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618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618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06 10:1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618期)
文化知识篇
古代文学常识汇编(二)
魏晋篇
一、诗歌
 (1)三曹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时政治家。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建安文学”开创者,其诗气魄宏伟、慷慨悲凉,代表“建安风骨”的特色。代表作《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乐府歌辞等。
  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作品《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论。
  曹植:字子建,五言诗的奠基人。代表作《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南朝谢灵运有“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的评价。
 (2)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与“三曹”同是“建安风骨”的重要代表。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3)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七人崇尚老庄,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陶渊明
  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自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十七首》。
 (5)谢灵运
  南朝诗人,开创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陶谢”并称。诗歌有《登池上楼》、《白门岩上宿》。文赋有《山居赋》。
二、历史散文
 (1)《后汉书》
  范晔,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编纂了《后汉书》。它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史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2)《三国志》
  陈寿,西晋著名史学家,编纂了《三国志》。它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体史书,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分《魏书》《蜀书》《吴书》三部分,共65卷。
三、文论
 (1)《文赋》
  陆机,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称 “二陆”,著有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文赋》,其宗旨是为了解决“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矛盾,所以以创作构思为中心,主要论述“作文利害之所由”,即文章写作的方法技巧和艺术性。
 (2)《文心雕龙》
  刘勰, 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分 上下两编,每编25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和“总序”等五部分。全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文风;一个是主 张实用的“攡文必在纬军国”之落实文风。
 (3)《诗品》
  钟嵘, 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它是在刘勰《文心雕龙》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这两部著作相继出现在齐 梁时代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们都是在反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中的产物。《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全书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计 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
四、小说
 (1)《搜神记》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它是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有《干将莫邪》《南柯太守传》等名篇。代表魏晋南北朝小说最高成就。
 (2)《世说新语》
   刘义庆,字季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每则文字长短不一, 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 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五、其他
 (1)鲍照:乐府《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愤懑。
 (2)左思:《三 都赋》,分别是《吴都赋》,《魏都赋》,《蜀都赋》。这些赋实际上不只是写三个都城,而是写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概况。左思早年曾写成《齐都赋》,全文早 佚,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一年后又欲赋三都。“洛阳纸贵”这个成语就是因为当时人们竞相抄写《三都赋》的内容,而造成纸张供不应求,纸价上 涨的情形。
 (4)王羲之: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被尊为书圣;曾为右将军,故称王右军,他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5)李密:《陈情表》。有人评论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6)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它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7)萧统:《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宋代有“文章祖宗”之说。
 (8)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唐代篇
一、诗歌
 (一)初唐时期——初唐四杰
  王 勃:字子安,代表作《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著有《王子安集》。
  杨 炯:名作有《从军行》。
  卢照邻: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骆宾王: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著有《临海集》。
 (二)盛唐时期
  (1)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
  王 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人称“诗佛”。苏轼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
  孟浩然:字浩然,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世称“孟襄阳”,因未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他继承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诗作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等等。
  (2)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高适: 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故有“高常侍”之称。与岑参并称“高岑”。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七绝)。
  岑参: 官至嘉州刺史,有“岑嘉州”之称。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
  王昌龄:字少伯,擅长七绝,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代表作《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出塞》。
  王之涣:字季陵,代表作《凉州词》、《登鹳鹊楼》。
