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614期)
文化知识篇
元宵节诗词、灯谜解谜
俗话说“没出十五都是年”,过完了元宵节,才算是过完年了。今天就是元宵节佳节,今天我们来看看关于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文化常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被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由来
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汉文帝刘恒登基。他大赦天下,以后每到元月十五,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节期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想要元宵节手抄报模板,一起往下看吧!
元宵习俗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皆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不一而足。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
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引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踩高跷的人往往装扮戏曲折子,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起源于上古时代,正月十五耍龙灯,载歌载舞的节日氛围,流传于很多地方。
元宵节诗词
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解语花·上元
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元宵灯会解谜
1
拆字法:
亦称字形分析法,或增损离合法。它和会意法一样、是灯谜猜制两大法门之一。
2
离合法:
是灯谜最常用的猜制手法之一。汉字字形结构复杂,字中有字,可分可合,变化多端。离合法正是利用这种可以分解离析、重新组合荫生新意的特点,来制作灯谜的。
3
增补法:
根据谜面或谜底带有增加意义的字眼所作的提示,用增补字或者部首、偏旁,笔画的办法求得面底相互扣合。
4
减损法:
根据谜面或谜底带有减损意义的字眼所作的提示,从谜面或谜底中减去有关的字或偏旁、部首、笔画,然后使面底相互扣合。
5
半面法:
亦称“一半儿”谜。采用将谜面汉字各撷取一半部分的手法,而后拼成谜底,谜面大多数带有“半”字。
6
方位法:
按谜面文字笔画所指之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内外边角等方位,将有关的字、偏旁、部首或笔画作相应处置,缀为底。
7
参差法:
利用汉字的笔画位置变更,无须增损,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参差之目的。
8
移位法:
依照谜面文字的修饰关系,再移动汉字笔画成谜底。
9
残缺法:
是通过谜面文字残缺组合成谜底。残缺的部位随谜意而定,残缺笔画有多有少,或一笔,或半截,或残边,或残角,灵活运用。
10
会意法:
亦称字义分析法,它和拆字法一样是灯谜猜制两大法门之一。它从谜面上的文字(包括字、词或句)可能具有的含义去领会、联想、推敲、探索谜底,使谜面谜底经过别解按某种特定的含义相吻合。例如:脸上长钩子,头角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打一动物) 谜底:象。
11
通假法:
把谜面中的某个字,变今义作古义解释。亦称“古通”,这通假带别解成份,有些字还有异读成份。
12
盈亏法:
取文字的笔画,或此多一笔,彼少一笔;谜底作巧妙的调整,谜面含义以顺理成章为妥。
13
反射法:
即反其谜面意思而猜之。例如:莫用小人(打一中草药:使君子)
14
借扣法:
不用谜面原意或多意、反意,借用谜面别解成新意,用来扣合谜底。例如:开明(打一唐代文学家:元结)“开明”别解为“明朝的开始”,即元朝的结束,因此谜底为“元结”。
15
侧扣法:
不正面理解谜面原意,借用多义从侧面烘托扣合谜底。例如:江枫渔火(打一《儒林外史》人物:双红)这里“双红”是从“枫”、“火”得名,“枫”和“火”都是红的,因此“双红”扣合谜面。
16
分扣法:
谜面的字分别扣合谜底的字,有的一字扣一字,有的一字扣多字,也有的多字扣一字。例如:望穿(打一昆曲剧目:十五贯)“望”俗称“十五”,“穿”与“贯”有同义之处,分别扣为“十五贯”
17
溯源法:
“溯源”及追溯谜面的来源以及与其原出处的上下关联,然后再扣合谜底,也有叫它承上启下法的。例如:桃花谭水深千尺(打一成语:无与伦比)这则谜以“桃花谭水深千尺”的下句“不及汪伦送我情”,扣合谜底。
18
加法:
