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孔乙己》教案(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孔乙己》教案(第1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6 13:2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孔乙己》核心素养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小说的结构。
2.关注文中的人物描写,分析孔乙己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3.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深入把握小说主旨。
4.赏析小说语言,提高文学鉴赏力。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学生回忆初中阶段学过的鲁迅的小说:《社戏》《故乡》(均选自《呐喊》)。
导入:今天我们学习选自《呐喊》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鲁迅一生创作了三十多篇小说,可以说篇篇都是经典,鲁迅最喜欢的是哪一篇作品呢?他的学生孙伏园曾问过先生这个问题:
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呐喊》)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我问他的好处,他说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风度。
——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
设计意图
回顾所学的鲁迅的小说,并引用孙伏园的文章突出《孔乙己》的特殊地位,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概述小说内容。
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明确:
小说讲了常在鲁镇咸亨酒店喝酒的下层读书人孔乙己的故事,他在人们的嘲笑和戏谑中混度时日,后因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最终无声无息地死去。
2.全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请你画出小说的情节结构图。
学生默读课文,草拟情节结构图。教师指导点拨。
明确:
3.了解小说叙述视角,把握情节设置特点。
阅读全文并思考:
(1)小说用谁的口吻讲述孔乙己的故事?
(2)“我”回忆了关于孔乙己的哪几个生活片段?哪些是“我”亲历的,哪些是“我”从他人的闲聊中了解到的?
(3)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并结合文句回答,教师引导完善。
明确:
(1)小说以一个酒店小伙计的口吻,讲述孔乙己的故事。
(2)“我”对孔乙己的回忆:
①“我”曾亲见或亲历的与孔乙己有关的四个片段:
◎孔乙己偷了何家的书,被大家取笑,他争辩说“窃书不能算偷”。
◎孔乙己因没考上秀才而被质疑嘲笑,于是教“我”“回”字的四种写法。
◎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但是当豆快被吃完时,又用五指将碟子罩住。
◎孔乙己因偷窃被打折腿,遭到嘲笑,他在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走去,再未回来。
②通过“我”从他人(包括酒客)的闲聊中,间接了解到(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性语句找到文中间接叙述的内容):
◎孔乙己的大致经历(读过书,终于没有进学;不会营生,愈过愈穷;替人抄书,不能坚守岗位,于是没了主顾,便偶尔做些偷窃的事)。“听人家背地里谈论……”
◎孔乙己到丁举人家偷东西被打折腿。“一个喝酒的人说道……”
(3)情节设置的特点:
①小说采用酒店小伙计的视角来叙述,所以正面描述的只有发生在咸亨酒店的几个片段,而孔乙己读书科考、抄书营生、偷书被打等情节以插叙、转述的方式巧妙地呈现。
②没有发展阶段分明的情节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是非常巧妙地选择孔乙己的几个生活横截面来展现他的一生。
小结:小说只写了孔乙己一生中的几个片段,却写尽了孔乙己悲惨的一生,巧妙的情节结构让小说具有张力。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叙述视角,整体感知全文,把握小说情节设置的特点。
三、了解场景,把握故事发生的环境
1.结合前3段内容分析咸亨酒店的特点,并思考这些特点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学生自读,小组交流后发言,教师引导点拨。
预设:
(1)咸亨酒店里主顾等级分明,曲尺形的柜台隔离出两个阶级:一是以出卖劳力为生的短衣帮,他们“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二是以地主、读书人、有钱人为主的长衫客,他们“穿长衫”,并“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2)咸亨酒店的掌柜,态度因人而异,折射出人情的冷暖:一方面对长衫客有特殊的尊重和特殊的招待:“掌柜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另一方面对短衣帮不讲信誉、掺假欺骗,当“我”对“羼水也很为难”时,便让“我”转管温酒了。
(3)店员与顾客之间存在信任危机:“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
(4)酒店里的气氛单调压抑:“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小结:咸亨酒店是人物活动的空间,孔乙己在这儿上场,他的悲剧人生也在这儿伴随着人们的嘲笑落幕。在鲁迅的笔下,鲁镇的咸亨酒店是旧中国社会的缩影:等级森严、世风败坏,国民精神麻木愚昧、空虚无情。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场景”,把握当时的社会背景,为赏析人物形象、理解主题做准备。
2.过渡:这样的社会环境会催生出一个怎样的孔乙己?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