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海燕》教案(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海燕》教案(第1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6 13:2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海燕》核心素养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把握时代脉搏,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2.朗读诗歌,加强对诗歌韵律和节奏的体会,读出诗歌情感的变化。
3.从整体上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感受不同形象的意蕴,理解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4.学习诗歌多种表现手法,分析对比、烘托、比喻、拟人、反复对塑造海燕形象,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结合预习,学生简要述说本文与单元内其他诗歌在形式上的异同。
明确:《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它有诗的成分,又有散文的特点。它有诗的情绪与想象,语言也和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歌那样分行与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概述本文大意。
预设:本文描写了暴风雨来临前,海燕在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的大海上勇敢无畏地飞翔搏击,欢呼即将来临的风暴。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初步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诗的大致思路。
2.梳理作者写作思路。
学生浏览全文,想象画面,思考三幅画面之间的顺序,完成表格。
划分层次 画面内容 顺序
第一部分(1—6段) 暴风雨正在酝酿,海燕在大海上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到来
明确:
划分层次 画面内容 顺序
第一部分(1—6段) 暴风雨正在酝酿,海燕在大海上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到来 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序
第二部分(7—11段) 暴风雨迫近之时,海燕勇敢地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部分(12—16段) 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呼唤暴风雨
3.把握作品感情基调,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分析课文的感情基调。
预设:这首散文诗的感情基调是高亢的,它描绘了海燕在大海上与风云雷电的勇敢搏击,充满了战斗的激情。随着暴风雨的渐次逼近,海燕所处的环境越来越恶劣,形象越来越高大,朗读时的感情也逐层激昂:第一部分,起调平缓,语速适中;第二部分,逐步增强,语调坚定;第三部分,声调高亢,气势激昂。
(2)选择其中一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做完朗读标记后,三位学生代表合作朗读三幅画面,其余学生从重音、停连、节奏、语气、语调、语速以及对感情基调的把握等角度进行评价。
朗读标记示例:
(平缓的)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明快的)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嘲讽的)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ˇ(轻快的)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解析:第一幅画面中,读第1段时,起调可以平缓一点;读“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时,语速应快一点,语调要高一点,重读“高傲”,以表现海燕如“闪电”般“高傲”的感觉。读第3段时,“听出了”后可稍微停顿一下,蓄势以更好地表现后面一组排比句的气势。读后文的海鸥、海鸭和企鹅相关段落时,则应带着一种嘲讽的语气,突出它们的胆小怯弱。第6段的省略号处可稍长停顿,重读“只有”一词,造成文势的陡转;后面的海燕部分则应读得轻快,声调扬起来,重读“飞翔”,使听众感受到海燕身上自由自在、坚定自信的精神。
设计意图
朗读教学应该是本文的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本文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战斗激情。
三、合作探究,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1.阅读教材“预习”中的背景提示及补充的材料,思考材料中哪位书报审查官对《海燕》的解读是准确的。
补充材料:
1900—1903年,俄国发生工业危机,3000多家企业倒闭,大批工人失业。沙皇统治阶级不仅不想办法解决问题,反而疯狂镇压工人。工人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各地涌现许多革命先驱者,一场革命风暴爆发在即,高尔基很敏锐地触摸到这一时代脉搏。
1901年,高尔基参加彼得堡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目睹沙皇军警镇压革命的血腥暴行,当即写下了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其中,散文诗《海燕》(又名《海燕之歌》)就是一只鸟儿在《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所唱的歌。
创作完《春天的旋律》之后,高尔基将它寄给莫斯科的《信使报》,书报检查官批示:在鸟儿们叽叽喳喳的谈话形式之下,作品描述了当时俄国社会中由于学潮和政府对学生所进行的侦查追究而引起的种种情绪,而《海燕之歌》则是直接教唆大家同政府进行斗争,建议不允许发表。接着,高尔基又把这篇小说寄给彼得堡的《生活》杂志,其结尾部分《海燕》被单独发表。据《生活》杂志主编波塞在十月革命以后回忆:“《海燕》是经过审查官叶拉庚事先审查后发表的,但他没有看出它有什么革命性的东西。”
明确:《信使报》的检查官解读是准确的。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创作的《海燕》,是为无产阶级唱出的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诗人巧妙地用象征手法创造了“海燕”“海鸥、海鸭、企鹅”“大海”“乌云、闪电、雷声、狂风”等形象,借“海燕”形象迎接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
设计意图
只有了解创作背景,才能把握文中众多形象的象征意义,真正读懂文章的用意。
2.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1)教师出示“象征”的定义。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感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作者高尔基曾说:“在象征下面,可以巧妙地把讽刺和大胆的语言掩藏起来,在象征中可以注入很多的思想内容。”
(2)结合诗歌内容和创作背景,分析诗中不同形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填写下表。
形象 文中的相关描写 象征意义 诗人情感
海燕
海鸥
海鸭
企鹅
乌云
闪电
狂风
大海
明确:
形象 文中的相关描写 象征意义 诗人情感
海燕 高傲地飞翔,勇敢,欢乐,自由自在 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热情歌颂“海燕”似的革命先驱者,鄙视其他海鸟似的不革命和假革命者
海鸥 呻吟,飞窜,恐惧 形形色色怯于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
海鸭 呻吟,吓坏
企鹅 蠢笨,胆怯,躲藏
乌云 暗,直压,燃烧 黑暗的社会环境、反革命势力
闪电 一晃就消失
狂风 恶狠狠,摔
大海 苍茫,无底,怒吼 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3.小结理解文本象征义的方法。
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教师明确。
明确: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把握文中所描绘的形象及其特征;找出象征体和被象征的本体之间的联系,理解作者的艺术构思。
四、拓展阅读
学生读诗,自主探究《归燕诗》中“海燕”的象征义。
归燕诗①
张九龄
海燕②虽微眇③,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④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⑤莫相猜。
注释:①本诗写于诗人被罢免宰相一职之后,当时朝政大权由李林甫把持。②海燕:在中国古代,比较宽阔的水域均被称为海。“海燕”即指燕子。③微眇:卑下低贱。④玉堂:玉饰的殿堂,宫殿的美称,这里暗指朝廷。下文“绣户”“华堂”与此同义。⑤鹰隼(sǔn):鹰和雕,泛指猛禽。
明确:诗中“海燕”象征了出身微贱、不争名利的诗人自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