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蒲柳人家(节选)》教案(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8《蒲柳人家(节选)》教案(第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6 13:3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蒲柳人家(节选)》核心素养教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侠义精神和传统美德。
3.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留给大家的“何满子是不是这部小说的主角”的问题,大家有答案了吗?
二、探究艺术手法
1.何满子是不是这部小说的主角?
明确:
何满子虽然每一节都出现了,但是不能说他就是小说的主角。这部小说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因望日莲的故事他们才一起出现。何满子只是串联起这些人物的线索人物。
资料展示:六岁的顽童何满子从头至尾都出场,但这个光着屁股野跑的小家伙显然不是主角,他只不过是穿针引线,把其他人物串联起来。
2.这篇小说的篇章结构形式,与我们读过的哪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相似?
明确:《水浒传》与之最相似。《水浒传》采用单线发展的线性结构形式,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被梁山好汉的绿林起义这根主线串在一起,没有主人公,纯粹是由一个个英雄的传记故事连缀而成。正如茅盾先生所言:
我们可以把(《水浒传》)若干主要人物的故事分别编为各自独立的短篇或中篇而无割裂之感。
这部小说也釆用了《水浒传》这种结构形式,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古典小说艺术传统的继承。
3.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巧妙地以小伙计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我的叔叔于勒》也从“我”——约瑟夫,一个少年的角度来叙事。《蒲柳人家》这篇小说是从谁的视角来叙述的,有何作用?
明确:课文以何满子的视角来叙事,巧妙地以何满子这双童稚的眼睛为视点来推动情节,组织小说,使小说富有童趣色彩。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联系已读作品,运用已学的小说阅读知识,把握小说的结构、故事情节以及视角特点。
三、品析语言特点
学生阅读课文后“阅读提示”第2段。
刘绍棠的小说语言富有特色,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的传统,又将民间口语与俗语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既有文采又有趣味,活泼凝练,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品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点。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阅读提示”,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把握、欣赏小说语言。
1.借鉴传统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语言。
一丈青大娘出场片段:
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1)教师以评书的形式范读,要求学生感知其特点。
明确:短句多,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颇有快板评书的味道,奶奶一丈青大娘的形象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学生朗读,仔细体味。再从书中找出两三处与之类似的语段,大声朗读,然后以写旁批的形式,品味交流。
预设:
①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讲究压韵和对偶,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也是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
②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句式整齐,讲究对仗,节奏感强,画面形象生动。
类似的例子还有:
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
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
(3)这样的句子小说当中比比皆是,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
小说大量借鉴了传统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语言,叙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和文采,具有浓厚的中国古典小说色彩。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阅读,多方面品味小说语言。
2.大量使用口语俗语。
(1)从文中找出使用口语俗语的句子赏析交流。
①写天气之热:热得像天上下火。
②写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
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③写何满子调皮:
就像野鸟不入笼,一天不着家,整日在河滩野跑。
就像野马摘了笼头;天不亮,头顶着星星,脚蹚着露水,从家里溜出去,逃开了学。
(2)思考讨论小说大量使用口语俗语的作用。
明确:这些口语俗语形象生动又准确传神。小说大量使用口语俗语,使作品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厚的乡土特色。