  (3)李杜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歌风格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被称为“诗仙”“诗侠”。代表作《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拾遗,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其作品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 语言精炼。与韩愈有“杜诗韩文”之称。主要诗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著有《杜工部 诗集》。
 (三)中唐时期——“元白”
  白居易:字乐天,下(陕西)人,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官至左拾遗,因故被贬为江州司马。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讽谕诗《秦中吟》,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
  元稹: 字微之,与白居易齐名,人称“元白”。著传奇《莺莺传》,为《西厢记》的源头。
 (四)晚唐时期——小李杜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豀生,多无题诗,人称“李义山”,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代表作《无题》《贾生》《夜雨寄北》等。诗歌和温庭筠并称“温李”。
  杜牧:字牧之,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代表作讽咏诗《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著有《樊川文集》。
二、词(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琴趣等)
 (1)南唐二主词
  李璟:字伯玉,史称南唐中主。流传到现在的仅有四首,但“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等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词作和李煜作品一同收录在《南唐二主词》中。
  李煜:字重光,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后因作感怀故国的《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被称为“千古词帝”。王国维认为:“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2)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文字富丽精工,代表词人温韦。
  温庭筠: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韦庄: 字端己,杜陵(西安市)人,韦应物的四代孙。词风清丽,著有《浣花词》。
三、散文
  韩柳:韩愈、柳宗元共同领导了“古文运动”。
  (1)韩愈:字退之,河阳(河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 元同为“古文运动”的领导人,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代表作《师说》《答李翊书》《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等,著有《昌黎先 生文集》。
  (2)柳宗元: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有论说文《天说》、《封建论》,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捕蛇者说》,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著有《柳河东集》。
四、传奇(唐代小说的称谓)
  (1)陈鸿《长恨歌传》:历史题材小说。它追述了开元年间杨妃入宫,在安禄山叛乱后,她跟唐玄宗在入蜀路上死于马嵬坡的始末,以及道人索魂天上与杨札相见的事情。故事情节和《长恨歌》一样,不过一个诗歌的形式,一个散文形式。
  (2)李朝威《柳毅传》:同《柳毅传书》。
五、其他
  (1)陈子昂:字伯玉,著有《登幽州台歌》
  (2)李贺:字长吉,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诗中于世事沧 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后人称其 “诗鬼”。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三李”。
  (3)郊寒岛瘦
  孟郊:字东野。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积极支持韩愈文学主张,有“孟诗韩笔”之誉。代表作《游子吟》。
  贾岛:字浪(阆)仙,自号“碣石山人”。唐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人称“诗囚”。唐代著名“苦吟诗人“,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有《长江集》。
  (4)刘禹锡:字梦得,被誉为“诗豪”。参与王叔文革新集团被贬官,有《刘梦得文集》。
  (5)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
作文素材篇
作文素材|主题写作素材(一)
素材解读
感情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有情感的地方就有温暖与感动,有情感的地方就有快乐与温馨。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经济大潮的冲击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淡漠,金钱至上的社会百态对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提出了严重地挑战。关注真情,呼唤真情,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高中生在人格上的必修课。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博大无私的亲情、真诚温馨的友情、执著动人的爱情、难忘的师生情、过命的战友情……人间处处有情,最是真情感人心。
立意方向
真情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危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真情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真情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面对本主题考生可用化虚为实,点面结合的方法立意:
1. 联系现实从社会层面解读,论述当今社会真情缺失的现状。比如道德滑坡、冷漠、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等等。
2. 从小事入手,用生活细节打动阅卷老师。比如母亲蹒跚的脚步、老师窗前的灯光、风雪中交警的手势、路人给乞丐撑起的一把雨伞等等,抒发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3. 采取层进式结构,由当前社会真情缺失的现象入笔,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法。
人物素材
01
翟志刚:太空漫步第一人
为了任务不惧生死,背后是母亲的离世
1966年10月,翟志刚出生在黑龙江龙江县的一个贫困家庭。然而不久,父亲因为太过劳累,在一次耕作中病倒了,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就落到了母亲贾桂芝的肩上。后来,贾桂芝每天早出晚归地去街上炒瓜子,靠着这个活计让翟志刚上完了初中。
在1985年,翟志刚成功考上了当时长春的飞行学院。在学校期间,翟志刚非常勤奋刻苦。正是努力和坚持,翟志刚成为了优秀的飞行员,这让他在1996年接到了参加航天员初选的通知。初试通过之后,翟志刚经过了大大小小几十项的检查,终于在医生和评选专家的认可下,他成为了一名航天员。
由于航天员身份的特殊,再加上各种训练,翟志刚回家探望母亲的次数非常少,这也让他对每次回家都倍加珍惜,每次都长时间地陪在母亲身边,对母亲嘘寒问暖。
母亲贾桂芝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大不如前。在“神舟五号”发射前,贾桂芝病倒了,当时的翟志刚正在为成为首飞成员做准备。贾桂芝知道儿子的脾气,为了不让他分心,坚决不让其他人告诉翟志刚。之后,贾桂芝的病情再一次恶化,昏迷多日后离开了人世。
翟志刚是在母亲去世三天后才赶了回来的。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是翟志刚人生最大的遗憾。翟志刚给母亲磕了三头后,又投入到了航天事业中。之后的他更加努力,更加刻苦,不惧生死,他希望天上的母亲为自己感到骄傲。
2008年,翟志刚成为“神舟七号”的航天员,并且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位太空漫游的人。
【素材解读】
母亲贾桂芝的辛苦劳作,就没有翟志刚今日的荣耀。虽然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成为翟志刚人生的最大遗憾,但他以祖国的航天事业为重,擦干泪后又投入到刻苦的训练中去。当忠孝不能两全,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他的这份爱国情怀,值得我们敬仰。
【名言链接】
爱祖国高于一切。——肖邦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适用话题】爱国、亲情、母爱
02
传颂“好人”精神!
