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464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46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6 08:2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第464期)
晨读素材篇
名言警句
61.有很多时刻,你惊心动魄,而世界一无所知;你翻山越岭,而大地寂静无声。
62.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传奇,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们,将心意化作了行动而已。
63.在选择面前有舍弃的勇气,有“众行”的智慧,更有超越小我、始终如一的方向。
64.成功者之所以能够登高望远,并不在于先天高人一筹,而是在于后天全力以赴。
65.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格局。有知识藏于心,便是对灵魂顶级的化妆。
66.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的反弹力。
67.能坚持别人无法坚持的,才会拥有别人无法拥有的,一点点改变,好过一成不变。
68.在所有高水平的平台上,每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背后都曾经记录过艰难割舍的努力。
69.那些夜以继日地奋斗,终将让你养成持续努力的习惯,成为你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力量。
70.愿意陪你笑的人很多,可愿意陪你哭的人却格外珍贵,能跟你共患难的人更是难得。
71.在任何一个你没有察觉的时刻,包括现在,通过行动去改变命运的机会,一直都存在。
72.只要你开始思考、开始行动,你就已经走上了一条必然不易,但也充满希望的路途了。
73.生命因沉淀而厚重,人生因打磨更璀璨。从今天起静静蓄力,你想要的都将奔赴而来!
74.时间是坦诚的,也是公平的,一年如一日地做一件事确实很难,但这才是坚持的意义。
75.正是因为那些看起来很难的努力、付出和坚持,才成就了那个不断变得更好的自己。
76.真正决定我们命运的,不是任何一次考试,而是我们内心对进步的渴望、对奋斗的坚持。
77.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许多人都是在一路的披荆斩棘中,摸索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路。
78.无论遭遇什么,都别灰心丧气,乐观地面对它、积极地解决它,明天才有更好的故事可说。
79.人生这趟旅程,你可以犯错,可以走岔路,但别忘了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和一定要见到的人。
80.容言,则日有所进;容事,则事无不成;容人,则人无不和。宽容待人,也能被世界温柔相待。
81.顺境时学会清空自己,逆境时学会提醒自己,向内清醒,向外谦逊,美好才会与你不期而遇。
82.只要自己沉得住气,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终会在未来的某天里,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
83.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人能替你成长,未来要靠自己去奋力争取。只有自己有伞,才能少被雨淋。
84.读过书的人眼界会开阔许多,他们见过世间的多样性,最终选择的更可能是自己想要的、认可的生活。
85.在这个世上,一个人想要成功,就一定要去做难一点的事。比如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
86.无论听了多少忠告,你的人生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创造,靠自己去领悟,靠自己去努力,靠自己去坚持。
87.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而学会自我负责,意味着我们终于有能力去正视现实并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88.那些读过的书,都会在未来铺就你脚下的路;学过的每一点知识,都会在某一天,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馈到你身上。
89.在孤独的时候忍耐,在迷茫的时候坚持,在暂时困难的日子里善待自己,在黑暗的深夜里为自己点一盏心灯。
90.那些成长的磨砺、奋斗的汗水,都将化作你的底气和格局,累积成你向上攀爬的阶梯,支撑着你看到更高处的风景。
91.如果自己的才华还撑不起梦想时,就应该静下来学习;如果自己的能力还驾驭不了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