将谜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笔划予以增加或将某些字相加,来扣合谜底。例如:好山好水(打二字:崔,淮)这里“好”扣“佳”,“好山”及“佳山”,自身相加得“崔”;“好水”及“佳水”,自身相加成“淮”。
19
减法:
将谜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笔划减少,或用某些字相减来扣合谜底。例如:池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 (打一字:也)将“池”的三点水去掉的“也”,将“地”的土字旁去掉也得“也”。
20
离底法:
此谜,谜面反映的是谜底的拆离。猜时,将谜面合成,然后再扣合谜底。例如:七人(打一县名:开化)
21
离面法:
将谜面某些字拆离,去扣合谜底。例如:诧(打一成语:一家之言)
22
象形法:
根据事物的特征,汉字的结构(相形),进行拟人拟物,加以形象化,使人引起联想,增加趣味。例如:冰上两点嫌它多,石头压水水爬坡.(打一名词:水泵)
23
象画法:
此谜是根据谜面整体具有图画意味去合谜底。例如: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打一字:慧)
24
直谐法:
制作谜底时,利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来应该用的字,把人的注意力引开,达到隐藏谜底的目的。例如:增加十两(打一城市:天津)“增加十两”及“添斤”,与“天津”谐音。
25
间谐法:
先将谜中的某些字拆变,再谐音扣合谜底。例如:二者规格不同(打一字:鞋)猜时,先将“鞋”拆为“圭”、“革”两部分,“圭”与“规”谐音,“革”与“格”谐音,切合谜底。
作文素材篇
作文素材|议论文语段素材(四)
33.标题:适度地容纳对立
【开头段】哲人告诫我们:“人生的最佳状态,是保持轻度的贫困。”仔细品味,颇有深意。推而广之,适度地容纳对立,或许应当是事物的最佳状态。犹如太极图,白鱼中必须有黑“眼”,黑鱼中又需要保留一点白。事物的转化往往就从这“眼”开始。
【论证段】
1.生活中保留某种程度的不满足,不仅无害,反而有益。
2.只有适度地容纳对立面,才能有利于主体的稳定存在。
3.有时过于饱满,过于纯粹反而是一种“病态”。
【结尾段】事物总是“相反者相成”,看似相互对立的事物又自有其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聪明之人,自当时刻注意——在方方面面适度地容纳对立!
34.标题:羡慕有度,不忘本心
【开头段】羡慕他人是人之常情,是正常的心理状态。与他人相比较,发现他人的长处而不断改变自己,正是千万年来人类繁衍生息、不断进步的基础。然而,正所谓“过犹不及”,很多人在羡慕他人的同时,只看到了他人的长处,却忽视了自己的闪光点;只想拥有他人的长处为自己所用,却没有考虑到这种“长处”是否适合自己。倘若蔷薇既每天花香四溢,又四季常在,完美无瑕,那么人们总有一天会选择遗忘。
【论证段】
1. 一味盲目模仿,将会失去原本属于自己的真实风采。
2.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结尾段】羡慕是为了让自己更加优秀;不忘本心,是为了看清自己的未来,发挥优势,绚烂自己。不必羡慕那耀眼的太阳,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发光体。
35.标题:在“不变”中“变”
【开头段】在自然纪录片行业中,有一条“永不干涉”原则。但是某摄制组在南极拍摄帝企鹅时,实在不忍陷入困境的帝企鹅全军覆没,便想出了一个“间接干涉”的办法,让帝企鹅成功走出了冰坑。此举,引发观众热议。我认为,此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坚守原则的同时,也要善于变通,学会在“不变”中“变”。
【论证段】
1. 在“不变”中“变”,让原本冰冷的规则有了温度。
2. 在“不变”中“变”,可以增强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3. 在“不变”中“变”,可以让我们找到面对困境的勇气和走出困境的办法。
【结尾段】只有突破思维束缚,我们才能正确看待与辨析是非;只有善于变通,才可以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只有善于变通,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才能奏响阳春白雪,才能“一览众山小”。所以,当我们学会在“不变”中“变”,真正获得思维解放时,或许我们会得到更多。
36.标题:硬核精神
【开头段】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只有“硬核”的人生才能绽放自己的光芒,只有“硬核”的行业才能在竞争中飞速发展,只有“硬核”的民族才能在灾难中涅槃重生。“硬核”精神,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珍宝。