新化53岁肿瘤患者
捐献角膜和遗体感恩社会
2022年4月11日晚上7点20分,在娄底市新化县吉庆镇坪塘村杨桥村“湖南好人”李传华的家里,兄长李传南心脏停止跳动,享年53岁,他用捐献遗体和角膜的大爱之举,为生命画上了完美句号。
李传南家住新化县吉庆镇坪塘村,十年前的一个晚上,他在广东省顺德市不幸骑电动车摔倒造成颅骨严重损伤,生命垂危。经两个月的抢救治疗,虽然保住了生命,但成了植物人,生活不能自理。由于身体原因,李传南一直未婚,无妻无子女。
出事后,弟弟李传华每天守在医院病房日夜照顾,坚持陪他聊天回忆童年趣事,帮助他做肢体运动按摩,整整持续了三年。
2015年1月,奇迹发生,李传南在弟弟的精心照顾下可以从嘴巴里吃东西了,从一级植物人恢复到有了自主意识。
之后两年弟弟又陪着他在医院做康复训练。
2017年1月份,弟弟带着他回娄底市新化县老家继续照顾,全天候守护在身边。帮其喂饭、不离不弃、悉心照顾,从没有一句怨言。
10年以来,是兄弟亲情支撑着李传华,每每说起此事,他总说:“哥哥只有一个人,我不照顾他就没了。”
在新化县,提起李传华这个名字很多人都熟悉。
他在生活中演绎人间真情,传递温暖,2021年荣登“湖南好人榜”和“第五届新化县道德模范”。
“他生病的这些年,得到了许多爱心人士的帮助,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性了,但是眼角膜可以帮助其他人重见光明,遗体可以奉献给医学研究,希望捐献眼角膜和遗体为社会做最后的贡献吧!”为了完成老兄生前遗愿,李传华主动联系了新化县红十字会,帮助李传南完成了遗愿。
【素材解读】
李传华不离不弃照顾哥十年,用行动演绎了手足情深。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谱写着我们的多彩人生,维系着这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名言链接】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骨肉之间,多一分浑厚,便多留一分天性,是非正不必太明。——黄宗羲
【适用话题】亲情、手足情、感恩
03
“让我向他敬个礼!”
苏州93岁老兵77年后圆梦
最近,家住苏州的新四军老战士朱学山苦寻老战友英雄墓的短视频在网上备受关注。清明前夕,在媒体和众人的帮助下,朱学山老人终于完成了寻找自己革命路上引路人——如皋老战友叶伯稳的心愿,与其后人进行了视频联线。
眼前这位对着手机屏幕敬礼的老人就是朱学山,屏幕的另一端是他苦寻77年的老战友叶伯稳的墓碑。苏州、如皋两地媒体连线,终于帮助老人完成了多年的心愿。
今年93岁的朱学山原籍南通,1945年2月参加革命,曾参加过如皋战役、苏中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朱学山老人回忆说,1945年2月,他参加革命时才15岁,在如皋夏堡结识了叶伯稳。当时的叶伯稳是夏堡村民兵队队长,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神枪手,也是他心目中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
这种亦师亦友的革命友谊深深地烙印在朱学山心中,也点亮了他的人生之路。革命年代几经辗转,两人渐渐失去联系,后来朱学山听闻叶伯稳牺牲了,寻找老战友的下落就成为了他最大的心愿。不久前,朱老在苏州媒体的帮助下,录制了一条寻人视频。
这则视频迅速在两地传播开,在相关部门、媒体、网友的帮助下,叶伯稳的后人终于在如皋搬经镇找到了。
通过视频连线,陈书华告诉朱老,外公并未牺牲,解放后在渔场工作,1980年因病过世,享年72岁。在得知老战友的情况后,朱老也感到很欣慰,他的战友没有牺牲,看到过新中国,见证过他们共同为之奋斗的理想变为现实。
(摘自南通广播电视台官方帐号 有删节)
【素材解读】
朱学山老人不忘与战友的革命情谊,多年来一直寻找战友的下落,77年后终圆梦了却心愿。因为曾经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战友之间的感情才能真正能经受得住考验的、牢不可破。
【名言链接】
莫逆于心,遂相与友。——庄周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纪伯伦
【适用话题】朋友、战友情、遵守诺言
实战训练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三婶的秤
叶瑞芬
这天,素来恩爱的三叔三婶忽然吵起架来,一怒之下的三叔还把三婶赶出了家门,我们连忙赶过去劝架。
原来因为肚子里有点儿墨水的三婶,前些年被选当上村委会委员,今天竟然在村委会游说下,当上了村里的村党支部副书记。三叔闻讯气不打一处来,责备三婶不安分守己,偏要出头露面,竟敢去当这空壳村的出头鸟。