92.你向往什么,就向着那里努力;你期待什么,就全身心地追寻。只要你不认输,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你的脚步。
93.真正厉害的人,是在避开车马喧嚣后,还可以在心中修篱种菊;是在面对不如意时,还可以戒掉抱怨,学会自愈。
94.人生本来就有无数种可能,有少年得志,也有大器晚成。多一点耐心,认真做好自己,踏实前行,所有美好定会不期而遇。
95.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96.你想要的一切,终究只能靠自己;你想要的人生,也只能自己给自己。愿你靠着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奔向向往的生活。
97.该养精蓄锐时,别着急出人头地;该奋斗拼搏时,别企图一鸣惊人。因为通往成功最快的路,不是加速,而是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天。
98.每一个优秀背后,都有一段默默扎根的时光;每一次成长背后,都有一段奋斗拼搏的日子。只要度过山重水复,岁月自会赠你柳暗花明。
99.成才之路不一定会创造人生奇迹,但一定要有奋发向上的轨迹;成才之路不一定非要跑得最快,但一定需要屡败屡战的韧性;成才之路不一定拥有鲜花掌声,但应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100.往后岁月,愿你摆正自己,见天地之大、众生之广,行稳致远,活出精彩人生。
写作指导篇
作文素材|主题素材精选(三)
【写作训练】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60分)
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远古时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星斗命名为“北斗系统”;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和太阳监测计划,以古代神话人物命名为“嫦娥工程”“夸父计划”;中国南海深海科考发现的古热液区,以《庄子》寓言中的典故命名为“南溟”;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超音速反舰导弹,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命名为“鹰击”……
我们用艰辛的努力和辉煌的成就将先辈们的想象与预言化为现实,我们用这些地地道道中国味儿的名字与先辈们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这是中国人才能理解的“中国式浪漫”。
请以“中国式浪漫”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②自拟标题并写在答题卡上;
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范文1
华灯初上,星河婉转,抬手一望世界夜空,中国宛若昭昭之明星。科技飞驰之际,“中国式浪漫”如影随形,当嫦娥承载着鲜先民的梦,登上月球,那些古老的传说,终于由现代科技变成了现实的神话。
以传统之薪,燃当代之火,需秉承热爱之精神。
如果说传统是埋藏在心中的一颗种子,那么热爱便是萦绕心田脑海的那根藤蔓,而当代科技便是那种子开花结果的芳华。细数中国文化,纵观当代科技,且看华为科技公司将旗下芯片命名为“麒麟”,这本是《山海经》中的上古神兽,再看其操作系统“鸿蒙”、实验室“玄武”,或许恰是由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华为科技才会将旗下产品与古老传说结合,或许正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们的“中国式浪漫”终得以薪火相传。
以传统之薪,燃当代之火,需传承奋斗之精神。
每一个“中国式浪漫”的背后都离不开无数科技工作者日以继夜,孜孜矻矻。“蛟龙号”的背后,是总设计师亲自乘潜艇下达千米深洋,冒着生命危险,让中国龙探秘海底。北斗导航系统是总设计师谢军埋首案牍,不断压缩速度,传承奋斗之精神,秉承奋斗之理念,奋发有为,奋力向前,才得以让中国式浪漫找到载体,薪火相传。
以传统之薪,燃当代之火,需发扬创新之精神。
“悟空”的火眼金睛寓意着探测到暗物质粒子的愿望,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与创新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方能展现出真正的“中国式浪漫”。且看建筑大师吴良镛将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精髓相结合,终成当代人居环境科学理念,再看90后女孩叶露盈,用手绘的方式让《洛神赋》中的“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目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的美丽被世人欣赏。
