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613期)
文言知识篇
高考新题型文言文实词与课内关联专项训练(三)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选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太后新用事”中的“用事”是执掌朝政的意思,和“意气用事”中的“用事”不同。
B.“必以长安君为质”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两句中的“质”字含义不同。
C.“入而徐趋”与“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滕王阁序》)两句中的“趋”字含义相同。
D.“至而自谢”与“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谢”字含义相同。
【答案】D【解析】B项,“意气用事”中的“用事”是“做事”的意思;B项,前者是“人质”的意思,后者是“质朴”的意思;C项,都是“小步快跑”的意思,D项,前者是“道歉”的意思,后者是“告诫”的意思。故选D。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不能疾走”与“声非加疾也”(《劝学》)两句中的“疾”字含义相同。
B.“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与“令将军与臣有郄”(《鸿门宴》)两句中的“郄”字含义相同。
C.“日食饮得无衰乎”与“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两句中的“得”字含义不同。
D.“少益耆食”与“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两句中的“少”字含义不同。
【答案】B【解析】A项,都是“快”得意思;B项,前者是“不舒适”得意思,后者是“隔阂”得意思;C项,前者是“应该”的意思,后者是“得到”得意思;D项,前者是“稍稍”得意思,后者是“一会”得意思。故选B。
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爱怜之”与“可怜九月初三夜”(《暮江吟》)两句中的“怜”字含义相同。
B.文中的“填沟壑”和”山陵崩”意思基本相同,都是“死”的委婉说法。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与“师不必贤与弟子”(《师说》)两句中的“贤”字含义不同。
D.“奉厚而无劳”与“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奉”字含义不同。
【答案】C【解析】A项,都是“爱”的意思;C项,都是“超过、胜过”的意思;D项,前者通“俸”,后者是“奉养、享受”的意思。故选C。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妇人异甚”与“饮酒乐甚”(《赤壁赋》)两句中的“异日”字含义相同。
B.“微独赵”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贤”字含义相同。
C.“恣君之所使之”与“恣观终南、嵩、华之高”(《上枢密韩太尉书》)两句中的“恣”字含义不同。
D.“犹不能恃无功之尊”与“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两句中的“犹”字含义不同。
【答案】D【解析】A项,都表示程度更近一层;B项,都是“非、不是、没有”的意思;C项,前者是“听凭、任凭”的意思,后者是“尽情”的意思;D项,都是“尚且”的意思。故选D。
参考译文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近臣说:“如果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势汹汹地等着他。触龙缓慢地小步快跑,到了太后面前向太后道歉说:“我的脚有毛病,连快跑都不能,很久没来看您了。私下里自己原谅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现在特别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替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你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的利益。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功劳,占有的象征国家权力的珍宝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去世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因此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子义听到这事说:“国君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还不能凭靠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来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王大说,封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然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以异日”与“异日图将美景”(《望海潮》)两句中的“异日”字含义相同。
B.“以大王之贤”与“尊贤而重士”(《过秦论》)两句中的“贤”字含义相同。
C.“乃夜发书”与“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两句中的“发”字含义不同。
D.“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与“屋舍俨然”(《桃花源记》)两句中的“俨然”字含义不同。
