展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光解油烟——让生命远离伤害
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厨房油烟具有不容忽视的危害性。为了减少油烟污染,人们发明了抽油烟机,但它仅能收集部分油烟,不能降解有害油烟成分,而且清洗抽油烟机的清洗液排入下水道,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光解油烟净化器的问世则改变了这种局面。净化器以特制灯管发出的高能紫外线把油烟分子降解为微小的油脂分子,这些油脂分子一部分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与氧反应形成微量固态粉末,它们一并被风带走,从而达到清除油脂的目的。此外,高能紫外线还能把异味分子降解为没有气味的物质,也可以杀灭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因此可以高效去除油烟中的异味和杀死细菌。净化器具有的去油、除味和杀菌作用,大大降低了油烟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光触媒——让室内空气更清新
净化室内空气的方法很多,其中光触媒空气净化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光触媒实际就是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其表面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光触媒主要成分为一种纳米级的二氧化钛活性材料。这种活性材料喷涂于墙面之后可形成一层薄膜,通过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发生光催化作用,从而产生活性氧和氢氧基,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降解,并能分解微生物释放出来的毒素,同时还具备除臭、抗污、防霉、自净等功能。光触媒空气净化法最终的反应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无害物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在净化过程中光触媒本身也不会发生变化和损耗,因此具有持续作用的优势。
光学防虫——让农作物免受虫害
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业生产环节要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因此需要大力推广物理杀虫技术。灯光诱虫技术是成本最低、用工最少、副作用最小、效果最好的物理防治方法。它利用生物的趋光性诱集并消灭害虫。不同种类的昆虫对不同波段光谱的敏感性不同,如黄光对蚜虫具有较强的诱集力,紫外光对数百种害虫有较强的诱集力。实验证明,在安裝了这种新型光源装置的卷心菜种植区内,卷心菜的受害率仅为1/7;而在未安装的种植区内,几乎100%的卷心菜都受到了害虫的侵害。
植物生长灯——让植物更茁壮生长
阳光对于植物的意义,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的。植物对光的喜好是有选择性的,特殊波段的光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科研人员据此研发了特殊的植物生长灯,用人工方法模拟对植物有促进作用的最佳光谱,增加对植物的照射,促进其生长,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他们用农用钠灯为草莓施“光学肥料”,延长了大棚草莓的光合作用时间,缩短了生长周期,提高了30%左右的产量,同时増加了草莓的甜度,改善了草莓的色泽。使用绿色高效的“光肥”,是生态农业的一项新举措。
光学技术不仅用于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领域还会更加广泛。
(1)文中介绍了光技术在哪些方面的应用?
(2)在学校课外实践活动中,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建一个植物栽培室。作为生物小组的一员,请你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从充分利用光学技术的角度为植物栽培室的筹建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建议的理由。
参考答案:
(1)在消除油烟方面、在消除异味方面、在防止害虫方面、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
(2)示例:建议釆用灯光诱虫技术。因为此技术能诱集并消灭害虫保障植物的质量安全,而且是成本最低、用工最少、副作用最小、效果最好的物理防治方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