一切的美丽都离不开对传统的创新。那些浪漫唯有在创新中方可展现。日月经天,江河大地科技的巨轮滚滚向前,惟以传统作新,点燃当代之火,中国式浪漫,才可薪火相传,古老传说才能成为现代神话。
优秀范文2
中国文学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名家名篇浩如烟海,若要我以两词概之,那便是浪漫与现实,原因何在?请听我细细道来。
我从文学的源头走来,一路山花烂漫,我看到了,中国文人们浪漫的情怀。屈原开创浪漫主义先河。一曲《离骚》芳馨馥郁,诉尽衷肠;李白更是浪漫主义的集大成者,上天揽月,酒中化仙,其想象之瑰丽,令人赞叹,但是中国文学的浪漫绝不仅是简单的文艺,它更多的是一种对命运的豁达与洒脱,而这一点也早已深入国人肌理,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大特征。被贬怎么办?苏轼扛起锄头、开辟菜畦,乐享农家趣味,也创造了一系列诗歌,没钱了怎么办?林徽因家典当了所有财物,只留下来一台留声机,在日日旋转的唱片倾泻出的悠扬乐声中,我们收获了美不胜收的人间四月天,中国文学的浪漫建立了苦中作乐之上,折射出了一种通透睿智的人生智慧。
我捧起文学的珍珠,颗颗晶莹耀眼,其中有一颗凝结了中国文学对现实不变的凝视。杜甫,毫无疑问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其笔下“三吏三别”折射出了现实生活的黑暗与磨难,白居易紧随其后,笔下拾遗穗的孤儿寡母,令人无限感伤,但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特征的核心内核乃是四个字:家国情怀,这四个字深入骨血,给我们带来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诗篇,临终之时,心在天山,身在沧州的陆游不忘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面对外敌的铁蹄,精忠报国的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构成了中国文学最为厚重的底色。
中国文学,正是这曲浪漫与现实共同铺写的璀璨华章,我们的先人们,头顶着星空,脚踩着大地,浪漫在左,现实在用,一路高歌,打造了无与伦比的中国文学,而这两种特质也打造了独一无二的中国人,抗战期间,面对日寇的侵略和国土的沦丧。中国人民从不放弃,从不退缩。因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浪漫主义支撑着我们,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面对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召唤,无数的中国人挺身而出,因为“苟利国家之事虽死弗避”,现实主义让我们创造了抗战胜利的辉煌。
而在新时代,中国人民也必将浪漫与现实并重地,一心向着中国梦迈进,我们满怀信心,打赢民族复兴的战役,我们绝势不可挡,浪漫与现实共同铺就的中国文学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优秀范文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华民族是一个情感丰富的民族,几千年来,浪漫迷人的爱情故事温暖着一代又一代人。梁祝化蝶、牛郎织女的故事,至今还家喻户晓。但是,中国人的浪漫不仅仅这些。自古以来,人们就期盼着国泰民安,也幻想着能上夭入地深潜大海,为此,坚韧的中华民族虽历经风雨但从未放弃努力,演绎着“中国式浪漫”。
两干多年前,战乱频仍,孔子一行为了天下太平冒着生命危险奔走相告,最后却落得个“累累若丧家之犬”,何其悲哉!历史的长河中,历代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只为了实现心中“安定繁荣”的梦想。今天的我们,徜徉在祖国的大地上,触摸它强有力的脉搏,不能不感慨万端。在世界并不太平的大环境下,我们能自由畅快的呼吸,饭后的黄昏能在大街上悠闲踱步,几个国家能做到?中华儿女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是中国特有的浪漫。那“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的“破旧的老水车”已被现代化农业装备代替,播种机、收割机样样齐全,谁能想到新疆的棉花也能大规模机器采收?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中继卫星“鹊桥”升空,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入海等等,壮了国人的魄,长了国人的脸。中国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慧的头脑,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享受着独特的“中国式浪漫”。