【答案】B【解析】A项,都是“日后、将来”的意思;B项,前者是“贤能”的意思,后者是“贤士”的意思;C项,前者是“打开”的意思,后者是“发出”的意思;D项,前者是“严肃的样子”,后者是“整齐的样子”。故选B。
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与“始速祸焉”(《六国论》)两句中的“始”字含义不同。
B.“引锥自刺其股”与“两股间脓血流离”(《促织》)两句中的“股”字含义相同。
C.“形容枯槁”与“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红楼梦》)两句中的“形容”字含义相同。
D.“臣请奏其效”与“吾家读书久不效”(《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效”字含义不同。
【答案】D【解析】A项,前者是“起初”的意思,后者是“才”的意思;B项,都是“大腿”的意思;C项,都是“形态容貌”的意思;D项,都是“功效”的意思。故选D。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练以为揣摩”中的“揣摩”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简练”和现代汉语意思不同。
B.“资用乏绝”与“生生所资”(《归去来兮辞序》)两句中的“资”字含义相同。
C.“期年,揣摩成”与“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两句中的“期”字含义相同。
D.“受相印”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受”字含义不同。
【答案】B【解析】A项,“简练”文中是“挑选”的意思;B项,前者是“财物”的意思,后者是“供给”的意思;C项,都是“满一年”的意思;D项,前者是“授予”的意思,后者是“传授”的意思。故选B。
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抑强秦”与“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抑”字含义不同同。
B.“山东之国”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六国论》)两句中的“山东”字含义相同。
C.“杜左右之口”与“杜耳恶闻”“防微杜渐”中的“杜”含义相同。
D.“富贵则亲戚畏惧”与“悦亲戚之情话”(《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亲戚”字含义不同。
【答案】D【解析】A项,前者是“抑制”的意思,后者是“或者”的意思;B项,都是“崤山以东”的意思;C项,都是“堵塞”的意思;D项,都是“内外亲属,包括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的意思。故选D。
参考译文
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几百两铜(战国时代黄金指铜))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阴符》兵书,埋头诵读,反复挑选其中重要的内容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
于是在宫殿之下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 白壁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万镒的黄金为他所使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作文素材篇
作文素材|议论文语段素材(三)
26.标题:咫尺匠心
【开头段】“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曾经用三载光阴写就一联诗,这对于现在的我们的确很难想象,在那凄清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他是怎样寻寻觅觅、一字一句地斟酌推敲的?或許对于他而言,这只是尽其所能将文章做到极致罢了。
【论证段】1.贾岛就是如此写诗的,抱着精益求精、宁缺毋滥的工匠精神,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可反观当下,这种工匠精神在工业化浪潮的洗礼下,好像渐渐地缺失了。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大国工匠似乎烟消云散,工匠精神变成了一种稀缺品。原因很简单,正所谓咫尺匠心难,难在精益求精的严谨,难在一生一事的专注和坚守,难在投入全部热情仍甘于平淡寂寞。
2.工匠精神,难在精益求精的严谨。
3.工匠精神,难在一生一事的专注和坚守。
4.工匠精神,难在投入全部热情仍甘于平淡寂寞。
【结尾段】中国不缺大国工匠,缺少的是每个人心中的工匠精神。我们可以大刀阔斧讲求实效,但同样也需要细针密缕慢工出细活,正如贾岛“十年磨一剑”那般找回我们的工匠精神。
27.标题:匠心之韵
【开头段】什么是匠心?匠心是爱心。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事业,不厌恶,不心浮气躁。真正的匠人把工作当作享受,他们享受工作环境,享受工作中接触的各种事物,享受工作的每一刻并乐在其中。沉浸其间,达到忘我的境界,他们仿佛与作品融为一体。此时,用“工作”来形容就显得肤浅了,因为在他们心中,这是一份神圣的事业,非糊口度日之活计。
【论证段】
1.匠心是虚心。
2.匠心是恒心。
3.匠心还是一颗初心。
【结尾段】浮躁的社会呼唤新时代的匠心精神。匠心精神,不仅是手艺人的需要,更是我们每个人应具备的品质。爱心,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并为之倾尽全力;虚心,虚心面对身边的一切,培养更多的技能;恒心,坚持走下去,让自己在一次次挫折中得到历练;初心,心静下来,回到最初的执念。
以“技”濡“身”,以“心”铸“技”,方能匠心永存!
