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变色龙》教案(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6《变色龙》教案(第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6 13:2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变色龙》核心素养教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小说主要内容。
2.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
3.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其夸张、对比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
思考:除了攀附权贵外,奥楚蔑洛夫“变色”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二、关注环境,探究主旨
阅读小说中描写环境的语段,结合写作背景,了解当时社会状况,探寻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深层原因。
1.阅读小说第1段,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俄国?
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预设:“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刚出场的奥楚蔑洛夫仪表威严,威风凛凛,官架子十足;“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揭示了小官僚搜刮人民财产的无耻行径;“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也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经济凋敝、萧条败落。
设计意图
联系背景,分析社会环境,了解奥楚蔑洛夫“变色”反映的社会现实,把握文章主旨。
2.阅读下面背景资料,思考:契诃夫为什么要写《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补充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884年,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社会,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的黑暗时期。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下警察统治的化身。此时,广大工农陷入极度贫困和大量破产的悲惨境地。资产阶级自由派在沙皇的高压专制统治面前俯首听命,不敢违逆,一些小市民卑微麻木,苟且度日,沉沦于黑暗中。
明确:通过选取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段——街头巷尾极为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作者意欲表现当时俄国一个尖锐的重大社会问题: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官僚警察只是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的工具。
小结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深层原因:社会是孕育人格的土壤。作为这个国家机器的小零件,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之所以趋炎附势、变化无常,是因为在那种残暴的专制主义社会环境中他们不敢得罪权贵,他们不惜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所在阶级的生存空间。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更多的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这也是这篇小说的主旨所在。
过渡:这样病态的社会环境,“变色龙”只是指奥楚蔑洛夫这一个警察吗?小说中还有不少其他人物,我们可以继续品读分析,看看他们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三、品读语言,分析群像
1.朗读第7段、12段,分析赫留金的形象特点。
【第7段】“我正在跟密特里·密特里奇谈木柴的事,忽然,这贱畜生无缘无故就咬了我的手指头一口……您得原谅我,我是做工的人,我做的是细致的活儿。这得叫他们赔我一笔钱才成,因为也许我要有一个礼拜不能用这个手指头啦……长官,就连法律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要是人人都这么让畜生乱咬一阵,那在这世界上就没个活头了。”
【第12段】“胡说,独眼鬼!你什么也没有看见,你为什么胡说?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谁是凭良心说话:要是我说了谎,那就让调解法官审问我好了。他的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不瞒您说,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明确:
赫留金刚开始想趁机捞一笔赔偿金;后来面对奥楚蔑洛夫的责骂,赫留金仍尊称他为“老人家”,幻想法律平等,还搬出当宪兵的兄弟;最后,面对奥楚蔑洛夫无情的斥骂乃至恐吓,赫留金居然连半句不满、反抗的言辞都没有。作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赫留金投机钻研、推崇权贵、畏惧权贵,由“半醉的神气”、胜利得意到无奈沉默,不也是一个可悲的变色龙吗?
设计意图
由人物个体到人物群像,分析奥楚蔑洛夫形象的典型性与概括性。
2.朗读第11段“独眼鬼”所说的话,分析“独眼鬼”形象特点。
【第11段】“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明确:
因为对“狗主人”身份猜测的变化,警官开始斥责赫留金。“独眼鬼”选择这一时机出来作证,极力附和,开口闭口“长官”,据此能推测“独眼鬼”也是见风使舵、阿谀奉承之辈。
3.朗读第22段、24段将军家厨师所说的话,尝试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分析该人物形象特征。
【第22段】“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第24段】“这不是我们的狗,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他哥哥是前几天才到这儿来的。我们将军不喜欢这种小猎狗,他哥哥却喜欢。”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明确:
将军家的厨师说外人“瞎猜”,对于将军言必称“我们”,流露出厨师强烈的优越感,这也折射出厨师对权贵的崇拜。
小结:
由此可见,赫留金、“独眼鬼”、厨师他们都推崇权贵、畏惧权贵,奴性十足。事实上,有奴性的又何止他们。故事的最后,当赫留金遭到警官的恐吓时,所有围观的人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他们嘲笑卑微的同伴,不敢质疑和挑战警官的权威。由此可见,在19世纪沙皇俄国极端的专制制度下,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权力至上的氛围,这种社会孕育了一个个病态的人。奥楚蔑洛夫只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而已,变色龙的奴性人格折射的是整个沙皇俄国病态的社会现实。
正因为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成为了众所周知的文学典型形象。
四、朗读课文
分角色演读第6—29段,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表现出人物形象特征。
五、课堂小结
一个荒唐的年代,一个善变的警官,一条无辜的小狗,一群无聊的路人,上演了一个可笑又使人压抑的故事,折射出一个扭曲人性的病态社会。这就是契诃夫的作品,幽默的笔调之下隐藏着深刻的寓意。
正如鲁迅先生所称赞的:“他的作品不只是简单的招人一笑,一读自然往往会笑,不过笑后总会剩下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阅读契诃夫的其他短篇小说,如《普里希别叶夫中士》《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