【论证段】
1.“硬核”精神,是一个人的自立自强。
2.“硬核”精神,是一个行业的精益求精。
3.“硬核”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迎难而上。
【结尾段】未来之路漫长,只有穿过层层迷雾,方能迎来灿烂的晨曦。愿“硬核”精神成为你我前进的精神力量。
37.标题:听从己心,无问西东
【开头段】龚自珍曾言:“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这个“狂”字的背后,体现的是洒脱、率性。这也是龚自珍听从自己的内心、对人生不设计的最好注脚。
【论证段】
1. 精彩的人生无须设计。人生中最美的风景往往在那不断延伸的坐标轴上未知的那片领域。
2. 被设计的人生失去了生命的自由,难以收获辉煌的成就。
3. 不设计的人生,才能让人们在未来因时而变,顺时而动,打破惯性。
【结尾段】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将少年比作朝阳、乳虎、春前之草、长江之初发源。所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能只将自己的人生设计在一条考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找稳定工作的路线上,而是要敢于突破成规陈说,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奋斗一生,这样才能收获成功与幸福,也才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38.标题:志不强者智不达
【开头段】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程颐曾说过:“顺理则裕,从欲惟危。”自律,不仅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社会的安定与幸福。
【论证段】
1. 自律乃是行万事的前提。
2. 自律乃是成功的捷径。
3.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自律和他律必须双管齐下。
【结尾段】回顾历史,不乏旷世奇才,他们这些人无一不是自律自强之人。芸芸众生几乎都会遇到上天的考验,但当我们坚守本心,登上胜利的顶峰后,我们就会深刻感受到“志不强者智不达”的深刻内涵。
39.标题:自律与他律
【开头段】自律与他律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缺少了它们,原本井然有序的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但我认为,自律比他律更重要。
【论证段】
1. 对于个人来说,自律比他律更重要。
2. 对于社会来说,自律比他律更重要。
3. 对于国家来说,自律比他律更重要。
【结尾段】他律也许不能缺少,但自律更为重要。让我们仔细审视自己的内心,抹去邪恶的因子。自律,从每一个人做起。
40.标题:合理目标,切实行动
【开头段】海德格尔曾言:“前行不息,无须迟疑和退避,健行于你寂寥的小路。”岁月匆匆逝去,生命虽短暂,却连接着无数的将来。唯有理想与追求,方可助你我寻找到那闪闪的星斗。合理目标,切实行动,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如此,才能凸显出我们生命的价值。
【论证段】
1. 目标即“挑战”,生命中不可无目标,但更应贴合实际,量力而行。
2. 只要驰而不息,纵使落后或失败,也是有价值之作为。
3. 揆诸当下,无数的人们对目标设置过高,以致望而却步,无形中蹉跎岁月。
【结尾段】“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诚如赫兹里特所言。认定目标,切实行动,定会一石千浪,泛起激荡人心的回响。
实战训练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鲜空气可以使你致命
阿尔特·布克伍德
烟雾曾经一度是洛杉矶最大的吸引力,而现在则遍及全美国,从比尤特、蒙大拿到纽约城,人们都在习惯于这种被污染了的空气,以致呼吸别的空气反而感到很困难。
最近我到各处讲演,我停留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亚利桑那州的弗拉格斯塔夫,那里海拔大约7000米。
当我走出机舱的时候,立即就闻到一种独特的东西。
“这是什么味道 ”我问了一下在机旁接我的人。
“我什么也没闻到。”他答道。
“有一种很明显的气味,这是我所不能适应的。”我说。
“啊,你讲的一定是新鲜空气。许多人从飞机走出来呼吸到他们从未呼吸过的新鲜空气。”
“这会怎么样呢 ”我不免有所顾虑地问。
“没关系。你刚才呼吸的就像别的空气一样,这对你的肺部会有好处的。”
“我也听过这种说法,”我说,“不过,要是这是空气的话,我眼睛为什么不淌水呢 ”
“对于新鲜空气,眼睛是不淌水的,这就是新鲜空气的优点;你还可以节省许多揩眼泪的优质纸。”