28.标题:蕊有芳香蝶自来
【开头段】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僧人为教导他的徒儿,让他带上一块普通的石头前往市场,无论他人出价多少都不能出售。徒弟点头应允,前往市场。随着询问人数的增多和徒儿面对询问总笑而不语的态度,这块普通的石头竟然被贴上了“珍宝”的标签,也因此被炒到天价。
也许有不少人认为,正是徒弟的异常态度给这块普通石头提供了被炒到天价的契机和环境。外界环境对它的确有影响,因此环境的作用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但它终究只是一块俯拾即是的石头,它的内在并不足以使它走向更高的阶梯。虽然是环境造就了这块石头目前的非凡,但它终究无法再拓宽自我的宽度。因此,我认为,提升自我比处于优越环境更为重要。
【论证段】
1.提升自我,可以成就自我不凡。
2.提升自我,能拥有无须攀附他人的自强。
3.提升自我,能给予自我坚定的信念与自信。
【结尾段】只有拥有了摘月的本领,月亮才会奔我们而来。一味期待并依赖环境的作用来成就自我显然是不现实的,只有不断发掘自我的潜力和价值,不断提升自我,你的芬芳才会吸引翩翩蝴蝶。愿大家从此刻开始,将慵慵懒散归还给过去的自我,成为一朵蕊有芳香的花朵。也愿明日之我们,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
29.标题: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境界
【开头段】有两家人在路边看见了一个乞丐,走在前面的一对父母对他们的孩子说:“你不好好读书的话,将来会像他这样。”走在后面的一对父母却对他们的孩子说:“你要好好读书,将来让这些人都能有工作。”读了这个材料,我掩卷思索,感慨万千。我为前一对父母的眼界与格局深感遗憾,同时也钦佩后一对父母的眼界与格局。
【论证段】1.不可否认,这两对父母都表达了对孩子的真挚而深切的爱,然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却表现出不同的眼界与格局。
2.父母的眼界,为孩子打开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这个窗口方向是否正确,关系到窗外的世界风景是否美丽。
3.最好的教育不是分数,也不是名次,而是眼界教育。
4.相反,我们的一些父母,只要孩子能读书,其他什么事情都包揽,除了分数和成绩,其他不闻不问,眼界狭隘,格局窄小,没有独立的人格品质,缺少普世情怀,这样的人注定走不长远。
【结尾段】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一个人的境界。孩子犹如一张白纸,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对人生的规划,很大程度上源于父母。父母的眼界和格局、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决定了孩子以后的胸怀和高度,指引了孩子未来的人生方向。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开拓眼界,放大格局,为孩子的良好成长奠基!
30.标题:徐行,在生命的旅程
【开头段】在生命的旅程中徐行,就像拾一簇二月的新绿,小火慢煮岁月的清茶。慢一些,让茶香浸润生命的每一个角落。朋友,请慢一些,你才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去欣赏生命的美,享受岁月淌过指间的温柔。
【论证段】
1.慢下来,发现生活的诗意。
2.慢下来,渲染生命的色彩。
3.慢下来,别总是步履匆匆。
【结尾段】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埋葬了太多惬意与温情。匆匆的上班下班,让亲人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匆匆的早餐晚餐,让美食变成了只是为人们果腹;匆匆的流量文章,让人们失去了阅读经典的耐性……朋友,请放缓你匆匆的脚步,等一等迷失在车水马龙间的灵魂,在熙攘的人群中找回自我,带着虔诚与敬意,感受美在我们生命的旅程中缓慢而温柔地留下的痕迹……
在生命的旅程中徐行,是休憩,是欣赏,是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何不放慢脚步,细细品味那一缕缕烹煮在岁月中的茶香?
31.标题:让英雄走下神坛
【开头段】汪国真说:“英雄的背影是一竿潇洒风神的竹,裁断闻笛音,不裁见风骨。”英雄,有些已经走向了生命的终点,但他们的风骨犹存,像悠扬的笛声,乘着千里快哉风飘向远方。无论岁月如何更迭,英雄的内核和脊梁始终未曾倒下,那是慈悲和大义,是正直和无畏,是责任与担当。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他们负重前行。
【论证段】
1.英雄一直都在,可悲的是我们不识英雄。让英雄成为偶像有何不可?