想当初三婶高中毕业后,没舍得离开父母,又回到了村里,种田耕地,直到嫁给了三叔。小两口承包了一口鱼塘,还圈养了鸡鹅鸭。养殖场每天开门纳客,吸引了附近农贸市场的小商小贩,生意盈门,很快成了远近有名的养殖户。而三婶手上那杆秤,更成为十里八乡、人人称羡的标配。
然而,困难也随之而来,一村子经济发展缓慢,房子普遍破破烂烂,连通往集市的路也是凹凸不平的,每逢雨天泥泞不堪,前来进货的商贩总是抱怨连连,三叔三婶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你这头发长见识短的,你知道不知道那个劳什子村委会1毛钱都没有,还欠着10多万元外债呢 就连屋里的火炉都只是摆设,根本无煤可烧!”三叔不顾众人围观,对着三婶咆哮道。
“村子再穷也是咱们的家啊!你不管他不管,咱们村民怎么办 ”三婶人好,是村里有口皆碑的事买。邻居李婆婆病了,三婶亲自骑着摩托车把李婆婆用背带绑在身上送到医院,垫付了500元的医疗费;村头的聋哑人赵叔公女儿出嫁,三婶出钱帮他们置办了嫁妆,主持了婚事;村尾的王寡妇家婆去世时,三婶帮忙操办了丧事:8岁的小敏敏父母遭遇车祸去世,三婶不仅送她奶奶去养老院,还把小敏敏接到自己家中照顾。
眼见三叔三婶两人僵持不下,心眼活络的二婶忽然排众而出,附在三叔耳朵根上说了好大一会儿,三叔的脸色这才从红转白,慢慢平和了下来。
平静下来的三叔和三婶定下了协议,然后三婶就轻装上阵了。上任第一天,三婶就从家里背着煤去,把一个村委会办公室烤得温暖如春。没钱买纸和笔,她也自掏腰包。
刚一上任,三婶就处理了两名向群众索贿的村干部,劝退三名群众反映差的村干部,通过竞争上岗和考核推荐组建村干部队伍,对有能力肯干事的村干部各用其能。经过一番整顿后,村干部作风切实转变,为村民办了不少实事。
村里有个沙场,每年都只是象征性地收取承包人一万元钱承包费,并且20年不变。群众多次反映买沙子还要50元一方,这样并不公平。村委会却慑于承包人与村党支部书记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不敢换人。三婶在会上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动议,村里终于同意通过投标的方式转换承包人。
这下三叔家可就热闹了,天天人来人往,明里暗里都争着打听承包价格。二婶也不甘人后,她的儿子正好在外面沙场打工,对这一块“肥猪肉”早已垂涎已久。我这才悟出当初二婶帮三婶在三叔面前说好话的目的。
为了彻底撬开三婶的嘴巴,二叔还专门开了家庭宴会,邀请我父母和三叔一家到他家里吃饭喝酒,席间二叔二婶趁着酒酣耳热,就对三婶说了很多关照拜托之类的好话。
三婶也不含糊,“当村干部我不为钱,就是想让全村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三婶的话掷地有声,一下子把二叔二婶和各路人马给镇住了。
因为投标事宜的保密功夫做到了家,最后,沙场以50万元的承包价被邻村一名早年外出发家致富的土豪中标了。
村子有了钱,三婶的底气一下子足了,接连举办起了系列技术培训班,一心帮着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可是,面对空空的报名名单,三婶急了、她不惜饿着肚子,趁饭口逐家逐户上门游说,“先富脑袋才能富口袋啊,放心把孩子交给我吧,我会让他们改变你们一家人的生活的。”
在三婶的努力下,开班那天,课室里黑压压来了30多个年轻人。在请来的专业老师指导下,村里的耕种和养殖技术都获得了质的飞跃。家家如获至宝,争相效仿。不到三年,村里的新房子竟相出现,道路也全修好了。而三叔则成了村民免费的技术顾问,因为早在三婶履职前,三叔就在协议书上承诺,倘若三婶三年内让空壳村变富,他必定无偿为村民推广养殖技术。
三婶,我们村的骄傲,更是以全票当选为新一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她心里有杆秤,我不得不服输啊!”三叔幸福地感叹道。
(选自2019年第8期《小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写素来恩爱的三叔三婶忽然吵起架,既设置了悬念,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二人吵架的原因的交代。
B.三婶热心帮助村民的那些事例,使三婶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也是她顺利地当上村党支部副书记的根本原因。
C.“当村干部我不为钱,就是想让全村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是三婶的心声,她上任后的一系列举动践行了这句话。