我环顾周围一下,各种物体一片清晰明澈。这可是一种奇特的感觉——我反而感到非常不舒服。
我的主人意识到这一点,他想使我消除顾虑,说:“这不必担心。反复试验证明你可以日日夜夜呼吸新鲜空气,对你的身体是不会有任何损害的。
“你刚才所讲的,无非是叫我不要离开这里。”我说,“在大城市生活过的人,谁也不能长时间呆在新鲜空气的地方,他忍受不了新鲜空气。”
“好吧,新鲜空气要是烦扰你的话,你为什么不给鼻子捂一块手帕而用嘴巴呼吸呢 ”
“对了,我要试试。不过,如果我早就知道要到一个除了新鲜空气便没有别的空气的地方的话,我就应该准备好一个外科手术用的面罩。
沉默地开车大约15分钟后,他问:“现在你觉得怎样 ”
“是了,我想对了。现在可以肯定,我不打喷嚏了。”
“这里是不需要打喷嚏的。”这位陪同的先生承认说,他又问道,“你原来那地方是不是要打大量的喷嚏 ”
“老是要打。有些日子,整天要打。”
“你喜欢打喷嚏吗 ”
“打喷嚏并非必要,可是,你要是不打就会死亡——让我请问别的事情吧,这一带为什么没有空气污染呢 ”
“弗拉格斯塔夫大概吸引不了工业的光临,我猜想我们确实是落在时代的后头了。当印第安人相互使用通讯设备的时候,我们弗拉格斯塔夫才开始嗅到唯一的一点烟尘,可是风似乎又把它吹跑了。”
新鲜空气实在使我感到头晕目眩。
“这里周围有没有内燃汽车 ”我问道,“让我呼吸三四分钟也好。
“现在不是时候。 不过,可以找一部载重汽车。”
我们找到了载重汽车的司机。我在暗中给他一张五美元的钞票。于是,他让我把脑袋凑近汽车的排气管半小时,我立即就恢复了充沛的精力,又能够和人家长谈了。
离开弗拉格斯塔夫,再也没有人像我这样高兴的了。我的下一站是洛杉矶,当我走出飞机的时候,我在充满烟雾的空气中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我的双眼开始出水了,我开始打喷嚏了,我觉得又像一个新的人了。
(选自《外国百篇经典微型小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采用夸张笔法,将弗拉格斯塔夫城市设置在海拔7000米,暗示了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已十分普遍,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
B.小说中写到“我们沉默地开着车”大约有十五分钟,是主人为了让“我”有一段适应这里空气的时间,也说明他们对给“我”造成的伤害感到愧疚。
C.小说开头由洛杉矶写到全美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之下的不正常表现,既是概述,也为下文埋下伏笔,匠心独具,手法高明。
D.小说直接展现“我”的主观感受,间接提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极度夸张的言行举止,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观感冲击。
2、小说中的题目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我”在新鲜的空气中有哪些异常的感受和表现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与解析篇
1.(3 分)B (“感到愧疚”于文无据)
2. (6分)答题示例:
①设置悬念。新鲜空气本是人类的正常需求.何以杀人 这就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深思。
②暗示了人们的生存状态。新鲜空气本是适合人类生存的,这里却是“可以使你致命”.说明人类生存状态堪忧。
③突出主题。小说揭示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这个标题能够引起世人深度关注。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 (6分)答题示例:
第一问:
①嗅觉感受异常.“我”一走出机舱就“闻到- -种独特的东西”,而别人却“什么也闻不到”。
②心理感受异常。“我”对呼吸新鲜空气有所顾虑。
③生理方面异常。“我眼睛”竟然不淌水了,"“我不打喷嚏了”。
④视觉方面异常。环顾四周“各种物体一片清晰明澈”.反而让“我”“非常不舒服”。
⑤行为方面异常。”我"不惜花五美元去吸半小时汽车排气管的废气。
第二问:
①这一系列异常表现的夸张描写,将情节逐步推向高潮,揭示了工业化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②突出主人公的各种病态.抨击了国家工业化给人类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警示世人要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第一问4分,答出一点给1分,任意答出四点即可;第二问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