不可否认,我们在某些方面走过弯路。所幸,我们敢于面对,积极解决问题。这种敢于面对不逃避的精神,深深地烙在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不管走到哪里,不管遇到什么,我们都敢于正视现实,展现出不屈不挠的毅力,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中国式浪漫”。博大精深的中医得到越来越多外国人的认可,韵味醇厚的京剧在世界各地舞台上唱响,神秘的敦煌文化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国外友人,蜿蜒巍峨的长城让世界惊叹,中华民族不断演绎着自己的才智,这也是“中国式浪漫”。
中华民族虽伤痕累累,但凭着不屈不挠的意志、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完美地诠释了“中国式浪漫”的含义。一代又一代睿智、坚强的中国人借助日新月异的科技让“中国式浪漫”薪火相传。
开卷有益篇
微时评:《胡同》热播,打开京味剧新思路
一座恢宏的城,一个鹅毛大雪天,镜头一下就切进了老北京的胡同里弄,一场祖孙三代女性接力,扎根基层奉献群众的故事就此徐徐展开。 9月25日起,年代剧《胡同》在央视八套播出,并在网络平台同步播出,持续引发热议。
《胡同》分为三个时代篇章,选取三个代表性的年代:5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的今天,讲述了一家三代三位女性从居委会的开创、发展到发扬,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之初心的故事。在她们身后,是满载人间烟火气的老北京胡同,是胡同里形形色色的群像百态,小人物生活史连缀起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社会变迁史。
90后当红小花挑京味儿年代剧大梁,演员排兵布阵上的别出心裁成为《胡同》一大创新。以往类似《大宅门》等高口碑京味儿年代剧中,挑大梁的主演往往是何冰、陈宝国这样的老戏骨,人物一亮相就京味儿十足,气质扮相与年代剧严丝合缝。《胡同》中,三代居委会主任的饰演者分别是赵露思、蔡文静、关晓彤,人气明星自带流量,表演生动有活力,为新剧赚足眼球。不少观众反应,剧中年轻演员对角色的把握,举手投足间表现出的京范儿京韵,可圈可点,打破了人们对偶像派的刻板印象。例如赵露思演绎的田枣,大大咧咧、虎里虎气,颇有几分北京大妞样儿。
人气演员之外,《胡同》还吸引了吴刚、唐曾、刘欢、刘佳、巫刚、陈瑾、钱波、吴彦姝等十余位演技派加盟。大把的戏骨戏不在多,几个眼神几个动作,就把笃定机智的公安局局长、落难的贝勒、生不逢时的戏子、普通的邻家大叔……个个演得惟妙惟肖。三教九流、百人百态,增加了京味儿年代群像剧的厚度和广度。
以“胡同”为题隐伏暗线,记述北京味儿、北京气韵的延续与变迁,是《胡同》的另一有益尝试。“大胡同三千六,小的多如牛毛。”老北京的生活与胡同的联系千丝万缕,以至有人称北京的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或“四合院文化”。《胡同》没有大人物在时代大潮中的翻江倒海,要说的就是这北京城里的柴米油盐、凡人岁月,以胡同为中心叙事十分讨巧。老师傅一秒捏出几个馄饨,炸油条往锅里这么一滚,配上一声气息绵长的京腔吆喝,老北京的气息就顺着烟火气升腾起来,飘散四方、穿越时空。
京味儿年代剧,不管讲哪个年代的故事,都要让观众从中看到美好的人,感受到美好的情,最终用北京的市井文化反映时代面貌。从这方面讲,《胡同》里有浓浓的京味文化,在角色设置、故事情节和演绎风格上拍出了一定新意,让我们看到了京味现代题材电视剧的另一种精彩。
当然客观地讲,观众对《胡同》的服化道演技也不乏质疑。例如,1949年的北平,可能很多人还吃不饱,身为孤儿的田枣带着一群穷苦人家的孩子艰难讨生活,却面皮白净、衣服整洁,包括“扭头瞪眼”式的表演,让人感觉偶像剧的套路还没完全放下。另有人指出,该剧的背景,比如开头出现的前门楼子等素材不真实,与年代不符。我们可以理解,艺术真实不必与历史真实一一对应,但年代剧想要真正扎根人心,恐怕还是离不开那股真实岁月的味道。。
拓展训练篇
从黑夜出发
王安忆
你看见街道上有什么?街道就是指楼房的礁石之间的裂缝,由于楼房的高耸陡峭,那些裂缝就特别深,看不见底似的。现在正是夜间,太阳走在它神圣的轨道上,早已经越过了我们,这些裂缝般的街道就靠了几盏路灯,才不至于彻底沉没到黑暗里去。这些路灯是怎么回事呢?它是我们人类动足了脑筋,积攒了几代人的聪敏和遐想,诞生出了几个英雄人物,利用水啊,火啊,蒸汽啊,还有铁丝啊,玻璃啊,胶皮啊,等等一大堆累赘,最后制造出来的,它的光简直谈不上是光,只要太阳一出来,这光就全部熔化了。太阳的光有多么的强烈,它的光就有多么的微弱。可是到了黑夜,在礁石底的裂缝中走路,还得靠它。或者应该这样说,有了它,黑夜里,礁石底的裂缝中,才会有人走路。
这些夜不归宿,在路灯的暗光下走路的,是些什么人呢?他们的行动举止看起来都有些模棱两可,不知所以,你不知道他们是在做什么。他们有些像鬼魅,又有些像梦魇,他们实际上就是从我们的梦魇里钻出来的,我们自己都认不出来了,因为我们实在睡得太熟了,我们听不见自己的梦呓,也记不得我们的梦。梦里轰轰烈烈,醒来却全忘了。连那些梦游者都忘记了他们的行踪。
