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5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记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的表现,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订的时间和会议名称,记住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包括的主要内容。2、理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保证和作用,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后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特点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对社会主义与法制内在联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历史联系和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 观 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学习,认识民主法制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表现2、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的表现。
教学难点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与法制建设加强的作用。
课前准备:查资料、查练习题 教学方法:纵向联系法、讲述法、计论法、讲练结合
教具设计:电脑、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以“文化大革命”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破坏。由此导入新课。
二、导标:(1)出示教学目标
(2)出自自学提示题(师生共同完成任务,以提问和举手回答问题的形式解决自学指导。)
[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①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②我国普遍实行了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的制度。③人大代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基常委会不仅行使对同级政府和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权利,还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⑤各级政协成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⑥我国农村和城镇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
[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订的时间和会议名称分别是什么?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框架包括民法、商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法律部门)
3、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当中应该坚持什么原则?(各级司法部门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违法者无论是官还是民,也无论职位高低,一律绳之以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这二部法律有什么作用?
(对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起了重要作用)(为调整民事关系,保障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利益提供了法律保证)
三、测标(分层练习)
1、我国基本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的核心是(C)
A、民法B、刑法C、宪法D、经济法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A层:1、2、题 B、C层:1题)
四、课堂小结: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2、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
五、补标(作业)
1、以下人物因贪污受贿而受到法律严惩的是(A)
①江青②张春桥③陈希同④成克杰⑤胡长清
A、③④⑤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⑤
2、我国保证人民行使权力的国家机关是(B)
A、各级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C、各级政府和各级法院 D、各级检察院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D)
A、《临时宪法》B、〈宪法大纲〉C、〈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六、教学反思
本课应该多联系实际情况,多查阅历史资料,应该多运用多媒体,使课堂气氛活跃。
第12课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记住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人。记住中共十五大召开的时间和大会的主题,记住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2、了解中共十三大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基本路线的内容。3、理解十六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知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 观 通过学习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使学生了解未来生活的美好蓝图,明确中国未来的奋斗方向,树立为实现这一美好前景奋发努力的目标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教学难点 :1、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
2、本课所涉及的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
课前准备:查资料、查练习题 教学方法:纵向联系法、讲述法、计论法、讲练结合
教具设计:电脑、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提问学生:这着歌曲歌颂的是哪位老人?他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充当过怎样的角色?由此导入新课。
二、导标:(1)出示教学目标
(2)出自自学提示题(师生共同完成任务,以提问和举手回答问题的形式解决自学指导。)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1、中共十二大召开的时间和会议内容分别是什么?
(1982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2、中共十二大召开的时间和会议内容又是什么?
(1987年10月)(①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确定了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分别是什么?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己基本完成;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南方谈话]
1、邓小平提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什么?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
2、邓小平南巡有何历史意义?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1、中共十四大召开的时间和会议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1992年10月)(江泽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概括)
2、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中共十五大召开的时间、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1997年9月)(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内容:提出并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
4、为什么要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性盛会]
1、中共十六大召开的时间和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2002年11月)(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明显增强的奋斗目标)
2、中央总书记和“三个代表”分别又是什么?
(胡锦涛)(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测标(分层练习)
1、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B)
A、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C、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思想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是非的三条标准是(B)
①是否有利于增加公有制经济成分②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③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层:1、2、题 B、C层:1题)
四、课堂小结:
大会名称 时间 地点 人物 内容 其他
十二大 1982.9 北京 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
十三大 1987.10 北京 邓小平 ①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确定了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
十四大 1992.10 北京 江泽民 ①系统、全面地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十五大 1997.9 北京 江泽民 提出并论述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十六大 2002.11 北京 胡锦涛 提出了新阶段的奋斗目标
五、补标(作业)
1、党在社会主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B)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四大
2、党的十大大的重要理论贡献是(D)
A、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修改了宪法 D、提出了邓小平理论
3、练习册P36页 第7题
六、教学反思
本课应该多联系实际情况,多查阅历史资料,应该多运用多媒体,使课堂气氛活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