2.人们对于英雄的隔阂感从何而来?因为反复强调英雄的美好品质却忽视其人的本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英雄只活在书里的尴尬局面。
3. 需要媒体的创新表达,在保证真实和严谨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的媒体渠道和灵活的文体形式,让表达更加活泼。只有主流媒体进行创新并与时俱进,英雄才能更接地气,走进我们的生活。
4.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在希望英雄走下神坛的同时,不能恶搞和侮辱英雄,这只会暴露个人素质的低下,践踏民族的尊严和脊梁。
【结尾段】英雄是可贵的,偶像是可亲的,只有当英雄走下神坛,成为我们的偶像时,那支笛子吹出的悠扬的曲调才会传得更远。
32.标题:“巧思”与“拙力”
【开头段】参加一个扶贫工作会议,一位脱贫致富村的干部介绍完经验后,动情地说,幸福和富裕的好日子不是等来的,也不是向上级要来的,而是我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干出来的!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感动了现场许多人。
【论证段】
1. 信息时代,崇“巧”者大有人在。
2. 的确,点子也是金钱,机遇更是财富。但总体上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许多事要干成,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且,越是难成之事,越要依靠量的积累,不真卖力气,不流淌汗水,单靠动动嘴皮,一般是成不了事的。
3. 现在,不论是发展还是脱贫,我们面临的困难和任务很重,要干的大事难事很多,既靠“巧思”,更靠“拙力”。
4. 好日子的大门,永远都是为勤奋和意志坚强者开启。
【结尾段】有一句名言:“十年磨一剑,不敢试锋芒;再磨十年后,泰山不敢挡。”“巧思”加“拙力”,无坚不摧,无事而不成。
实战训练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医心
明晓东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叹一声,这群蛮夷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看了师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白忠孝就嗫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王仁甫先是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片刻,汩汩流血的伤口便止住了血。王仁甫伸出一只手一点一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上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牵出后院的骡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人在黑暗中离去。
翌日,门外飘起了膏药旗,日本兵长驱直入,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瑟发抖的白忠孝。不几日,人们经常看到白忠孝点头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转来转去,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白忠孝带着宫本走进医心堂的时候,王仁甫正捻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宫本一郎进门就喝退了身边的随从,双手抱拳说,久闻王先生神针大名,今日总算有幸目睹了。王仁甫随意一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宫本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听贵师弟白先生说,令师曾传针灸秘术于你,可否让在下看看?
王仁甫正色道,中华医术博大精深,乃我民族之瑰宝,岂容异族觊觎?先生死了这条心吧!然后拱了拱手,算是送客。
宫本一郎沉下脸来说,仁甫君再好好想想吧。说完,带着手下走了。
过几日,白忠孝独自一人来了,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白忠孝告诉王仁甫,宫本怀疑青龙山游击队长刘一飞当日受伤是他救的,就这一条足以杀了王仁甫全家。白忠孝还说,宫本有头痛病,一高兴或是一发怒就头痛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念在王仁甫的神针可以救他,早就抓了王仁甫进日本人的大牢了。
王仁甫笑了笑说,咱俩师出同门,你就可以治他,而且可以凭着手艺尽享日本人的荣华呀。
白忠孝拉着王仁甫的手说,师兄你明知我的针灸术不如你,我只能治得了宫本一时呀。
王仁甫拍拍白忠孝的手说,好吧,你坐下,我把师父的针灸术教给你,你就可以治好宫本一郎的病了。白忠孝坐在椅子上,王仁甫捻起一排银针,悉数刺入白忠孝头上,片刻后取下,对白忠孝说,这神针之妙就在于针的深浅不一,深一毫则当场毙命,浅一毫则治不了根本,师弟切记啊。
七日后,宫本头痛病再犯,白忠孝依着师兄传授之术,将银针一一刺入宫本的胖脑袋,片刻间宫本只觉得神清气爽,而扎完针后白忠孝却颓然倒地,再无气息。宫本挥挥手,让手下将白忠孝拖到荒野弃尸。自此,宫本的头痛病也不再犯了。
再说白忠孝被扔在荒野,被青龙山游击队发现竟是当日救过队长的先生的师弟,就抬上了山准备找个地方掩埋,岂料一锨土下去,白忠孝却长出了一口气醒了过来。活过来的白忠孝不敢说自己帮过日本人,就留在了游击队给伤员治病。
几个月后,宫本一郎指挥手下围攻青龙山,游击队已经弹尽粮绝,眼看着青龙山就要被攻下。宫本手舞军刀大笑,正指挥着日本兵最后冲锋的时候,突然觉得头皮一麻,头痛病又犯了。宫本丢了军刀,捂着脑袋直挺挺地倒下去,一蹬腿死了。
游击队乘机反攻,全歼了日本鬼子。游击队员不解,没人击中宫本,宫本却自己死了,只有白忠孝不语。
医心堂再次开张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投降。王仁甫端坐在草药味弥漫的大堂里,白忠孝也进来了。白忠孝进门就跪在王仁甫面前说,师兄,我没能遵从师父教诲,帮了日本人,害了别人也差点害了自己呀,要不是师兄扎我几针,恐怕我已是罪人了呢。见王仁甫不语,白忠孝又说,你扎我我再扎宫本,一样的针法,咋就治死了宫本呢?