梦魇是要比清醒自由,天地广博,假如它能被白昼的通用的语言翻译出来,那可是神奇的生活,波澜迭起,引人入胜。可惜这时候太阳正走在背道上,梦魇只能在几盏路灯下活动。这就难免有一种鬼魅的形状,其实不能怪它,两眼一抹黑的,它自己也看不清自己,所以难免还是盲目的。
夜间行车,或者夜间行船,是梦魇的归宿,梦魇一旦走上旅途,它便寿终正寝。但这并不是说它从此终结,而是更换了生存的形式。这带有蜕变和新生的意思,还有进化的意思。当然,这并不是所有的梦魇的终局,这只占梦魇的万分之一,可说是它的聚精会神,钟灵毓秀,也是要经历很多代的沉淀、淘汰,采集精华,是象牙塔尖上的梦魇。
现在,梦魇换了名字,它的新名字就叫作思想。它的全称为“奇思异想”,我们一般直呼简称:思想。我俯瞰着车和船的行进,看出了思想和梦魇的有所不同。即便是在深沉的黑夜,依然能看见蜿蜒的轨道,在夜色里闪闪发光,还有海面上犁开的水道,波浪像翻开的泥土一般,向两边卷起,船便从中走了过去。这就是思想的轨道,它不再是瞎摸瞎撞一气,而是有了轨道。
再接着说车窗前掠过的风景,树是最近的,还有略远的,比如房屋,它是要稍稍长久的物质。它要从容一些,虚形便只占实体的三分之一光景,变成了它的一道镶边,也是有光和影滚动的。然而正由于它的逝去要缓慢一些,它的变形就更加显著并且突出。从它进入视线到最后退出,它迅速地走完了由嫩及盛,由盛及衰的道路。你们看不出它就像一朵花,张开它的花瓣,然后凋谢,我看得出。有那么一刹那,它完全呈正面地展开在眼前,从来未有的完美,这就是它的黄金的全盛时期。然后,死亡就来临,它永远地逝出视线。它的身形迅速枯萎,缩小,最终消失,埋葬在视野的盲点之中。盲点是思想的巨大的坟墓。
再远些的是农田,它们呈现扇形地在视线中缓缓走过。这要比不动的农田更加壮阔,这有一种旋律感,各种乐器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工作起来,思想的声音就在这里,你听无声,其实有声。由于疾驶的速度,农田是依附在了时间的流程上,这便合上了音乐的本质,这就是在疾驶的车窗前,视觉转变成听觉的缘故。在这里,看的东西成了听的东西。静止的事物在动态中变形得多么厉害,简直是奇迹了。在这一段距离之外,情形就是这样的。它似乎一直走不出视线,旋律一直原地进行,其实已经转换了调性,这一节不是那一节了。这是视力的错觉,这错觉是一个陷阱,用思想的专用名词来说,就是歧义。现在可以看见,思想可是比梦魇规矩多了,车轮下的铁轨就是明证,人间的名字就叫作“文明”。
现在,我的眼睛沉落了下去,落到了海平线以下,去追踪思想的航线。出发的汽笛已经唱过,梦魇溶解在晨曦中,太阳升出海面,金色的海水挡住了眼睛。耳里却灌满了声音。我凭着听觉,辨别我所在的方位。可是不消说,思想诞生的一刻真有些把我镇住了,它是如何激流涌动,汹涌澎湃啊!
海上风暴是经过长期的平淡乏味的航行之后,终于来临的一幕大戏剧。它是由无数渐变积攒起来的骤变,一个大转折。海底那些永无人知的沉船的残骸就是死亡。除了我,谁能看见这些沉睡的残骸?它们周身长满了苔藓和寄生的贝类,还缠绕着水草,是一具庞大的尸体。这样的尸体,海底有着不计其数,鱼儿在它们边上做着追逐和躲藏的游戏,所以它们又像是一种类似纪念碑的建筑。这就是死亡的思想的尸体。而那些生还的幸运航船,则继续航行,去赴它们与漂流瓶的约会。
我们看见有一个晶亮的点,在向海岸驶去,它在平静的涨潮的波浪上行进的节奏,是音乐里称作“如歌的行板”的那种。我们追逐着它,其实不是追逐,而是潜流与风向终于合二为一,我们终于走在同一条航道上。这是思想走完所有规定的路程,重新解散,化为烟云,有一些气体在太阳的光和热里凝成一种透明的物质,又在黎明的寒冷中固定了无形的形状,这就是灵感的由来。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场景切换丰富,“街道”“农田”“海底”等展现出意识的花样穿梭,隐喻人脑中相应的意识活动及其特点。
B.梦魇存在盲目性,但有些搭上夜间行车后会带上“蜕变”“进化”的色彩,因此它们又是“象牙塔尖上”的。
C.车窗前掠过的风景有时会逝出视线,旋律有时会转换调性,这些都是思想存在歧义与不确定性的局限体现。
D.小说颠覆了传统的小说表达形式,主要由联想、想象、感受和意象描写等多方面组成,呈现出较强的意识流特征。
2.人的各种意识活动是怎样“行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叙述。(6分)
3.作者的创作意识是如何影响到整篇小说的构思的?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答案与解析篇
1.C(“不确定性”错误。原文“这就是思想的轨道,它不再是瞎摸瞎撞一气,而是有了轨道。”思想有轨迹可寻,它是确定的。)
2.梦魇自由但盲目;(1分)思想有轨道,但有时也存在盲点和歧视的局限;(2分)经过海上风暴(思想巨变)洗礼的思想,会赶赴去与漂流瓶约会,若两者相遇,灵感便产生了。(3分)
3.①以叙述人的思绪感受作为线索,充满着联想、想象与感受的心理活动,呈现出较强的意识流色彩。②通过种种空间和场景的变化展现出人的各种意识产生,揭示人类思想的诸多奥秘。③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将晦涩难懂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天马行空般的旅途探险,充满意识的活跃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