D.这篇小说围绕着“三婶的秤”来构思全篇,作者用细腻的文笔揭示了意蕴深厚的主题,富有创意,现实性强。
2.小说中的“三叔”这个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特点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3.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三婶的秤”为题目的好处。(6分)
答案与解析篇
1.B
【解析】B项,由“原来因为肚子里有点儿墨水的三婶,前些年被选当上村委会委员”可知,三婶有文化、有能力才是她“顺利地当上村党支部副书记的根本原因”。故选B。
2.特点:一方面懂养殖技术、勤劳能干、守信用,另一方面思想上又有点世俗、肤浅、自私。作用:①推动情节发展,小说借三叔的言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侧面衬托人物。文章末尾处“她心里有杆秤,我不得不服输啊!”三叔幸福地感叹道。”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三叔这一形象把故事情节衬托得曲折动人,凸现了“三婶”的品质,使“三婶”的形象更加鲜明清晰。③对比反衬。文中三叔的言行前后形成对比,反衬了三婶的形象。
【解析】
三叔的特点可从他的懂技术、重信用、世俗肤浅三方面回答:依据“小两口承包了一口鱼塘,还圈养了鸡鹅鸭。养殖场每天开门纳客,吸引了附近农贸市场的小商小贩,生意盈门,很快成了远近有名的养殖户”,可知三叔懂养殖技术、勤劳能干;依据“三叔则成了村民免费的技术顾问,因为早在三婶履职前,三叔就在协议书上承诺,倘若三婶三年内让空壳村变富,他必定无偿为村民推广养殖技术”,可知三叔守信用;依据他反对三婶当村党支部副书记的理由,可知三叔思想上又有点世俗、肤浅、自私。三叔在文中的作用,可从情节、人物、手法三方面回答:①推动情节发展。小说借三叔的言行,告诉大家村子贫穷;通过三叔则成了村民免费的技术顾问,可知村子发生了变化;所以三叔的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侧面衬托人物。文章末尾处“她心里有杆秤,我不得不服输啊!三叔幸福地感叹道”,三叔本来是一个世俗肤浅的农民形象,他能够赞叹三婶,并通过他的表情“幸福”表示自己由衷地佩服,这样三叔就为三婶的形象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同时,三叔前面反对、后面支持,把故事情节衬托得曲折动人,凸现了“三婶”的品质,使“三婶”的形象更加鲜明清晰。③对比反衬。文中三叔的言行前后形成对比,说明三婶的做法让三叔钦佩,三婶领导下取得的成果让三叔钦佩,这样就反衬了三婶的形象。所以,无论是对比还是衬托,都是为了突出三婶的人物形象。
3.①从情节内容的角度看,“三婶的秤”是小说的线索,基本贯穿了全文的故事情节。②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看,“三婶的秤”是三婶言行的标尺,凸显了“三婶”的性格特征。③从主题表达的角度看,文中的“三婶的秤”既是三婶人生价值观的体现,又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题目常见的作用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设置悬念;贯穿始终的线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推动(暗示)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吸引读者等。
①从情节内容的角度看,“三婶的秤”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前面写“三婶手上那杆秤,更成为十里八乡、人人称羡的标配”,说明三婶公正,不作假;中间写三婶没有把沙场承包给二婶的儿子,说明三婶做事“心中有杆称”;最后以三叔夸赞三婶“她心里有杆秤”来结束小说,所以,“三婶的秤”基本贯穿了全文的故事情节。②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看,“三婶的秤”是三婶言行的标尺,以前做养殖户的时候,她手上那杆秤,更成为十里八乡、人人称羡的标配;做了村党支部副书记后,她不徇私情,没有把沙场承包给二婶的儿子,这些都凸显了“三婶”的性格特征。③从主题表达的角度看,小说通过塑造三婶的形象,来表扬一心一意为了百姓做实事的奉献精神。文中的“三婶的秤”既是三婶人生价值观的体现,又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