王仁甫哈哈一笑说,宫本病在身上,一针刺进神经止住痛疼,再一针刺出脑血管微疵,欣喜若狂自会出血而死;而你身虽无病却病在心神,一针刺你灵魂出窍,再一针刺你回归正道,是为医心啊。白忠孝跪地不起,王仁甫双手搀起白忠孝说,心已归正,就忘记过去,我教你师父的神针绝技吧。
自此,医心堂名震省内外。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 下列对这则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游击队员们不明白宫本为何突然倒地身亡,白忠孝不语是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
B. 小说语言自然而简练,用词准确而形象,如“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 中的“捻”、“燎”等动词的使用贴切而生动。
C. 小说大量地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刻画了王仁甫与白忠孝两个形象,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面貌。
D. 小说设置伏笔来塑造人物和安排情节,如开篇描写白忠孝在听到日本兵的喧哗时手的颤抖,救治伤员时“嗫嚅”“心惊胆战”,突出了他软弱的性格,为后文他投靠日本人埋下了伏笔。
2. 小说中王仁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 小说的标题为“医心”,王仁甫的医馆名为“医心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医心” 的理解。
答案与解析篇
1.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则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A项,“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的表述曲解文意,应该是白忠孝因为自己曾经帮过日本人办事不光彩,担心游击队知道。
2. ①医术高超:救治伤员,王仁甫运用银针为其片刻止血,又很快将其伤骨复位;就连宫本一郎也久闻王仁甫神针大名。②沉着冷静:从容镇静地完成了对游击队伤员的救治;宫本初到医心堂时,王仁甫赏看银针,对侵者的淫威毫不畏惧。③大智大勇:王仁甫设计除掉宫本一郎,体现了他的智慧与勇气。④正义爱国。王仁甫不顾身家性命救治游击队伤员,保护民族医学而拒绝与日本人合作。⑤包容大度。不计前嫌,教授师弟神针绝技。
【解析】本题是变相的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小说中王仁甫的医术高超,沉着冷静,大智大勇,正义爱国,包容大度等都是答题要点。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结合小说中的相关内容作出具体分析。如此题王仁甫设计除掉宫本一郎,体现了他的智慧与勇气;不计前嫌,教授师弟神针绝技;从“他不顾生命危险救治游击队伤员,保持个人操守而拒绝与日本人合作”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正义爱国”的性格特征。
3. “医心”有两层含义:①医者之心。医者既要有仁爱之心,更要有恪守正道的崇高人格。王仁甫不顾个人安危,救治抗日游击队伤员;他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设计除掉日军指挥官,体现了守正爱国的情怀。②医治人心。王仁甫用针灸之法,拯救了误入歧途的白忠孝,帮助他回归正道,体现了疗救精神的真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结合题目分析,对“医心” 的理解。标题的含义注意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情节进行分析,深层含义结合文章的人物性格特征、时代背景和文章的主旨分析。标题为“医心”,医者之心,由标题看出,主人公王仁甫有对伤病者的仁心;“医心”,为医治人心,让走入歧途的人改邪归正。这是医者对伤者的精神疗救。这一标题一语双关,有表层含义也有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