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简述港澳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阐释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者:邓小平(针对台湾)
2.目的:实现祖国统一;
3.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国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4.基本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理解: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祖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6.地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澳门回归(识记)
(一)概况:
1.香港问题的形成: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2)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租期为99年
2.香港回归祖国时间: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3.澳门回归祖国时间: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二)意义: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同类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二)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三)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2)隋朝时期隋炀帝三次派人到台湾,加强了同大陆的联系。
(3)元朝时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流求
(4)1662年郑成功开始收复台湾
(5)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6)1885年清政府设立台湾省,刘铭传为台湾第一任巡抚。
(7)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
(8)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四)当前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台独势力和某些外国势力的阻挠
(五)当前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1.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本保障)
2.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3.“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港澳的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4.世界形势的变化
5.“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自主学习】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请认真阅读课本P70—P71内容,完成下表)
一国两制 目的 实现中国的统一大业
地位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内容或含义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阅读P71—P7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完成下表)
基本方针
成功实践 香港 1984年12月
1997年7月1日
澳门 1987年4月
1999年12月20日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阅读P73——P74“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完成下列结构图)
【共同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5.“一定要考虑台湾的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在解放统一问题上,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方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摘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1)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哪一位领导人提出了什么构想 运用这一构想,我国成功解决了哪两个地区问题?
(2)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基本方针是什么?
(3)结合目前形势,你认为阻碍台湾与大陆统一的因素有哪些?将来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有哪几种选择?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成为国人们最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
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相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网民的诗“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
(2)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在什么时间解决了什么问题?
(3)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你认为:“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2011·山东滨州)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富有想象力的。”这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2011·江苏淮安)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
A.由中英联合管理 B.社会制度不同,高度自治 C.由中葡联合管理 D.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3.(2011·)《财富》杂志曾于1995年预言“香港将死”,但几年之后它的编辑总监却称香港为“活力之都”;2006年,澳门也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这充分证明
A.求同存异方针的成功B.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D.“一国两制”英明正确
4.(2011·山东济宁)“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
A.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B.1997年12月20日 1999年7月1日
C.1997年12月1日 1999年7月20日
D.1997年7月1日 1997年7月20日
5.(2011·广西贺州)“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这种分离的状况,海峡两岸达成的共识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2011·贵州黔南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二: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材料三:2005年4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手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手伸过最近距离135公里的台湾海峡、伸过60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乡愁》提到的“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1分)中国人民在1945年10月收复台湾是哪一战争的胜利果实 (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 (1分)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 (1分)
(3)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证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1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简述港澳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阐释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者:邓小平(针对台湾)
2.目的:实现祖国统一;
3.内容: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国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4.基本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理解: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祖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6.地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澳门回归(识记)
(一)概况:
1.香港问题的形成: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2)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新界,租期为99年
2.香港回归祖国时间: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3.澳门回归祖国时间: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二)意义: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同类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二)原则: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三)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2)隋朝时期隋炀帝三次派人到台湾,加强了同大陆的联系。
(3)元朝时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流求
(4)1662年郑成功开始收复台湾
(5)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6)1885年清政府设立台湾省,刘铭传为台湾第一任巡抚。
(7)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
(8)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四)当前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台独势力和某些外国势力的阻挠
(五)当前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1.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本保障)
2.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3.“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港澳的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4.世界形势的变化
5.“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自主学习】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请认真阅读课本P70—P71内容,完成下表)
一国两制 目的 实现中国的统一大业
地位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内容或含义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阅读P71—P7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完成下表)
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
成功实践 香港 1984年12月 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中国政府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
1997年7月1日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澳门 1987年4月 中国和葡萄牙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阅读P73——P74“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完成下列结构图)
【共同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5.“一定要考虑台湾的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在解放统一问题上,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方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摘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1)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解决台湾问题,我国哪一位领导人提出了什么构想 运用这一构想,我国成功解决了哪两个地区问题?
(2)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基本方针是什么?
(3)结合目前形势,你认为阻碍台湾与大陆统一的因素有哪些?将来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有哪几种选择?
阻碍台湾和大陆统一的因素:
(1)国际上敌对势力的阻挠;(2)岛内分裂势力的干扰。
两种方式选择:一是和平统一;二是武力统一。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成为国人们最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
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相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网民的诗“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愿望?
表达了盼望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统一的愿望。
(2)材料二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运用这一政策已经在什么时间解决了什么问题?
采取“一国两制”政策;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3)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
(4)结合材料一你认为:“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2011·山东滨州)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富有想象力的。”这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2011·江苏淮安)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
A.由中英联合管理 B.社会制度不同,高度自治
C.由中葡联合管理 D.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3.(2011·)《财富》杂志曾于1995年预言“香港将死”,但几年之后它的编辑总监却称香港为“活力之都”;2006年,澳门也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这充分证明
A.求同存异方针的成功B.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D.“一国两制”英明正确
4.(2011·济宁)“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
A.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B.1997年12月20日 1999年7月1日
C.1997年12月1日 1999年7月20日
D.1997年7月1日 1997年7月20日
5.(2011·广西贺州)“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这种分离的状况,海峡两岸达成的共识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2011·贵州黔南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二: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材料三:2005年4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手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手伸过最近距离135公里的台湾海峡、伸过60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乡愁》提到的“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1分)中国人民在1945年10月收复台湾是哪一战争的胜利果实 (1分)
(1)《马关条约》(1分);抗日战争(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 (1分)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 (1分)
“一国两制”(1分);香港,澳门(l分)
(3)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证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1分)
主要是台独势力:还有试图阻挠中国统一、干涉中国内政的国际反华势力(1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2分)
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强大。我们要坚决同—切分裂势力作斗争。(2分)(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
解决台湾问题
方针:
现状
2.两岸______正初步形成。
原则:
1.两岸______________等
各方面交流蓬勃发展。
解决台湾问题
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现状
2.两岸经济相互促进、
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初步
形成
原则:一个中国
1.两岸人员交往以及新
闻、科技、学术、体育、
文艺等各方面交流蓬勃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