3.文白间杂。
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独特韵味:
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
明确:典雅的文言词汇和前后的俗语口语形成语言风格的巨大反差,有一种强烈的夸张感,幽默可笑。
四、体会民族风格
比较阅读,体会小说的民族风格。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全面了解《蒲柳人家》的民族艺术风格,以及刘绍棠对中国传统小说继承和发展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
1.阅读《水浒传》之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片段。
菜园附近有二三十个赌博成性的无赖,经常到园里偷菜,并以此为生。这天他们又来偷菜,发现园门上挂一告示,上写:“大相国寺派僧人鲁智深前来主管菜园,从明日起,不许闲杂人等入园搅扰。”那几个无赖看了,便回去与同伙商量:“大相国寺派一个和尚叫什么鲁智深的,来管菜园,我们趁他刚来,找个机会闹他一场,好叫那家伙服了我们。”其中一个说:“我有个主意,等他来时把他引到粪池边,假装对他欢迎祝贺,借机把他推到粪池去,先给他点颜色看看。”这帮无赖连声说好。
鲁智深来到菜园房中,刚安顿好,园中种菜的人便来参拜,并把所有钥匙都交了出来。鲁智深走进菜园想巡视一下,那二三十个无赖拿着果盒、酒礼,嬉皮笑脸地走过来,说:“听说来了新住持,我们街坊邻居前来祝贺。”鲁智深不知是计,随他们走到粪池边来。无赖中有两个为首的,一个叫过街鼠张三,一个叫青草蛇李四,他们带着一群喽啰跪拜说:“俺特来为师父作贺!”鲁智深让他们进房坐,他们执意不肯,只等鲁智深上前来扶,他们好照计行事。鲁智深粗中有细,心里早就怀疑,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这倒是虎口拔牙!”鲁智深大步走上前去,那张三、李四便说:“参拜师父!”说着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鲁智深不等他俩沾身,早飞起右脚,腾地把李四踢下粪坑;张三正想跑,鲁智深又飞起左脚,将他也踢了下去。后边那二三十个无赖惊得目瞪口呆,正想逃,忽听鲁智深一声吼:“不许动,谁走我就让谁下去!”小喽啰们都不敢动弹了。这时张三、李四从粪坑里探出头来,两人一身臭屎,头发上爬满蛆虫,哆嗦着向鲁智深求饶。鲁智深哈哈大笑,命令小喽啰们把他俩拉出来。
两个无赖洗干净后又换了衣服,在鲁智深面前长跪不起,要认鲁智深为师父。鲁智深说:“你们这二三十人算得了什么,就是千军万马,俺也敢杀进杀出。”这帮无赖连连称是,拜谢了鲁智深便回家去了。
第二天,这帮无赖买了十瓶酒来请鲁智深。喝得正高兴,忽听有乌鸦哇哇地叫,大家都齐声说:“老鸦叫,祸来到。”鲁智深说:“为什么要这么说?”一个种地僧人笑着说:“都是因为墙角边杨柳上新添一个老鸦窝,一群老鸦每天从早叫到晚。”大家都说:“搬个梯子把它拆了算了。”鲁智深跟大家到外面去看,果然杨柳树上有个老鸦窝。大家七嘴八舌正想办法如何上树拆窝。只见鲁智深走到树前,把外衣脱掉,右手向下,左手抱住上截,把腰一挺,那杨柳树便连根拔起。无赖们见了,一齐拜倒在地,惊叹不已:“师父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怎能拔得起这杨柳 ”
思考:《蒲柳人家》具有浓厚的中国古典小说色彩,与中国古典小说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请你以上文为例,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分析课文节选部分和《水浒传》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提示:可以从人物性格特征、语言、故事情节、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总结完善。
明确:
(1)小说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一丈青大娘和鲁智深等英雄的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品质,是中国古典小说一贯宣扬和传承的价值追求,也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2)多用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
(3)小说故事情节如一丈青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等,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一样,富有传奇色彩。
(4)小说的结构与《水浒传》的结构相似,采用单线发展的线形结构。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由何满子的故事将所有人物串联在一起。
(5)小说描绘了一幅幅充满了浓厚乡土气息的风俗画,真切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俗习惯和人情世态,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人情人性之美。这是《水浒传》等古典小说所不具备的。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品味。
2.小结:《蒲柳人家》很好地继承我国古典文学优秀传统,并在一些方面有所发展和创新,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当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这正如著名作家林斤澜先生所说:“读来清新,却是古朴的风俗。原来风俗古朴,永有清新的芬芳。”
五、阅读推荐,拓展延伸
1.课后阅读刘绍棠《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等小说,进一步感受刘绍棠小说的语言魅力和艺术风格。
2.课外再读一读《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体会《蒲柳人家》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