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下1.6 测试塔台模型 课件(21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科学六下1.6 测试塔台模型 课件(21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09 09:08:11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1.6测试塔台模型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一、能依据标准对塔台模型进行测试并记录,知道测试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设计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
二、知道完成一项任务(测试)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认识到检测工具对测试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一项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三、能对测试结果进行反思,能归因问题所在,将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能虚心接纳同学意见,通过反思交流,调整原有设计,从而达成集体共识。
新知导入
思考:
想要更客观的了解我们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符合要求,仍需要进行什么环节?
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
制作一个模型(画或写解决方案)
实施建设
聚焦
测试模型是工程设计中又一重要环节。
模型是设计的具体表现,测试是对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符合要求的检验。测试环节决定着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工程要求,是否存在问题以及明确改进方向。
各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是否符合要求?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让我们通过测试来了解吧。
制定竞标标书
设计塔台模型
制作塔台模型
测试塔台模型
评估与改进
第一步:明确测试标准
第二步:展示与测试
第三步:自我评估
测试
1
明确测试标准
测试标准就是工程设计明确的评价指标,第 4课的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就是本课测试塔台模型是否达标的依据。所以本课需要使用第 4 课的评价表和设计方案。
测试
填表要求:请在对应的分值上打“ √ ”,请在划横线处填写数据。
设计图及文字说明 塔高 顶端承重 抗风
能力 抗震
能力 材料成本统计 分工合作 美观 总分


组 1分 缺少
图文设计
2分 有图文、说明较混乱、无标注
3分 有图文、有标注、说明清晰 ( )cm
1分 未达到
2分 基本达到
3分 达到 1分 无法承重
或承重最小
2分 承重为中
等水平
3分 承重最大
1分 1级(小风量)
2分 2级
(中等风量)
3分 3级(大风量)
1分 1级(轻微)
2分 2级
(较强)
3分 3级(强) ( )根吸管

分 1分 无分工
2分 有分工
3分 明确分工 1分 不美观
2分 较美观
3分 美观
测试
2
展示与测试
思考:我们可以用哪些工具协助不同项目的测量?
用尺子测量高度
用重物测试承重
用电风扇或扇子测试抗风能力
用利用地震模拟仪测量抗震能力
完成一项任务(测试)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
测试
2
展示与测试
测量塔高的方法:
将塔台模型放置于平稳的桌面上,将米尺竖直放在塔台模型旁边,测量塔台的高度,平视读出数值。
米尺
学生尺
测试
2
展示与测试
测量承重的方法:
使用一样的重物测试塔台模型,将厚度相同的书本注意均匀的叠加再塔台顶端,有3秒稳定后,继续叠加计数。
测试
2
展示与测试
测量抗风的方法:
用同一电风扇测试,电风扇的1、2、3挡分别为小、中、大风量,在接受该风量吹拂而没有明显倾倒和移动的说明达到该级别抗风。
测试
2
展示与测试
“抗震能力”需要使用专业仪器进行地震模拟,便于科学准确分出等级。
使用相同的力晃动桌子。
单手晃动:1级地震
双手晃动:2级地震
三手晃动:3级地震
四手晃动:4级地震
测量抗震的方法:
测试
2
展示与测试
材料价目表
吸管/根 钩码/个 滚珠/个 胶带/米 弹簧/个
0.1元 1元 0.2元 0.1元 0.2元
看来,我们测试的方法、标准、工具都需要统一,这样才能保证测试公平且方便对比。
材料成本统计:
测试
2
展示与测试
“分工合作”和“美观”是无法量化的项目,需要全班评议,共同商讨。
分工合作情况由各组自行介绍请大家打分。模型美观方面通过塔台结构是否合理,外形美观程度进行打分。
注意公正评分
测试塔台模型
测试
设计图及文字说明 塔高 顶端承重 抗风
能力 抗震
能力 材料成本统计 分工合作 美观 总分


组 1分 缺少
图文设计
2分 有图文、说明较混乱、无标注
3分 有图文、有标注、说明清晰 ( )cm
1分 未达到
2分 基本达到
3分 达到 1分 无法承重
或承重最小
2分 承重为中
等水平
3分 承重最大
1分 1级(小风量)
2分 2级
(中等风量)
3分 3级(大风量)
1分 1级(轻微)
2分 2级
(较强)
3分 3级(强) ( )根吸管

分 1分 无分工
2分 有分工
3分 明确分工 1分 不美观
2分 较美观
3分 美观
探索
3
自我评价
评估活动应该紧密贴合测试数据,找到数据劣势的项目进行问题整理。
评估活动要依据明确的三级层次协同调整。例如,修正承重等问题时该如何平衡成本、美观。
以问题梳理记录单的形式呈现小组自我评估。
研讨
1
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表现最佳的是哪些方面?我们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表现最佳是:塔高高度大,承重能力强,因为我们利用了大量三角形结构增强了塔台的稳定性。
我们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的稳定、坚固、抗震能力表现最佳。大量的三角形结构保证了塔台的稳定性,底部加重保证抗风抗震能力,各个接口处用大量胶带固定保证塔台坚固。
研讨
2
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所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的塔台模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塔台模型高度太高,对于抗风有一定影响。
2.制作还不够精细,角度不正对于抗震有影响。
3.吸管用量过多导致成本过高,浪费材料。
4.制作过程中测量有误差,立柱没有等高,成品有倾斜的问题。
研讨
3
其他小组的建造的塔台模型对我们小组有什么启示?
在塔台形状上倾斜角度更大,上小下大更稳定。
有的小组塔台底部的重量明显比上部要重,增强了抗风能力。
制作的过程中要对吸管的尺寸进行精细的测量,有助于塔台形状的对称。
在保证塔台坚固、稳定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吸管数量和胶带的使用,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课后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组内塔台的测试结果进行反思,并整合不同小组的塔台带来的启示,梳理归纳,为下节课的项目改进做好准备。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